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高士圖

紅樹高士圖,畫家張大千,作於1946年,是為陸丹林先生五十壽誕時畫的祝壽圖,畫了一個童顏鶴髮、長袖飄飄、不老若仙的逸士高人,有願他如若孩童、永荷青春之意。

創作背景

張大千先生《紅樹高士圖》這幅畫作於1946年,作者時年48歲,是為陸丹林先生五十壽誕時畫的祝壽圖,又名《花好月圓河清入壽》。畫了一個童顏鶴髮、長袖飄飄、不老若仙的逸士高人,有願他如若孩童、永荷青春之意。古人有六十轉甲子之說,正如黃賓虹先生所說的:“俗語以六十轉甲子,我九十多歲,也可以說只有三十多歲,正可努力。”更何況陸丹林先生當年僅五十歲,更是“可努力”奮發之時。

畫作簡介

《紅樹高士圖》是由中國著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 的作品。
《紅樹高士圖》的尺寸為:75.5×28cm。
鈐印:張爰之印(白文)大千(朱文)
題跋:1.霜林夢裡富春遊,嚴光尚有不,預約秋山看紅葉,明年六十正平頭。
鈐印:臣年八十二矣(朱文)冒廣生印(白文)
2.青枝紅葉曜秋晴,亹亹懷新策杖行,可是知非蘧伯玉,不然松下遇淵明。
鈐印:沈尹默(白文)
3.花好月圓,河清入壽,百花齊放,河清指日。丁酉中秋,丹林陸兄,六十初度用祝長年,吳倩。
鈐印:吳湖帆印(白文)
收藏印:紅樹室藏(朱文)
釋文:丹林吾兄五十生日,弟張爰再拜,丙戊秋日寫祝。

作品欣賞

畫中先後有沈尹默、冒廣生、吳湖帆諸先生題的詩。
沈尹默先生題曰:“青杖紅葉曜秋晴,亹亹懷新策杖行。可是知非遽伯玉,不然松下遇淵明。”是說畫中的
青枝紅葉畫得竟使秋天晴日更為明麗曜人,真若畫中的陸丹林先生手握竹棍、神情自若閒適地向觀者款款而來的形態。此畫必然是畫出了陸丹林先生之:“真”形、“真”態、“真”貌、“真”神,才能獲沈尹默先生如此美譽。且沈先生還以《淮南子·原道訓》中的遽伯玉比陸丹林,亦可說是對陸氏的高評,也更說明此畫確是畫出了陸先生“知非”的高品雅格,畫出了陸丹林先生之“真神”。
冒廣先生題於1955年的詩曰:“霜林夢裡富春遊,高士嚴光尚有不。預約秋山看紅葉”畫中的陸丹林,恰似秋山看紅葉的高士嚴光垂釣富春江畔。畫中“紅樹室”主人的白衣後布以“紅樹”,其中的紅白對比,既美於觀,又諧於情,更顯現了陸先生之所喜、所愛,更顯得張大千先生之布局、筆墨、賦彩,是一一緊扣著畫中主人的性格、情思、身份與喜惡。
吳湖帆先生於1957年篆曰:“花好月圓,河清入壽”,並又題曰:“百花齊放,河清指日。”是說此時正是“花兒盛開,美好圓滿,黃河水千年一清,人之長壽。”“百花齊放”的好時光,多姿多彩的藝術呈現繁榮景象,黃河水清之時也是指日可待了。值陸丹林六十大壽,張大千已離開大陸,陸開林又請好友冒廣生、吳湖帆再題字跋款,可見《紅樹高士圖》在陸丹林先生心中的分量。
上面這幾位對陸丹林的高評,也正是從另一方面高度讚揚了張大千先生這畫確是把陸丹林先生畫活了,描繪出了一個衣帶飄飄、超然出世的活脫脫的陸丹林。
黃賓虹先生也曾為陸丹林作《項湖感舊圖》並題詩,說:“隔斷仙緣結墨緣,強將鍊石補情天。分明哀樂中年事,寄託丹青尺幅傳,別緒頻教鶯燕雁,憐衷況復擬夔蚿 。新閣舊恨重棖觸,痴絕相同有鄭虔”。
足見陸丹林和張大千、黃賓虹、沈尹默、冒廣生、吳湖帆行生等人過往甚密。
張大千先生為陸丹林畫祝壽圖,圖中的陸氏仙袖飄飄,若和風吹拂,實有“吳帶當風”之感;而面部神情怡然,和顏悅色,且肌膚潤白如玉,更現和藹可親之感;唇點丹紅,口若塗朱,仙風道骨,鶴髮童顏,刻畫出高士臨流遐思的神態,栩栩如生,具有張大千創作商標似的畫風。
從敦煌回來的張大千人物畫風基本定型,人物畫創作達到顛峰時期。此畫人物衣紋均細如蠶絲,線條筆勁豪爽生辣,細如毫髮而能力拔千斤,迅捷處似含雷電聲色,形態端莊清秀,堪稱一絕。
整幅畫面無多筆墨,卻現秋高氣清而和煦潔麗之感,這種感覺於中國畫極為不易。筆者見前人的畫,僅上海博物館裡石豀的《蒼山結茅圖》中有太陽光的感覺,那還是因石豀在山峰的頂上淡淡地勾了一筆□色的關係。而張大千先生此畫沒有這種筆墨,但是卻畫出了秋高氣清和煦潔麗的感覺,雖然畫中有紅葉樹一棵,但這和花種那感覺並無多大關係。不過表示陸丹林的齋名“紅樹室”的意思。這種感覺正有賴於張大千先生處理畫面各種關係的功夫。
畫中沈尹默先生等人的題詩、畫中的意,都和諧平和;畫境、詩意互為映襯,渾然一體。此畫實堪謂是一幅“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逸格神品,極為難得!

作品注釋

陸丹林(1896-1972),享年76歲,別署自在,齋名“紅樹室”,廣東三水人。他在黃花崗起義前(1911年4月)就曾加入同盟會,後到上海,加入著名的詩人團體“南社”,開始從事報刊編輯,先後曾主編過許多報刊雜誌,尤其以文史和書畫刊物(如《蜜蜂畫刊》、《國畫月刊》)而聞名,成為報刊明編、美術史家和書畫鑑藏家。她性喜書畫,尤喜與書畫界人士結交,且過往甚密,還擅長美術評論,亦精於書法亦很好。曾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中國畫會理事及各地展覽會徵集評選委員、文藝作家協會委員,著有《藝術論文集》、《美術史話》、《榆園畫友錄》等。

畫家簡介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
張大千

風堂。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
青年時隨兄到日本京都攻讀繪畫,又研究染織工藝。回國後曾從師學詩文書畫,後忽耽於佛學,度為僧,法號大幹,後經還俗,以法號行。他擅繪畫,受八大山人、石濤的影響,尤長山水,喜好畫荷花及工筆人物,獨樹一幟,俱臻妙境。與齊白石井有“南張北齊”之譽。50年代棲身海外,居巴西17年,1976年移居台灣。張大於詩、書、畫、篆刻俱精,對於中國古字畫的鑑賞獨具慧眼。尤其他開創了淡墨潑色山水流派,推動了現代中國畫藝術發展,影響深遠,是中國傑出的藝術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