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八軍

紅八軍

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有過三個紅八軍,一個是廣西龍州起義建立的由俞作豫任軍長的紅八軍;一個是隸屬於紅三軍團建制,由李燦、何長工先後任軍長的紅八軍;一個是由湘贛蘇區地方武裝組建,肖克任軍長的紅八軍。三個紅八軍番號出現在1930年至1933年間,存在時間都不長,最長的僅一年半左右,最後均編入了其它紅軍隊伍中。

龍州起義紅八軍

龍州起義紅八軍軍部舊址龍州起義紅八軍軍部舊址

1930年2月1日,俞作豫率國民政府廣西警備第五大隊在龍州起義,部隊編為紅八軍,軍長俞作豫、參謀長宛旦平、政治部主任何世昌,下轄第一縱隊,縱隊長何家榮、政治委員潘裕明;第二縱隊,縱隊長俞作豫(兼任)、政治委員塗振農;第三縱隊,縱隊長黃飛虎,全軍共兩千人。

百色起義紅七軍的情況相似,龍州起義前成立了左江軍委,在中共廣西前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第一任軍委書記為徐冠英。在蒙志仁叛變後,宛旦平、何世昌、鄧小平先後擔任軍委書記。起義時何世昌擔任軍委書記兼任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俞作豫為軍長,宛旦平任參謀長。李明瑞擔任紅八軍總指揮。中央代表鄧小平在起義發生兩個月之前對起義的準備工作進行了兩天指導後離開,在起義發生三或四個星期後,根據中央任命,就任紅八軍政治委員。

龍州起義後,頒布了《中國紅軍第八軍目前實施政綱》和勞動法、土地法等法令,幫助左江地區7個縣建立革命委員會,形成左江革命根據地。發出《為法帝國主義駐龍州領事館無理照會告全國民眾書》,召開反帝民眾大會,趕跑法國的侵略勢力。1930年3月20日,新桂系以優勢兵力突襲龍州,紅八軍軍部和第二縱隊迎擊後突圍,轉戰桂南各地。到達欽縣(今欽州市)南間圩時,俞作豫率30多名黨員政工幹部離開部隊到香港尋找黨組織匯報,餘部由營長劉定西帶領,後被軍閥收編。第一縱隊奉命攻打盤踞靖西縣城的鄭超叛軍時得知龍州被圍,回援不及,遂按鄧小平的指示轉到右江地區與紅七軍會合。在縱隊黨委書記、參謀長袁也烈等率領下,在滇桂邊、黔桂邊轉戰半年,行程數千里,於1930年10月下旬在凌雲縣,與紅七軍會師編入紅七軍。

紅三軍團紅八軍

曾任紅三軍團紅八軍軍長的何長工將軍曾任紅三軍團紅八軍軍長的何長工將軍

1930年5月,李立三在上海召開全國紅軍代表會議,決定將全國紅軍整編為4個軍團,其中湘鄂贛彭德懷部擴編為紅三軍團,下轄紅五、紅八兩個軍,其中紅五軍約七千多人,紅八軍約八千多人。紅八軍由五縱隊升格而成,因為這支部隊人數較多,實力較強,又長期單獨活動。至此,紅八軍這支能征慣戰、戰績彪炳的英雄部隊開始出現在中國工農紅軍序列里。

紅八軍首任軍長為李燦,政委何長工。但由於李燦多年積勞成疾,患了肺癌,八軍甫成立,他就離職到上海治病了,後來不幸被敵人逮捕並殺害。李燦是知識分子出身,1918年參加湘軍,在彭德懷班當戰士,是彭德懷最早的密友之一。

李燦離開後,紅八軍由何長工擔任軍長,鄧乾元任政委,政治部主任柯慶施,參謀長盧匿才。下轄三個縱隊。一縱隊長程子華,政委郭一清,副政委彭雪楓,由於程子華此前在攻打江西瑞昌時身負重傷,尚未就職就到上海治傷,改由李鍔任縱隊長,不久李鍔又負傷,由陳毅安接任。二縱隊長謝振亞,政委石恆中。三縱隊長何時達,政委徐策。一縱是程子華大冶兵暴帶出的隊伍,二縱是紅五縱隊原來的基本隊伍,三縱是紅十二軍的老班底。

紅八軍剛成立,有一個陽新縣的高個子青年報名參軍,他叫王惟允,被分配到二縱隊一大隊當兵,大隊長周玉成是平江起義的老戰士,看他讀過幾年書,就讓他到大隊宣傳組寫標語。周大隊長當時沒想到,25年後,自己當了中將,而這位新戰士改名叫王平後,竟然當了上將

與王平同時參軍的還有一位年輕的赤衛隊員,叫黃驊,他後來在紅八軍當過連指導員,抗戰時任八路軍115師副旅長兼冀魯邊軍區副司令員,1943年被叛徒殺害。為了紀念他,邊區政府將烈士犧牲地改名黃驊縣,即今天的河北黃驊縣,黃驊是全國為數極少以烈士名字命名的縣份之一。

紅八軍剛成立,奉命跟隨三軍團南下攻打長沙。主力南下後,留下兩個大隊留守鄂東南根據地。1930年7月,留守的兩個大隊與廣黃蘄三縣游擊隊合編為四縱隊,陳奇任縱隊長;同時,從贛西北調來幾支游擊隊組建了五縱隊,黃剛任縱隊長。10月,按照中央指示,四、五縱隊合組為紅十五軍,下轄兩個團,兵力約有兩千人,長江局軍委書記、我軍36位軍事家之一的蔡申熙調來擔任軍長,陳奇任政委。兩個月後,中央決定,鄂東南根據地劃歸鄂豫皖蘇區領導,於是,紅十五軍艱難北上,到大別山與紅一軍會合。打敗了吉鴻昌的追剿部隊後,兩軍合編為紅四軍,蔡申熙陳奇分任十師師長政委。

1931年4月中央蘇區第二次反圍剿時,紅八軍各師改由紅三軍團直轄,紅八軍軍部被取消,只保留名義。1931年9月第三次反圍剿時,紅八軍番號被正式取消,理由是部隊減員太多。六師改為二師,四師三個團分別編入一、二、三師,統歸紅五軍,紅五軍軍長鄧萍、政委賀昌。原八軍軍長何長工調任紅軍學校校長,袁國平調任總政治部副主任,柯慶施調任中央秘書長。紅八軍這支擁有光榮歷史的部隊僅存在了一年半。

湘贛蘇區紅八軍

曾任紅八軍軍長的蕭克將軍曾任紅八軍軍長的蕭克將軍

1932年2月中旬,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指示,湘贛紅軍獨立第一師和獨立第三師在永新縣里田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全軍共兩個師約四千人,槍二千八百多支。當時沒有設立軍的領導機關,而以獨立第一師師部兼軍部,獨立第一師師長李天柱,政治委員王震兼代紅八軍軍長、政治委員,譚家述兼代參謀長,袁任遠兼代政治部主任。紅八軍剛成立時,名義上編入紅三軍團建制,但因活動範圍主要在湘贛蘇區內,所以,紅八軍實際是由中革軍委和湘贛軍區雙重領導。後王震率部參加攻打分宜的戰鬥時負重傷,代軍長李天柱也負傷離隊治療。

同年11月,中共中央派蕭克、蔡會文分任紅八軍軍長和政治委員,下轄三個師。獨立第一師改稱第二十二師,師長譚家述,1932年底王震返回部隊後任第二十二師政治委員。第二十三師,師長楊茂、政治委員謝國俞;第二十四師,師長弋勇、政治委員胡楚父。

1933年6月,中央任命任弼時為湘贛省委書記,遵照中革軍委6月7日的訓令,對兩省紅軍進行了調整。7月成立了湘贛軍區,王震任代司令員,陳洪時任代政治委員,龍雲任參謀長,張子意任政治部主任。湘贛蘇區紅八軍改成第十七師,湘鄂贛蘇區的紅十六軍改為第十六師,紅十八軍改為第十八師,三個師合編組成紅六軍團。蕭克任第十七師師長,蔡會文任政治委員(後王震繼任),政治部主任李朴、參謀長李達。紅六軍團當時未配設軍團領導,軍團首長由第十七師領導兼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