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理上來講,紅外導引頭是透過探測目標發動機噴管、尾焰及蒙皮氣動加熱的紅外輻射,來獲取導引信息。其作用距離除與目標的紅外輻射強度及輻射光譜特性有關外,也與導引頭的靈敏度及外在環境的氣象條件有關。而其中影響紅外導引頭作用距離的最重要因素還是發動機尾管(噴嘴)排氣溫度和排氣離開尾管後所形成的尾焰。其中發動機尾管的影響又比尾焰明顯。
之所以有這一結論,是因為金屬材料製成的尾管不但輻射的紅外線強度較高,而且高溫持續時間也較長:而在開加力的狀態下,發動機的尾焰長度可達200米,但實際上30米後的尾焰溫度就降到了100攝氏度,因此造成強烈紅外輻射的部分僅有10到20米左右。尾焰相較下則可以很容易的加以冷卻,只要降低推力或是引入冷空氣,即可降低發動機排氣溫度,進而使排出的尾焰溫度迅速降低。
一般來說,紅外線導引頭的探測距離大概與目標發動機的尾噴管的溫度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尾噴管的溫度如果提高兩倍,導引頭的探測距離就會提高四倍。典型的渦噴發動機當處於最大加力推力的時候,紅外導引頭的探測距離是發動機巡航狀態下的5倍;而對渦扇發動機而言,這種差距甚至會達到10倍。由此來看,噴氣戰鬥機尾部被敵人咬住是以一件多么危險的事情。
為了在近距格鬥空戰中生存下來,戰機的機動能力不斷增強,再想咬住敵機的尾巴進行攻擊已經是越來越難了。因此現在的近距紅外空空飛彈往往強調“全向攻擊”,特別是迎頭攻擊。這時導引頭的探測距離將會大大縮小,有效距離還不如正後方的20%。現有以銻化銦為主體的3到5微米波長的紅外導引頭還會因為紅外輻射強度過低而在目標正前方形成限制區,紅外飛彈在這個區域內根本無法捕捉目標。不過現在的新型近距格鬥空空飛彈也在更改導引頭的覆蓋波段,捕捉目標的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相關詞條
-
非製冷紅外成像導引頭
《非製冷紅外成像導引頭》,由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描述的是較全面地介紹了紅外成像導引頭的設計、仿真和性能測試試驗,主要內容包括成像目標特性...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
飛彈導引頭
飛彈導引頭,按照接收信號種類的不同,大致分為雷達、紅外、電視(可見光)、雷射導引頭等。還有就是將以上幾種加在一起的複合導引頭。紅外(也叫雷射)飛彈依靠熱源紅外痕跡來跟蹤目標,作用距離比較近,雷達是依靠目標反饋的雷達...
-
軍用紅外技術
軍用紅外技術是套用于軍事領域的一項新興光學技術。主要研究物體紅外輻射的產生和傳輸特性、探測和識別規律及其套用。
基本概念 分類 組成和工作原理 軍事套用 展望 -
紅外誘餌彈
一種用來誘騙敵方紅外製導武器脫離真目標,具有較高溫度的紅外輻射彈。亦稱紅外干擾彈、紅外曳光彈。它廣泛地套用于飛機、艦船的自衛。紅外誘餌彈大多數為投擲式燃...
紅外誘餌彈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綜合紅外對抗系統
綜合紅外對抗系統是一種綜合飛彈報警、紅外對抗和干擾物/誘餌拋撒功能為一體的綜合紅外對抗系統,主要用來防護飛機使之免受未來新一代紅外製導飛彈的攻擊。
-
紅外干擾彈
紅外干擾彈又稱紅外誘餌彈或紅外曳光彈。它是一種煙火劑類誘餌,其煙火劑多由鎂粉、硝化棉、聚四氟乙烯混合而成。
簡介 原理 特點 性能指標 分類 -
“前衛”-4(QW-4)紅外成像制導單兵攜帶型防空飛彈
“前衛”-4(QW-4)紅外成像制導單兵攜帶型防空飛彈是前衛系列研製中最新的型號,採用了紅外成像導引頭,比普通的點元紅外探測器有更好的性能,一般對噴氣式...
名稱 相關信息 -
“前衛”-4紅外成像制導攜式防空飛彈
“前衛”-4是前衛系列研製中最新的型號,他和以前的型號最大的不同在於採用了紅外成像導引頭,比普通的點元紅外探測器有更好的性能。由於普通的單元/多元紅外探...
飛彈介紹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