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了黎巴嫩著名作家、詩人、畫家紀伯倫(1883-1931)一生創作的阿拉伯語、英語作品十九部,書信集兩部及他的家書、寫給友人的書信。他的情人、女友寫給他的書信及日記也一併收入,共五卷,各卷配有他的畫百餘幅。
紀伯倫致瑪麗和梅伊的書信,記錄了兩段不同的戀情,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致瑪麗的信明快,平直,簡潔凝練,輕鬆自如,具有豐富的理性萬分和社會內容;致梅伊的信則含蓄,蘊藉,淋漓盡致,情深意濃,更多地揭示了個人的情感世界。翻閱致梅伊原信的手稿可以發現,這些多半在深夜寫就的洋洋灑灑的信件,渾然天成,極少塗改,令人折服於這位文學大師流暢的文思和高超的語言天賦。應當說,致梅伊的書信以其真摯的感情、濃郁的詩意、婉轉的筆調、精美的詞句,而具有更高的文學價值。兩種書信之所以風格迥異,首先在於作者內心對兩次愛情體驗不同;其次,致梅伊的信中,紀伯倫既要向一位高雅的才女暗示愛情,又想以自己的才華博得對方的戀慕,他便充分發揮了自己對文辭的擅長。
作者簡介
紀伯倫(Kahlil Gibran,1883-1931),生於黎巴嫩北部的貝什里村(Besharri),家中的宗教氣息濃厚。幼年時,父親粗暴易怒,家中感情不睦;十二歲時隨兄弟姊妹和母親遷往美國波士頓,在那裡奠下了英語基礎,還在一些畫家的指點下學習繪畫。十四歲時獨自返國,在貝魯特的一所學校里學習阿拉伯文、宗教和倫理學。1902年,自學校畢業後,返回波士頓,開始發表作品。1908年,紀伯倫來到巴黎,先後在幾所繪畫學院進修,在藝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1912年,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被折斷的翅膀》問世後受到阿拉伯地區讀者歡迎,寫作生涯就此展開。他的作品中尤其以1923年的英文散文詩集《先知》最負盛名,譯文多達五十多種語言,躋身世界經典名著之列。
紀伯倫是二十世紀東西方公認的傑出詩人和畫家,擅長以阿拉伯文和英文寫作。早期創作以詩歌為主,後期則以小說居多,文章優美清麗,蘊含深邃的哲思,而且富有東方神秘的色彩,不但深受當地讀者喜愛,更獲得西方藝文界的讚賞。
他創建了阿拉伯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流派,開闢了通向新文學的道路。
圖書目錄
致瑪麗·哈斯凱爾
第1封信(1908年10月2日,巴黎)
第2封信(1908年11月8日,巴黎)
第3封信(1908年聖誕日,巴黎)
第4封信(1909年6月23日,巴黎)
第5封信(1910年10月23日,紐約)
第6封信(1911年1月,波士頓)
第7封信(1911年5月1日,紐約)
第8封信(1911年5月2日,紐約)
第9封信(1911年5月3日,紐約)
第10封信(1911年5月5日,紐約)
第11封信(1911年5月7日,紐約)
第12封信(1911年5月10日,紐約)
第13封信(1911年5月12日,紐約)
第14封信(1911年5月16日,紐約)
第15封信(1911年5月19日,紐約)
第16封信(1911年5月30日,紐約)
第17封信(1911年6月28日,紐約)
第18封信(1911年9月14日,波士頓)
第19封信(1911年9月19日,紐約)
第20封信(1911年9月20日,紐約)
第21封信(1911年10月20日,紐約)
第22封信(1911年10月31日,紐約)
第23封信(1911年11月10日,紐約)
第24封信(1911年11月26日,紐約)
第25封信(1912年1月6日,紐約)
第26封信(1912年1月7日,紐約)
第27封信(1912年1月21日,紐約)
第28封信(1912年1月21日,紐約)
第29封信(1912年2月1日,紐約)
第30封信(1912年2月7日,紐約)
第31封信(1912年2月8日,紐約)
第32封信(1912年2月9日,紐約)
第33封信(1912年2月16日,紐約)
第34封信(1912年2月18日,紐約)
第35封信(1912年2月20日,紐約)
第36封信(1912年2月27日,紐約)
第37封信(1912年2月29日,紐約)
第38封信(1912年3月10日,紐約)
……
致梅伊·齊雅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