紅耳鴨

紅耳鴨

紅耳鴨(學名:Malacorhynchus membranaceus)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中型水鴨,平時在淺水處張開喙來回擺動,利用喙端特殊的肉質垂瓣汲水,使水流過喙中的細薄片,從兩側排出,以濾食小生物。分布於澳大利亞,雌雄相似,棲息於較乾旱,但雨後短時積水,有小生物的地區。分布於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紅耳鴨(圖2)

紅耳鴨身長36 -45 cm,體重375 g。這種棕色鴨子具有超一流的大喙和超短的尾巴,與其較小的體形似乎不相稱。這也是該物種與其他鴨子不易混淆的主要標誌。成鴨的頭部有幾塊孤形的色區,頭頂蓋和脖子灰棕色;
紅耳鴨(圖3)
眼睛周圍深褐色並延伸到後脖頸;眼先白色,虹膜周圍是狹窄的圓形白環。眼睛後方有一小塊粉紅色的斑點羽毛,極像耳朵故名之;臉頰,頸部兩側和前胸是精緻的細灰色;腹部白色,兩翼有很多深棕色與白色相間的長斑紋;尾臀呈現淡黃色,頂端上方是棕色,尾巴覆羽黑褐色。 分布範圍
紅耳鴨分布圖

分布於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生活習性
紅耳鴨(圖4)

紅耳鴨經常出沒於濕潤地區的靠近水源的林地,特別喜歡淺池塘。通常是暫時在開闊的淡水或半鹹水區域活動。主要是在內陸棲息的鳥類,在乾旱嚴重的年份,為尋找水源也能夠長途跋涉而到達沿海海岸。
紅耳鴨是澳大利亞的特有物種。大部分集中在墨累、維多利亞和新南威爾斯州,定期南遷,至達令河盆地。也有少量的紅耳鴨活動於澳大利亞南部和東部及東南部的沿海。這些游鳥在澳大利亞大陸隨處可見,而在沿海地區偶爾出現,這和降水相關而形成的臨時水域有關係。在乾旱地區的中部和東部尤其如此。在塔斯馬尼亞州北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則非常罕見。
紅耳鴨(圖5)

紅耳鴨通常生活集小群活動。然而,在一些鳥類活動集中的很重要的地區,它們也集大群,並且往往夾雜其他物種,特別是灰水鴨。紅耳鴨尋找食物時,會在淺水處用它小槳一樣的鴨喙來回擺,這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葉片長嘴,能夠對植物和小動物過濾,它們甚至將整個頭部和脖子都伸進水去。在岸上逗留的時間很短暫,在岸邊的樹樁上棲息。 生長繁殖
紅耳鴨(圖6)

紅耳鴨一年四季都可以繁殖,只要降雨量充分。這是一夫一妻制的物種,其配偶關係可以持續完一個繁殖季節。建設一個較大的有頂覆蓋的圓形巢,安在水邊草叢中或樹洞裡,也利用其他水生物種的舊巢,譬如白骨頂水雞的巢。有時也強占另一個物種的巢,趕走主人並在其中產下自己的卵。幾種鳥有時在同一個巢里產卵,曾經發現在一個樹洞裡有60枚卵。當條件合適,一般雌鴨會非常迅速的產5至8枚卵。雌鴨僅孵卵26天。 保護等級
紅耳鴨(圖7)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