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佛手菌

紅佛手菌

子實體較小,在未成熟前呈包裹在卵形的菌膜中。當菌膜開裂之後,伸展出4-6根彎曲的紅色分枝,海綿質,頂部相連線,後期分裂,每枝長約4-7cm,粗0.8-0.9cm。分枝基部有一共同的短柄,空心,柄下端有菌托(原包裹在外的包膜)。孢體生於分枝內側西,青黃色,稠粘,具臭氣味。菌肉由泡囊狀菌絲組成,泡囊20-50μm×17-40μm。無鎖狀聯合。孢子柱狀橢圓形,5-6.5μm×1.8-2.5μm,光滑,幾無色至帶青色。 生態習性:夏秋生於林中腐殖質豐富的基物上,單生或群生。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紅佛手菌

拉丁學名:Anthurus archeri (Berk.) Fischer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Anthurus aseroeformis Fischer 圖1138 紅佛手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擔子

分類地位:鬼筆目、籠頭菌科、佛手菌屬

生態習性:夏秋生於林中腐殖質豐富的基物上,單生或群生。

分布地區:甘肅、廣東、四川等。

經濟用途:此種形態特殊,孢體有臭氣味,一般視為毒菌或懷疑有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