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圖)糯福鄉](/img/5/438/nBnauM3X4QjMxQjN2kDNzY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5Q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糯福鄉位於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境南部,東靠惠民鄉,西和孟連縣接壤,北接東回、酒井鄉,南與緬甸交界,國境線長56.843公里。鄉政府駐地糯福,海撥1450米。清代屬孟連宣撫司管轄。民國時期先屬第二區,後設勐海鄉、鎮邊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為鎮邊區,1954年更名為糯福區,1969年稱前衛公社,1971年為糯福公社,1984年恢復為糯福區,1988年改為糯福鄉,2000年改鄉轄村公所為村民委員會。同年末,鄉轄糯福、戈的、阿木戛、東勐宋、壩卡乃、洛勐、南段、宛卡、阿里9個村民委員會。
全鄉土地面積887平方公里,為全縣面積最大的鄉。最高海撥南 段後山2150米,最低海撥洛勐村南浪河邊720米,中部馬鞍山是境內主要山峰,貫穿全境,北連東回,南連南段山(直連緬甸)。主要河流有南臘河、南里河、南門河等,其中南臘河發源於南段扎麥可達科南面,有壩卡乃、東漂河、回品河、板角河等支流匯入,流經南段、壩卡乃、宛卡、阿里、糯福5個行政村,由南向西流入孟連縣,全長25公里;南里河位於東北部,發源於中部馬鞍山西面,流經東勐宋、戈的、阿木戛3個行政村,於糯福鄉與東回鄉交界處由南向北流入南浪河,全長30公里;南門河發源於中部馬鞍山北段東面,流經阿木戛、東勐宋兩個行政村及惠民鄉景邁、芒景兩個行政村,由北向南流入南浪河,全長23公里;回品河發源於中西部,流經戈的娜阿媽、糯福村,匯入南臘河,全長16公里,在回品河、東漂河匯合處下游馬嶺寨子建有馬嶺電站。
人文地理
![(圖)糯福鄉](/img/b/84e/nBnauM3X0UTN1YjMxQTNzY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0U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糯福鄉是瀾滄拉祜族自治縣拉祜文化保存較為完整的鄉鎮之一,在糯福拉祜族分為兩種:“拉祜納”和“拉祜西”,特別是“拉祜西”的一些頗具特色的民間文化,至今仍保留較為完整,很具有代表性。糯福鄉漫山遍野的松林、邊境風光、民族風情、拉祜神鼓、糯福教堂、拉祜族桿欄式的建築等,是挖掘開發民族文化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民族文化旅遊的好去處。
1987年糯福教堂被公布為雲南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並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翻修。教學裡長期居住管理的老人娜米便是當年永偉里的學生,享受國家每月補助300元的生活費,糯福教堂每星期做兩次禮拜娜米老人於2003年逝世。
糯福教堂是瀾滄縣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糯福鄉唯一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糯福鄉政府的西北300米的糯福大寨後山頂,始建於1992年,建築面積506平方米,屬於桿欄式圍廊建築,木架瓦頂,四周為木板壁,裝有歐美式三角形窗子,半圓形門,風格別致,既有西方的建築風格,又繼續了邊疆少數民族——拉祜族的建築風傳統,建築風格獨特,雄偉壯觀,極富特色,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在這些傳統的民族文化中,壩卡乃村南波迪小組的拉祜神鼓舞最具有代表性,拉祜神鼓舞是由當地村民組成的麥雅藝術團表演的,它是在重要節日和祭祀活動時跳的一種祭祀舞蹈。神鼓放在寨頭的“波頁賀頁”(佛堂)中。神鼓長約2米,鼓面直徑90厘米,用三合樹木鑿制而成。兩端用牛皮繃蒙。鼓身上都刻有命運花、過年花、谷花的圖紋。大鼓用栗樹製成的架子固定,支架上裝飾著象徵人丁繁殖、五穀豐登的花樣形狀的飾物,還有象徵太陽、月亮的飾物。每到火把節、新米節、春節等傳統節日,他們便會鼓起神舞,舉行莊嚴隆重的祭祀活動,跳神鼓舞和蘆笙舞,以此祈求神靈的保佑,幸福吉祥、人丁興旺、五穀豐收。敲神鼓前都必須經過點臘、燒香、撒米花、禮拜四道祭祀程式,否則不得敲響神鼓和跳神鼓舞。
南段村、壩卡乃村、糯福村是糯福鄉拉祜文化最豐富的村子,他們舞蹈動作優美,用來表現平時的生產、生活。糯福鄉的拉祜族有拉祜西、拉祜納兩種之分,他們穿的服飾不同,所跳的蘆笙舞是相同的,而擺舞就不同了,拉祜西的擺舞是:踮、躍、踢、跳、擺、轉等。而拉祜納的擺舞是踮、前後、左右擺動。
糯福村的民族文化就更豐富了,有優美動聽的自編歌曲,有口琴伴奏的擺舞,有敲鼓跳的擺舞、蘆笙舞等。
農村經濟
![(圖)養殖](/img/8/e20/nBnauM3X4IzNzgjNzETNzY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xU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自然資源
![(圖)勐宋水庫](/img/1/cfc/nBnauM3XwQDN2YDM4ETNzY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xUzLz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糯福鄉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大,是我鄉的一大優勢、一大支撐、一大潛力,有林區面積106萬畝(其中國有林2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7.7%,活立木蓄積量618萬立方米,是全縣森林覆蓋率最高、蓄積量最大的鄉。四是生物資源豐富。鄉境內最高海拔2150米,最低海拔720米,海拔高差1430米,年平均氣溫16.5℃。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糯福成為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除林、茶等資源外,還有橡膠、咖啡、甘蔗、水果、野生菌、生物藥業等眾多生物資源。
文化教育
![(圖)阿里村完小教學樓](/img/e/4ff/nBnauM3XwgTO4IzMxITNzY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yU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糯福鄉設有文化和廣播電視站,鄉級開通了閉路電視、加密頻道。2005年鄉政府先後拿2萬元的資金,改造了電視桿線,轉播了《瀾滄新聞》,同時購買了有線電視前端設備,使我鄉的有線電視節目由原來的16套增加到26套,地面接收站發展到38座,實現了村村能通廣播電視,提高了廣播電視覆蓋率,使我張鄉的文化與廣播電視事業得到惡劣較快的發展。我鄉的“麥雅藝術團”、參加了中央台的《魅力12》、《星光大道》欄目的錄製工作,對進一步宣傳我鄉的拉祜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06年糯福鄉校點10所(1所中學、9所國小),教職工116人。在校學生數達2028人,其中:中學生654人,小學生1374人。糯福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5%,鞏固率達99.9%,輟學率達0.1%。
2000年,全鄉完成了國小六年鄉普及義務教育,2002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在全鄉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末圓滿完成了“普九”任務。
人口衛生
![(圖)糯福鄉宛卡村村衛生室](/img/f/61b/nBnauM3XzEzN0ETO3ITNzY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yU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糯福鄉是民族文化資源富聚,是拉祜文字的發源地,居住著拉祜、哈尼、佤、傣等多種少數民族,2008年末有居住戶4420戶,人口16614人,其中男性8933人,女性7681人,其中農業人口15599人。年內實有全、半勞動力8789人,其中從事家庭經營勞動力8723人。其中拉祜族有12258人,占總人口的73.8%,哈尼族2032人,漢族1062人,其他民族126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鄉級有衛生院1所,村級有9個衛生室(糯福村、戈的村、阿木嘎村、南段村、壩卡乃村、洛勐村、勐宋村、宛卡村、阿里村),有鄉村醫生24人,其中鄉衛生院9人,村級衛生室15人,病床45張。
基礎設施
![(圖)村村通](/img/c/889/nBnauM3X0AzN1ADM0MTNzYjM0ITMwMzM5QzMwADMwAzMxAzLzU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截止200年底,糯福鄉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有77個自然村已通公路。全鄉有6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通水農戶3524戶;有11個自然村77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430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個自然村已通電,通電農戶2417戶,全鄉還有2個村(阿木嘎村、洛勐村)33個自然寨未通電;擁有電視機2000戶,有7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安裝有線電視350戶。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37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0戶;該鄉農戶住房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5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32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 372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糯福鄉2002年開通行動電話,阿里村和戈的村無線機站已建設好,勐宋、南段機站正在實施,提高了全鄉無線電話的覆蓋率;裝有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50戶其中固定電話450多部,全鄉94個村民小組,只有糯福村糯切、襪初節、糯黑3個小組沒有安裝固定電話,村組通電話達95%以上,加快了全鄉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
2006年糯福鄉有公路里程312公里。過境公路里程50公里,過境縣鄉公路里程25公里;鄉村公路里程94公里,村社公路里程143公里。全鄉9個村90個自然寨已全部通車,但路況較差,晴通雨阻。2006年全鄉有汽車40輛,農用汽車57輛,大小拖拉機606輛,機車1311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