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綠領巾事件剛剛平息,紅校服事件再次引起各界對學校教育的關注。而巧合的是,紅校服和綠領巾一樣,也被標榜為激勵學生。
2011年10月,內蒙古包頭二十四中向初二、初三年級成績前50名的學生,以及部分進步特別快的學生髮放了一款與眾不同的紅色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優秀生,翔銳房地產”字樣。校服由當地一家地產企業贊助。校方聲稱,目的是樹立榜樣,區分普通學生。
樣式
這種紅色“優秀生”校服不僅顏色有別於普通的的水藍色校服,而且在這種校服背面,更是印有白色“包24中優秀生”的大字,在校服背面中部,還帶有“翔銳房地產”的字樣。
質疑觀點
對於這種“優秀生”校服,網友評價其“紅校服的性質比綠領巾更為惡劣,集媚權、媚錢、奴性、斯文掃地為一身!” ,“好學生”帶紅領巾,穿紅校服,“差學生”帶綠領巾,穿藍校服,本意明顯,顏色就在學生身上,表示的是“好學生”,“差學生”之分。
不知校方“好”與“差”的標準在哪裡,一次早操遲到,“好學生”就可淪落到“差學生”的行列,一次考試不及格“好學生”就可以變成“差學生”,教育部對此做法明確回應:堅決反對以任何方式對未成年學生進行好與差的區別,央視主持人白岩松也在主持節目中聲援“差學生”,質疑校方的做法合理性。
危害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情況下,學生的評價標準早已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單一的論成績定好壞,而是要看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但是在很多地區,教育工作者的思維模式依然沒有改變,甚至變相求高升學率,壓制孩子們自我思維的發展,壓抑孩子們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紅校服事件,就是教育者思維僵固的表現。
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說,趨獎避罰心態存在於所有人群中,青少年尤為明顯。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和激勵,過多依賴外誘控制是不行的,手段的目的化和短暫的功利取向,都無益於學生的人格培養;以犧牲學生自尊的做法去換取“管理”的便捷和效率,更是中國小教育的大忌。
紅校服事件,反映的是在利益驅使之下對現代教育精神的扭曲,這不單純是校服顏色的不同,教育者應該德高為范,促進公平教育,努力踐行現代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