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王鄉

紀王鄉

紀王鄉是舊地名,位於上海市原十大郊縣之一的上海縣西北部,西與青浦縣接壤,隔吳淞江與嘉定縣相望。

基本概況

面積13平方公里。耕地13246畝,為糧、棉、菜夾種地區。以紀王雪菜聞名全市。1984年有居民3571戶、13687人;有勞力 7642人,農、副、工 3業分別占 25.6%、7. 6%和 64.8%,其他 2%。轄7個行政村,75個村民小組和1個居民委員會。鄉政府所在地紀王鎮。向屬嘉定縣。抗日戰爭時期,為新四軍顧復全部活動地區。解放初,曾設紀王區,下轄13個鄉鎮。1950年6月撤區,分劃為紀王、天仙、趙家3鄉。1957年1月紀王、天仙、趙家、封洪、天真5鄉合併為紀王鄉,下有10個高級社。1958年10月紀王鄉吳淞江以南的5個高級社劃屬上海縣,編為解放人民公社第四、五大隊。1959年8月成立紀王公社,1961年10月劃出南部7個大隊設諸翟公社。1984年3月改為紀王鄉。

經濟發展

紀王鄉 紀王鄉

1978年農副工業總產值1448.7萬元,其中農業361.3萬元、副業302.5萬元、工業784.9萬元。1984年4040.8萬元,其中農業506.7萬元;副業621.9萬元;工業2912.2萬元,占總產值72%,利潤590.l萬元。有農業機械1128台,總動力8455馬力,其中拖拉機93台,灌溉機口 25座。糧食總產量4465噸,皮棉122噸,油菜籽239噸。長蘿蔔、土豆馳譽上海菜市。副業以養豬為主,禽蛋生產次之,還有蘑菇種植、手工編結等,傳統出口產品小湖羊皮產量居全縣首位,1984年上市生豬近1萬頭、鮮蛋88.6萬公斤。1949年有一家碾米廠和鐵、竹、木等個體手工作坊,從業人員45人。1963年4月第一家社辦企業公社農機站建立,1984年有五金、電鍍、化工、服裝、電器、針織、獸藥等工廠22家、鄉辦、村辦各為11家。職工4942入,占全鄉總勞力64.8%,鄉辦紀王帽廠出口工藝帽創外匯638萬元。1984年有國營和集體商店25家,從業人員263人;代購代銷店7家,從業人員23人;商品銷售總額877萬元;個體商販32家,從業人員40人,成交額288萬元。

社會事業

紀王鄉 紀王鄉

河道有鹽倉浦、雄偉河、紅衛河、高淞塘、南浦、開來江、姚墩江、西界河、王川涇、野泥涇、友誼河等。公路有紀翟、電台、躍進等路,境內長8公里,機耕路19.96公里,公交客運74路支線、莘紀線設終點站。1984年,鄉交通運輸站有運輸汽車16輛,共52噸位;全鄉有手扶拖拉機54輛,機動水泥船76條,郵電所有職工5人,下設信箱10隻,郵票代售處7個,報刊郵件由華漕支局送發,裝有交流電100門檢閘式電話總機1部,設分機90架。1984年鄉、村、隊三級人均分配720元,勞均分配1172元,比1958年分別增長5.6倍和4.4倍,比1978年分別增長20.8%和172.5%,比1983年增長22.8%。平均每戶有腳踏車1.3輛、電風扇0.8台、縫紉機0.7架、電視機0.4台。1980年起對年滿65歲的公社社員實行發放養老金制度,男每月20元,女18元。1984年有退休人員1281人,年發放養老金27 3萬元。解放初鄉有國小5所,1984年有國小5所、幼兒院10所、中學1所、業餘中學1所。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39人、病床21張。鄉村衛生室13所,鄉村醫生26人。鄉文化中心站藏書4000冊,大禮堂放映電影400場次、劇團演出22場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