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微酸,性涼。
功效
清肝明目,涼血止血。
主治
結膜炎,痢疾,內傷出血,便血,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吐血,咯血,下血及內傷出血:紅蓮子草鮮品30-45g。搗爛絞汁調蜜內服。(《中草藥手冊》)
2、治五勞七傷:紅蓮子草鮮品30g,燉豬瘦肉服。(《中草藥手冊》)
3、治跌打損傷:紅蓮子草鮮品30g,搗爛絞汁沖酒服。(《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9-15g。
採集加工
夏、秋季割取全草,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莖直立或基部匍匐,多分枝,上部四棱形,下部圓柱形,兩側各有一縱溝,在頂端及節部有貼生柔毛。葉片矩圓形、矩圓倒卵形或匙形,長1-6cm,寬0.5-2cm,頂端急尖或圓鈍,有凸尖,基部漸狹,邊緣皺波狀,綠色或紅色,或部分綠色,雜以紅色或黃色斑紋,幼時有柔毛後脫落;葉柄長1-4cm,稍有柔毛。頭狀花序頂生及腋生,2-5個叢生,長5-10mm,無總花梗;苞片及小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5-3mm,頂端漸尖,無毛或脊部有長柔毛;花被片卵狀矩圓形,白色,外面2片長3-4mm,凹形,背部下半密生開展柔毛,中間1片較短,稍凹或近扁平,疏生柔毛或無毛,內面2片極凹,稍短且較窄,疏生柔毛或無毛;雄蕊5,花絲長1-2mm,花葯條形,其中1-2個較短且不育;退化雄蕊帶狀,高達花葯的中部或頂部,頂端裂成3-5極窄條;子房無毛,花柱長約0.5mm。果實不發育。花期8-9月。
生長環境
原產巴西,現我國各大城市均有栽培。
性狀鑑別
莖多分枝,上部方柱形,下部圓柱形,兩側各有一縱溝,在頂端及節部均有柔毛。葉長圓形、長圓狀倒卵形或匙形。綠色或紅色,或部分綠色雜以紅色或黃色斑紋,乾後色澤不太鮮明。頭狀花序2-5個叢生於莖頂或葉腋,花小,花被5小瓣。鮮品白色,乾品淡黃白色,氣微,味微甘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