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統購統銷問題

糧食統購統銷問題

這是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所作的結論。

社會背景

全國財經會議後,陳雲立即投入很大的精力進一步觀察和思考糧食問題。他先是要求糧食部準備糧食問題的材料和研究糧食的購銷方案。接著,他又連續10天同中財委有關負責人開會,研究糧食的購銷辦法。他重視算賬,對當時糧食購銷的明細賬,更是算得一清二楚。1953年7月1日至1954年6月30日的糧食年度原定的340億斤糧食收購計畫,到9月底只購到近100億斤,10月到12月要收購160億斤,1954年1月到6月要收購80億斤,才能完成計畫。

而當時東北因受災在原定的上交糧食42億斤的計畫內卻只自認上交14億斤,其他地方也有完不成計畫的。本糧食年度原定的糧食收購計畫會有很大的數量收不上來。另一方面,本糧食年度的糧食銷售將需要567億斤,比原計畫480億斤多銷87億斤。如果收購比原計畫減少30億斤,差額就是117億斤。即使收購計畫全部完成,87億斤的差額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這87億斤的糧食差額,用什麼辦法解決呢?不能增加糧食稅,不能減少市場上糧食銷售量,不能減少出口,不能減少軍隊和機關人員的口糧,也不能減少儲備糧。

總起來看,不改變公糧之外的自由買賣,國家糧食收進少、銷售多的狀況無法扭轉。不扭轉這種狀況,糧食發生混亂,整個市場就要混亂,天下就無法安定,建設就難以進行。為解決這個問題,陳雲構想了八種方案,進行了研究。

糧食統購統銷問題 糧食統購統銷問題

中央書記處開會討論有關全國糧食會議的問題時,毛澤東說:“徵購、配售”的名稱可否改變一下?因為日本人搞過這個事情,這個名稱有些嚇人的。對此,章乃器先生提出把“配售”改為“計畫供應”。陳雲等就把“徵購”改為“計畫收購”。兩方面合起來簡稱“統購統銷”。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討論並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實行糧食的計畫收購與計畫供應的決議》。一個月後,政務院第194次會議討論並通過《政務院關於實行糧食的計畫收購和計畫供應的命令》、《糧食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糧食統購統銷政策正式出台。

主要作用

實行糧食統購統銷,1953至1954糧食年度國家糧食徵購量比上個糧食年度增加29.3%,勝利完成了當年的統購任務,一舉穩定了糧食局勢,扭轉了糧食市場上國家購少銷多的局面。但是,由於核定農民的糧食餘缺缺乏具體辦法,一些地方出現了國家跟農民的關係緊張的問題。1955年1月和5月,陳雲兩下江南調查研究糧食統購統銷情況後,提出糧食定產、定購、定銷的意見,並為中央所採納。這一決策,找到了堅持和改進糧食統購統銷的具體辦法。

外界評價

在當時具體條件下,採取統購統銷的辦法是正確的。陳雲說:“只有採用這種辦法,才能保證我國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機活動,保證市場物價的穩定,才能使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得以順利地進行。”實踐證明這一重大決策的實施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