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19世紀末的法國巴黎,是一個令所有醉心於藝術的人所嚮往的夢幻之都。克里斯蒂安 ( 伊萬·麥克格雷格 飾)是個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的青年詩人,他有著極高的藝術天分和創作熱情。為了尋找自己渴求的藝術氛圍,實現創作夢想,克里斯蒂安離開了古板嚴厲的父親,獨自到巴黎闖蕩。在混亂的波希米亞人聚居區蒙馬特,克里斯蒂安結識了以小有名氣的畫家和廣告招貼畫設計師土魯斯-勞特瑞克 (約翰·雷吉扎莫飾)為首的一群放蕩不羈的藝術家,並開始和他們一同創作、享樂、消磨時光。
漸漸地,在這個整日離不開酗酒、吸毒和 康康舞 (註:當時巴黎流行的一種低俗舞蹈,以舞女們掀裙子踢腿為特色,頗具挑逗性)的圈子裡,克里斯蒂安對音樂和流行的超前的把握才能使他受到眾人的側目。他被介紹給“紅磨坊”夜總會的老闆哈羅德 (吉姆·布勞德本特飾),為“紅磨坊”編寫一系列新的歌舞作品;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克里斯蒂安認識了人稱“閃亮的鑽石”的紅舞女兼高級妓女莎婷 (妮可·基德曼飾)。
只可惜克里斯蒂安貧窮落魄的身份和莎婷不體面的職業讓他們之間的愛情注定是一場悲劇,哪怕他們愛得如此熱烈和真摯。
默諾公爵 (理察·勞斯伯格飾)是“紅磨坊”的常客,也是拜倒在莎婷石榴裙下的達官貴人之一。當哈羅德為了改建“紅磨坊”而以莎婷設下美人計騙他投資時,公爵爽快地捐出了大把的鈔票。其實,誰心裡都很清楚,公爵對莎婷忠實迷戀的背後,隱藏著他強烈的占有欲,他無時無刻不在計算著如何將莎婷據為己有。當默諾得知自己被利用了之後,他那陰暗瘋狂的心靈終於暴露了出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以謀殺為手段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妮可·基德曼 | Satine | 配音 葉露(公映)、鄧小鷗(德加拉)、劉明珠(CCTV6)、陳超群(東影) |
伊萬·麥克格雷格 | Christian | 配音 任偉(公映)、孫悅斌(德加拉)、陳浩(cctv6)、趙路(東影) |
約翰·雷吉扎莫 | Toulouse-Lautrec | 配音 劉欽(東影) |
理察·勞斯伯格 | The Duke | 配音 海帆(東影) |
吉姆·布勞德本特 | Harold Zidler | 配音 王肖兵(東影) |
- | Voice of Man in the Moon | 配音 普拉西多·多明戈 |
- | Voice of the Green Fairy | 配音 奧茲·奧斯朋 |
娜塔莉·傑克遜·門多薩 | China Doll (as Natalie Mendoza) | |
大衛·文翰 | Audrey | 配音 張欣(東影) |
凱莉·米洛 | The Green Fairy |
職員表
製作人 | 巴茲·魯曼、Steve E. Andrews、弗雷德·拜倫、Martin Brown、Catherine Knapman、凱薩琳·馬丁 |
導演 | 巴茲·魯曼 |
副導演(助理) | Steve E. Andrews、Debbie Antoniou、Naomi Enfield、Jennifer Leacey、Paul Sullivan、Drew Bailey |
編劇 | 巴茲·魯曼、克雷格·皮爾斯 |
攝影 | 唐納德·M·邁克阿爾平 |
配樂 | 克雷格·阿姆斯特朗 |
剪輯 | Jill Bilcock |
選角導演 | 羅娜·克萊斯 |
藝術指導 | 凱薩琳·馬丁 |
美術設計 | Anne Beauchamp、Ian Gracie |
服裝設計 | 凱薩琳·馬丁、Angus Strathie |
視覺特效 | Cosmas Paul Bolger Jr.、Chris Godfrey、Nathan McGuinness |
布景師 | Brigitte Broch |
註: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
|
註:角色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Nature Boy | Lady Marmalade | |
Rhythm of the Night | Because We Can | |
Your Song | Sparkling Diamonds | |
Diamond Dogs | 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 |
El Tango de Roxanne | One Day I'll Fly Away | |
Complainte de la Butte | Elephant Love Medley | |
Hindi Sad Diamonds | Lady Marmalade | 發行日期:2001年05月05日 |
幕後花絮
•該片是2001年坎城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當年的紅磨坊舞女都在裙下穿著被撕破的內褲,為了確保PG-13級別,製片方只得放棄如實重現。
•凱薩琳·澤塔-瓊斯和希斯·萊傑曾是扮演莎婷和克里斯蒂安的最初人選。
•影片大部分在悉尼的福克斯製片廠拍攝完成。
•1999年11月,影片拍攝因妮可·基德曼排練舞蹈時肋骨骨折和膝蓋受傷而暫停兩周,後來她坐著輪椅完成了一些胸部以上的畫面。
•妮可·基德曼在片中佩戴的項鍊確實由鑽石和白金製成,這條堪稱為拍攝電影而製作的最昂貴的項鍊鑲有1308顆鑽石,總重達134克拉,價值約為100萬美元。
•由80人組成的服裝部門為影片製作了300件服裝。
•妮可·基德曼在片中始終戴著假髮。
•曾有100多人參與搭建紅磨坊的布景 。
獲獎記錄
時間 | 名稱 | 獎項 | 種類 | 得獎者 |
2002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藝術指導 | 獲獎 | 凱薩琳·馬丁 |
最佳服裝設計 | 凱薩琳·馬丁 | |||
最佳影片 | 提名 | 全體劇組 | ||
最佳女主角 | 妮可·基德曼 | |||
最佳攝影 | 唐納德·M·邁克阿爾平 | |||
最佳音響 | 羅傑·薩維奇 | |||
最佳電影剪輯 | Jill Bilcock | |||
最佳化妝 | Maurizio Silvi | |||
2002年 | 美國金球獎 |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 | 獲獎 | 全體劇組 |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女主角 | 妮可·基德曼 | |||
電影類-最佳電影配樂 | 克雷格·阿姆斯特朗 | |||
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伊萬·麥克格雷格 | ||
電影類-最佳導演 | 巴茲·魯曼 | |||
電影類-最佳原創歌曲 | David Baerwald | |||
註:只列出2個電影大獎的獲獎情況,影片共獲獎83項,提名106項 |
製作發行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中國香港 | 2001年9月13日 | 義大利 | 2001年9月28日 |
俄羅斯 | 2001年8月2日 | 澳大利亞 | 2001年5月24日 |
英國 | 2001年9月7日 | 法國 | 2001年5月9日 |
德國 | 2001年10月18日 | 日本 | 2001年11月23日 |
票房信息
《紅磨坊》在全美首映時便收穫了16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最終全美累計票房為5738萬美元,而海外累計票房為1.177億美元。
影片評價
巴茲·魯赫曼的《紅磨坊》在劇情和思想上並沒有多大的突破 (它的男主角源於另一部經典歌劇《波西米亞人》),但在表現手法上卻下足了功夫,打破了歌舞片輕歌曼舞的傳統,開創了一種新的融合歌舞和戲劇的電影語彙。這部由澳大利亞人主創的作品以一百年前的巴黎為背景,將當年該城市紅燈區燈紅酒綠、極度頹廢的文化氛圍通過絢爛的萬花筒折射出來,在鮮艷上畫卷上表演了一出雖然東拼西湊、卻跨越時空的永恆故事 。 (網易網評)
好萊塢影片越來越多利用現成的流行歌曲 (而非為影片創作原創歌曲),其作 用從簡單的層面看能加強時代感,但更複雜的情形是,它能發揮古希臘戲劇中合唱團之妙,即所唱的內容對銀幕上的情節加以提示、說明、反駁、質疑等。而《紅磨坊》更把這種手法推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網易網評)
《紅磨坊》的另一大特色便是它的色彩和節奏。該片的色彩之絢麗和飽滿,給人以夢幻的感覺,光是紅色和藍色就有無數種色澤,其豐富性遠遠超出對人物的塑造。這種“超越真實”的場景當然不可能實景拍攝,而在現實世界中,大概只有賭城拉斯維加斯才有幾分片中的味道。百分之百的攝影棚置景,也使得各種拍攝角度成為可能:影片鏡頭的拍攝角度之多、剪接變化之快,足以讓人頭暈目眩,而這種明顯借鑑於MTV的手法,在魯赫曼手中就像魔術師玩紙牌似的,你還來不及驚訝就有另一個新招出現 。 (網易網評)
《紅磨坊》一開場便是令人目不暇給的剪接及鏡頭移動的特效,畫面在口白中不斷切換,宣示本片極為形式化的風格。導演創造了1900年兼具頹廢與奢華的巴黎蒙馬特區,豪華的夜總會與破舊的小旅館中間隔著磨坊的風車,華麗的布景,夢幻的色彩,本片場面調度充滿表現主義的風格,尤其是以模型撘制的巴黎城市遠景及各式建築物。電腦控制的鏡頭在各個場景迅速移動,或者從故事迅速抽離至遠景,這種不可思議的鏡頭移動再再提醒觀眾這不過是一部電影 。 (網易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