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路[成都紅星路]

紅星路[成都紅星路]
紅星路[成都紅星路]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星路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區,共分為四段,全長3.1公里,是城區東部的交通幹道,對於連線南北交通,疏導市中心交通壓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紅星路毗鄰春熙路,與蜀都大道、東大街等交匯,周邊包括春熙路步行街、紅星路步行街、香檳廣場、活水公園等商業區和旅遊景點。成都捷運2號線春熙路站即在紅星路旁。

歷史沿革

20世紀60年代,今大家口中的紅星路,在那個時候並沒有這樣的稱呼,紅星路是由北打金街、南打金街、絲綿街和四維街四條街道組成的,在當時非常熱鬧,街道兩旁商鋪林立。直到如今,這裡依然保持著繁榮景象。對於老成都人來說,過去的“紅星路”承載著童年記憶,“記憶最深的,當屬沿街往北走的‘韓包子’了!”改革開放前,成都的“韓包子”只有一家,位於南打金街(今紅星路四段),是成都的著名小吃。曾幾何時,走進“韓包子”吃頓包子、喝碗熱雞湯,是附近居民最大的享受。

再往北是北打金街,自北向南分為上、中、下三段,總長度不超過700米,上世紀30年代,這裡是加工、經營金屬製品一條街,常年響著加工金屬的“叮叮噹噹”聲。如今,這幾條街巷名已經消失,代而取之的是紅星路一段、二段、三段和四段。

根據成都市檔案館保存的《成都街巷志》中記載,紅星路在過去曾有著不同的長度和不同的起止範圍。1950年,位於今三槐樹街至玉皇觀街之間的“天燈巷”被更名為“紅星巷”,是為紅星路之始。到1954年,紅星巷向北延伸至府河,命名為紅星街。

1964年,紅星街繼續向南延伸,直到新南門大橋,成為了一條南北主幹道,從此更名為“紅星路”。

1966年,紅星路迎來了最長的一次變化:北至八里莊,南至磨子橋。其中,從八里莊到紅星路大橋為“紅星北路”,從紅星路大橋至新南門大橋為“紅星中路”,從新南門大橋到磨子橋為“紅星南路”。不過,由於紅星中路太長,到1981年成都市進行地名普查時,又把紅星路的起止範圍限定於從紅星路大橋到新南門大橋,並從北向南分為四段。

根據新的命名,原來的“紅星北路”變成了“府青路”,原來的“紅星南路”變成了“新南路”。而紅星路也正式有了“一段、二段、三段、四段”。其中紅星路四段正是由當年的南打金街、絲綿街、四維街和建國北街四條街道的基礎上擴建而成。

成都具有知名度的紅星路步行街則建於2003年,在紅星路三段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形成了一個全長570米、寬40多米並由七大景觀組成的步行街廣場。

在1980年以前,紅星路是成都為數不多的幾條寬敞的大道之一。然而隨著城市發展,紅星路上的車流量逐年增加,昔日寬敞的紅星路也開始顯現出擁堵。

2002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對紅星路進行改造。起初,有關部門的改造方案只是單純地將紅星路全線拓寬為40米。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部分商家提出第二空間的構想,比如建高架橋或地下隧道。第二空間的構想被採納,從而有了紅星路中段改造方案。

2002年6月,紅星路下穿隧道方案通過,同年年底改造工程開工,5個月之後,紅星路跨線橋和下穿隧道正式通車,紅星路一改往日模樣,一度成為成都南北幹道中最暢通的道路。到2013年7月31日,與春熙路步行街相連的紅星路步行街正式開放。至此,一條全新的多功能街道逐步呈現在成都市民面前。

2015年10月,紅星路再一次迎來升級,到2016年初,由平整的路面、新景觀節點、簡約大氣的行走空間及時尚天橋所組成的紅星路將全新呈現,曾經消失的街道名也會重新點綴。

從南河以北至府河段的成都老城區範圍內,天燈巷、打金街、絲綿街、書院正街、塘壩街……這些承載著紅星路過去城市記憶的街道名被重新點綴。新華路口、下穿隧道、時代華章廣場、東升廣場、督院街、濱江路社區、工商銀行、磨子橋遊園、川大西門、亞太廣場、SOHO沸城、藍色加勒比、創發通迅等13個節點將增殖花卉。紅星路將在這次升級中將留存下久遠而獨特的的城市記憶。

位置

紅星路是成都市骨架路網中,一條重要的城市主幹路。它呈南北走向貫穿中心城區,其北端連線北改新城,經過春熙路商圈,向南貫穿天府新區,對於連線南北交通,疏導市中心城區交通壓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區東部重要交通幹道。

成都市紅星路是成都城區東部縱貫南北的交通幹道,北起紅星路大橋連府青路,南止濱江東、中路交匯口接新南門大橋。毗鄰春熙路,與蜀都大道、東大街等交匯。

紅星路部分節點廣場內種有櫻花和紅梅。錦繡路口、川大西門、磨子街口、玉皇觀街4座人行天橋,主要以灰色鋼結構造型及鋼化夾膠玻璃為主要裝飾材料,結合造型設定線形景觀照明,點靚紅星路夜景;新南路、督院街、瑩華寺街、沙河新城4座人行天橋,採用生態綠化方式進行裝飾,植物品種主要有南天竺、天竺葵、三角梅等。

紅星路多個景觀節點的打造上,運用了海綿城市吸水、蓄水、滲水和淨水的設計理念。在東升廣場節點,未來將被打造成一個雨水花園,在花園的四周全部鋪設木質地板。花園內,大面積種植櫻花。待春天來臨時,這裡必將成為紅星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在濱江路社區節點,雨水花園內還種植與櫻花形成交錯的紅梅,保證市民每個季節都有花賞。

交通

公交

途徑公交:3路, 6路,8路,18路,20路,28路,37路,49路,154路,166路公交等。

捷運

成都捷運2號線春熙路站下車即是紅星路。成都捷運3號線也將途徑紅星路。

組成路段

紅星路一段

清光緒時,現玉皇觀街以南至三槐樹路口有天燈巷,1950年更名為紅星巷。1954年在巷北新辟道路至府南河岸,取名紅星街。1966年南北兩端各延伸至磨子橋和八里莊,成為城區東部縱貫南北的交通幹道,更名紅星南、中、北路。磨子橋至新南門大橋為紅星南路,新南門大橋至紅星路大橋為紅星中路,八里莊至紅星路大橋為紅星北路(今府青路),三路又各自分段,該段為紅星中路一段。1981年地名普查時保留紅星路名,限界在紅星路大橋與新南門大橋之間,全長3.1公里,分為4段,該段為北起第一段,命現名。南起三槐樹路、玉沙路交匯口接紅星路二段,北止紅星路大橋連府青路,長696米,寬24米,瀝青路面,混合車道,兩側梧桐成蔭,是市區東部縱貫南北的交通幹道。路內有成都市市政管理處、二中、絲綢公司等。通行7路、28路、49路、61路公共汽車。

紅星路二段

1964年拆除書院正街、塘壩街新建此路。1966年改名紅星中路二段。1981年地名普查時按序數命現名。南起大慈寺路、總府路交匯口接紅星路三段,北止三槐樹路、玉沙路交匯口連紅星路一段,布后街橫穿而過。長972米,寬14米,混合車道,瀝青路面,人行道寬5-7米,鋪方磚,梧桐成蔭,為商業街道,是市區東部縱貫南北,穿越新華大道、蜀都大道、東大街的交通幹道的一部分。有四川人民廣播電台、省經濟廣播電台、四川日報社、四川省文聯、作家協會等單位。通行3路、6路、8路、18路、20路、28路、37路、49路、54路公共汽車。

紅星路三段

1964年擴建原上、中、北打金街,建成此路,1966年定名紅星中路三段。1981年地名普查時以紅星路為主地名,重新按序列命現名。南起東大街、城守東大街交匯口接紅星路四段,北止總府路、大慈寺路交匯口接紅星路二段,長542米,混合車道寬14米,瀝青路面,人行道寬5米,梧桐成蔭。緊靠蜀都大道、東大街和春熙路商業繁華區。有錦江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紅星中路國小、低壓閥門廠、錦江區糖酒公司等單位。通行20、37、152路等公共汽車。

紅星路四段

1964年擴建原南打金街、絲綿街、四維街和建國北街建成此路,1966年曾改為紅星中路四、五段。1981年地名普查時以紅星路為主地名按序數命名。南起濱江東、中路交匯口接新南門大橋,北止城守東大街、東大街交匯口接紅星路三段,長862米,寬14米,混合車道,瀝青路面,人行道寬5米,鋪方磚,梧桐成蔭,是市區東部縱貫南北的交通幹道。路南端舊有抗戰時期開闢的新南門。通行6路、10路、21路、28路、49路、55路、62路、76路公共汽車。

紅星路快速路

紅星路快速路是成都市“兩快兩射兩環”項目中的“兩射”改造工程中的重要道路。範圍:二環路至三環路段,道路長2.5公里;全線無紅綠燈,成為一條快速路;紅星路與二環路相交處:一座互通立交,以解決出入城車輛的轉換問題。全線採用6+4主輔道形式設計,預留BRT專用道;機場路東延線2.5環處(火車南站東路與科華南路相交路口處):採用雙向6車道下穿隧道通過。建有下穿隧道,與成昆鐵路下穿隧道相連,使車輛順利穿過2.5環和成昆鐵路。人行道和綠化帶景觀打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