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油畫 、 名畫
【年代】作於1890年
【作者】勞特累克
【規格】115.5×150厘米
【屬地】現歸美國費城一私人
【簡介】
勞特累克自幼生活在奢侈享樂的環境中,形成放縱不羈的性格。從他致殘以後,心靈上更蒙上一層生活的陰影。他不想依靠富裕的家庭而飽食終日,要以繪畫來展示他所親歷和他所看到的社會。由於肉體上遭人訕笑而智慧上又超越常人,使他養成一種異常敏銳地觀察事物的能力。他涉足一些娛樂場所,目睹所謂"半上流社會"的喧鬧景象。有時對那些任人玩弄的舞女與妓女抱有同情心,有時又以嘲諷的筆調去揭示他們的虛偽。對於那些難以排遣內心的煩惱而來到娛樂場所的紳士和太太們,畫家則用簡練、誇張、醜化的線條與色塊去表現。因而在他的畫上,總能感受到一種嘲弄味或挖苦。這方面的題材,以"紅磨坊"娛樂場的夜生活為主,勞特累克畫了許多畫。1892年的《在紅磨坊》,從構圖到色彩都給人以奇特的印象。 這裡的色彩是近於荒謬的。所有人物也都顯得十分粗糙。他用特定的方法來捕捉這些人物:近景上坐在酒吧櫃檯前的女人的頭像,是從德加的畫上學來的,臉上有誇張的逆光,前額抹上一塊藍色,給人以頹靡的印象。人物與環境的位置是不固定的,畫家有意違反透視法則,總是不讓人物的腿部畫出,使形式手段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它們不知是立足在哪條地平線上。這給本世紀的野獸派和立體派繪畫提供了某些啟示。櫃檯外有幾個紳士和貴婦模樣的人坐在一張小桌前;遠處有婦女在對鏡梳妝。形象的線條相當自由,不能體現明確的解剖關係。其實,這是一幅形式活潑的肖像畫"紅磨坊"的常客和畫家的幾位朋友散處於四周,讓他寫生作畫。而畫家本人與他的表兄塔比埃,就在這幅畫中(在畫的中景上,坐在小桌前一個戴帽的絡腮鬍子的男子即是畫家本人)。總之,這幅畫重在描繪氣氛,人物是抽象的。他們在這裡解悶,或虛擲光陰,或借酒消愁,絲毫未展現出真正的快樂。儘管有飽滿的色彩畫面,總體並不協調,所能有的,只是冷酷、傲慢和疲憊的人物神情。
勞特累克非常熟悉這些夜生活的場所。從畢加爾廣場到克立契廣場,直到托洛察路終端的"煎餅磨坊",一路上舞廳、音樂咖啡館和酒吧間林立,畫家經常出入其中。據一個同時代人回憶勞特累克說:"他總是坐在同一位置上,以得到一個固定的視角,這已成為習慣。"另一位同時代人又說:"對於勞特累克來說,'紅磨坊'是個起點。"紅磨坊確實是勞特累克一生中大部分作品的靈感源泉。有好幾幅最成功的作品是從那裡產生的。這間巴黎著名的音樂廳即使他墮落(他幾乎整夜地飲酒),也使他獲得靈感。他把這些從煤氣燈下蒐集來的素材帶回的畫室,白天進行加工。《紅磨坊的舞蹈》即是此種題材的油畫名作之一。
在這裡,畫家著意渲染的是紅磨坊遊藝場的全景。近景上兩個盛裝貴婦剛剛進入畫面。遠處有清一色的男子遊客。舞廳中間一對舞侶正熱烈地跳著夸德利爾舞。近於平塗的色彩,加上隨意的線條。據說,中間一對跳舞的男女是勞特累克經常畫的拉·古呂與瓦朗丹·勒·德波賽。舞女拉·古呂曾感恩於畫家勞特累克。1895年,她在年老色衰而落魄於特隆廣場集市上一個木棚里賣藝時,勞特累克為她畫了一些供張貼的畫。 "紅磨坊"的經理錢德勒也請勞特累克畫過畫。當老闆把跳舞的海報印成招貼畫,貼遍全巴黎時,勞特累克的名字也響徹了全城。這次成功,促使勞特累克對版畫發生了濃厚興趣。
作於1890年的《紅磨坊的舞蹈》有115.5×150厘米大, 現歸美國費城一私人(Henry P·Mcllhenny)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