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療

飲食療法

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老年糖尿病人中約有30%的患者只需要單純的飲食療法即可控制。糖尿病飲食中飲食療法的原則是:
(1)既要飲食控制,又要營養充足,以保持理想體重。老年糖尿病人每天總熱量卡可按每公斤體重30卡左右估計。蛋白質每公斤體重1.0—1.5克,需要高蛋白者可高一些。碳水化合物每天200—300克(主食4-6兩)。脂肪要適量控制含飽和脂肪酸的攝人。
(2)肥胖者每日總熱量卡要低一些,以利於逐漸減少體重,達到理想體重後糖耐量往往會顯著改善。降低總熱卡逐漸減少體重可按下述公式:總熱量卡—250卡+30分鐘活動=逐漸降體重。
(3)老年人的飲食習慣難以改變,飲食治療應按病情、生活習慣、體力消耗及經濟條件個別制定。應使病人能充分理解飲食控制的重要性並能主動配合自己掌握。
(4)對伴有高脂血症者,根據血脂情況掌握,如膽固醇增高者應予低膽固醇飲食;對高甘油二脂者,應以嚴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為主。
(5)對套用降糖藥物者,飲食要適應於藥物治療,特別是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每天至少分成四餐吃,即睡前加餐一次。

運動療法

運動可以降低血糖,能改善心血管狀況,降低血壓、血脂,又能改善心理狀態。但運動療法不能操之過急,應以輕度活動開始,根據耐受能力逐漸增加活動量,但不要超過心肺及關節的耐受能力。

口服藥物療法

目前口服降糖藥有兩類:
一類為磺脲類降糖藥,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是通過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還可增加肝糖原的儲備和增加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而使血糖下降。第一代磺脲類代表藥物為D860,此類藥物幾乎完全由腎臟排出,老年人不適用,特別是有腎功能不全的老人禁用;近年來第二代磺脲類藥物已相繼問世,如優降糖、達美康美吡噠、克糖利、糖腎平等。此類藥物的特點有:
①作用強,劑量小,副作用低。
②兼有降血脂,改善血液流變學及有一定防止微血管病變等作用。
③糖腎平95%由膽道排出,套用於老年人特別是伴有腎功能不全者最適用。但優降糖50%由腎臟排出,且易引起低血糖反應,老年患者套用時應密切觀察。
另一類為雙胍類降糖藥:這類藥物主要作用是通過抑制腸道回收葡萄糖和促進葡萄糖在組織中分解而起到降糖作用,常有消化道反應,其代表藥物為降糖靈、降糖片、二甲雙胍等。由於此類藥物副作用明顯,有些國家已不生產。但根據國內經驗,合理地套用療效還是不錯的,副作用也可減少,尤其是降糖片的副作用弱於降糖靈,作用也比降糖靈弱

空氣維生素療法

在滿足與口腹之慾的同時還有另一種食材——空氣維生素可供病人脫離糖尿病陰霾。所謂“空氣維生素”是指無色無味的負氧離子,研究表明,在生物體內,這種搶奪電子的物質被稱為“自由基”,從量子醫學層次講,電子被搶奪是萬病之源。負氧離子帶有負電位,即有多餘的電子,電子補充給自由基後,自由基被還原即消除了自由基,而自身轉變為氧分子。負離子能直接消除活性氧自由基,抑制脂質的氧化等,也能改善SOD酶活性,調節植物神經系統,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改善細胞內糖代謝等,對糖尿病的治療非常有益。負氧離子對癌症患者標本兼顧的療養功效為“空氣維生素”正名,更為癌症的非藥物治療開闢了新的思路。

胰島素療法

(1)套用胰島素的指征:老年糖尿病95%以上為非胰島素依賴性的Ⅱ型糖尿病,一般說來不需要胰島素治療,但是臨床約有20%的老年糖尿病人飲食療法及口服降糖藥物不能控制,而需要用胰島素治療。老年糖尿病人套用胰島素指征如下:
①胰島素依賴性的1型糖尿病人。
②酮症酸中毒或高滲性昏迷的糖尿病人。
③口服降糖藥物失效的Ⅱ型糖尿病人。
④合併感染、創傷、大手術、腦血管意外、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應激情況時,即使原來口服降糖藥有良好效果,也要暫時使用胰島素治療。
⑤飲食療法不能控制,又不宜套用口服降糖藥的Ⅱ型糖尿病人。
(2)套用胰島素的方法:正常人每日分泌24—48個單位胰島素,故胰島素的套用劑量要低於此標準為宜,因為糖尿病人的胰島素分泌只是相對或絕對不足。在嚴格飲食控制的條件下,一般尿糖(+)加用胰島素4單位,血糖每高於正常50mg/dL(2.98mmol/L)增加胰島素2-3個單位。如飲食控制的不好或未控制飲食,則胰島素劑量應根據情況增加,短效與長效胰島素之比為2:1,每日三次劑量分配為: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當血糖尿糖接近正常時,胰島素劑量應偏小(按上述標準減去1/2-1/3),這樣會安全些。若餐後血糖高,選用短效胰島素每日3次或中效胰島素每日1-2次;若空腹血糖也高,可在早或晚加用長效胰島素。注射時間一般在餐前15-30分鐘,老年患者應注意夜間低血糖症。

深海胰島復活組合中的有效活性鹼物質作為人體必須胺基酸的一部分,參與人體的糖、脂肪、蛋白質的代謝活動,作為人體細胞的基礎生命物質,修復因糖尿病病變的微血管、心腦血管、末梢神經因子,有效控制併發症的發生。
 (3)病情監測及控制標準:套用胰島素時的病情監測項目主要有尿酮體、空腹血糖、餐後2小時血糖、糖尿病“三多”症狀及低血糖症。
套用胰島素時的病情控制標準,目前國內尚無統一規定。1994年亞太地區規定的標準是空腹血糖<7.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1.1mmol/L及消除糖尿病症狀。應當注意的是對老年糖尿病的控制標準松一些為宜,我們多年來臨床經驗認為老年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標準,以空腹血糖<8mmol/L,餐後2小時血糖<12mmol/L為宜。因為老年人不像年輕人那樣能耐受低血糖。另外,深海胰島素是一種改善改善胰島功能,輔助調節體內碳水化合物代謝的提純物質。
(4)影響胰島素作用的因素:
①飲食。當胰島素B細胞功能極差時,即基本上已無胰島素分泌,一旦飲食有了變化,血糖也隨之明顯變化。進食多,血糖就高;進食少,則發生低血糖。所以病人應做到定時、定量進餐。如發生飲食變化時,胰島素(也包括口服降糖藥)用量,用時應靈活掌握,既要做到控制高血糖,又要避免發生低血糖。
②活動。活動應定時、定量,根據胰島素作用時間和進餐情況選擇活動量和時間。如個別病人餐後1—2小時的血糖高,稍加胰島素又在3—4小時發生低血糖。此時可在胰島素不變的情況下,餐後1—2小時進行一定時間的活動,即可使血糖正常。
③老年糖尿病人絕大多數為非胰島素依賴型,大多自身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能力,此時如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劑量稍大,則易發生低血糖。另外,因為老年人常有腎功能減退,胰島素從腎臟排出和分解減少,胰島素作用增強易發生低血糖。

酮症酸中毒治療

(1)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是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關鍵。因為胰島素不僅能增加葡萄糖利用,還能抑制游離脂肪的釋放,抑制游離脂肪酸在肝內轉變成酮體,所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應首選胰島素治療。關於胰島素的套用方法,近年來的研究證實,治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小劑量普通短效胰島素4—6u/h肌注或靜脈點滴具有與大劑量同樣的效果,而且可以減少低血糖、低血壓、腦水腫、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的發生。如果胰島素人液體治療6小時,血糖水平仍不下降,則應考慮可能有胰島素抵抗,可將每小時胰島素劑量加倍,直到血糖降至13-14mmol/L,然後改用5%葡萄糖鹽水或5%葡萄糖液加胰島素治療之。深海胰島復活組合中的有效活性鹼物質可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促進蛋白質的吸收利用,營養機體細胞,防止人體器官的老化,有效控制併發症的發生。
(2)補充液體:由於高血糖、高酮體所引起的高滲透性利尿失水,及水攝人量少,加之嘔吐、腹瀉等所致的脫水,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消化道補水,當血糖降至13—14mmol/L時,可用5%葡萄糖液靜脈輸人,至於補液多少及補液速度應根據患者的脫水程度、心臟情況及年齡而定。在補液同時應注意糾正電解質平衡。
(3)抗感染:老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常在感染等應激情況下誘發,因此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

小兒糖尿病分類治療

小兒糖尿病一般可分為3型。

輕型血糖低於150毫克%,病兒症狀不明顯。這種病兒極少見, 可不用胰島素治療。只用飲食調節控制就能達到治療目的。

中型,病兒的症狀同成年人,表現為多食、多飲、多尿,並容易飢餓,消瘦(與成人糖尿病的肥胖正好相反),血糖一般在150-250毫克%

重型,是小兒糖尿病最常見的類型,也是最容易被忽略、被遺漏的類型,常常以急性發病的形式出現。發病時病兒只有短暫的嗜睡、噁心、嘔吐、腹疼、全身疼,很快出現昏迷,同時還出現脫水及酸中毒,病兒表現為呼吸深長,口唇櫻桃紅色,口中呼出爛蘋果氣味,皮膚發蔫。眼窩凹陷,脈弱,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就會有生命危險。

糖尿病首先應查尿糖,但尿糖陽性並不都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是孩子吃了大量糖類食品、水果或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或輸入大量葡萄糖液而引起的暫時性糖尿。辨別的方法是檢查空腹血糖,即晨起吃飯前抽血化驗,如果血糖超過120毫克%,應認為有糖尿病。有條件的還可進一步做糖耐量試驗。正常情況下口服一定量糖,血糖出現先上升後下降的曲線,這是由於被吸收入血的糖很快被處理掉,從而使血糖水平恢復正常。患糖尿病時則不然,被吸收入血的糖不能很快被處理掉,呈現遲遲不下降現象。

重症糖尿病要送醫院搶救,患兒清醒後再按中型治療。對中型病兒主要使用胰島素治療。急性期使用普通胰島素較好,注射後0.5-1小時即可使血糖下降,2-3小時達高峰,6-8小時後效力消退。用量應從小量開始,逐漸增加。為防止胰島素過量引起的低血糖休克等副作用,每次餐前注射胰島素時應先燒尿糖。

燒尿糖的方法很簡單,完全可以教會病兒自己去作,具體方法如下: 準備物品--玻璃試管1個,試管夾1個,酒精燈1個,滴管1個,班氏試劑1瓶。 具體操作--在試管內加20滴班氏試劑,用酒精燈加熱至沸,再加2滴尿於試管內(使試劑與尿液比例為10:1),再煮沸2分鐘,待冷卻沉澱後觀察結果。 結果觀察標準--藍色不變為陰性,胰島素不增加量或稍減量;綠色為(十)不加量;黃綠色(++),不加或稍加量;土黃色為(+++),稍加量;磚紅色(++++),胰島素需加量。根據尿糖調節胰島素用量,急性期宜將尿糖控制在(十)左右,不要求完全陰性,否則不易觀察胰島素過量引起的低血糖休克。

對於用胰島素的患兒應隨時觀察有無低血糖休克的表現,早期症狀是蒼白、軟弱、頭暈、出汗、脈快、乏力。年長兒可自訴上腹不適,或震顫、復視、頭疼、嘔吐等,嚴重者出現半昏迷、癱瘓、大小便失禁,體溫低,脈快而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昏迷、抽風,甚至死亡。搶救低血糖休克,可直接由靜脈注入25%-50%的高濃度葡萄糖。糖尿病患兒應隨時攜帶糖果,出現低血糖症狀應馬上吃糖以應急需。

高滲性昏迷治療

血糖高於27.8mmol/L,常超過33.3mmol/L(600mg/dL),血漿滲透壓≥320mosm/L,血鈉>145mmol/L,進行性意識障礙伴嚴重脫水,酮體陰性或弱陽性,即可診斷。
(1)迅速補液:當血鈉>145mmol/L,血漿滲透壓≥320mosm/L(血漿滲透壓估計公式:2(Na+K)+血糖mmol/L)時,輸人生理鹽水,補液量可先按體重10%—15%估汁,前4小時補人總量的1/2,其餘在24小時輸完,在總液體中應有400—800ml血漿,低分子右鏇糖酐亦可,有利於維持血壓及防止腦水腫。
(2)小劑量胰島素:短效胰島素4—6u/h靜點,當血糖降至14mmol/L時,可用葡萄糖或葡萄糖鹽水(胰島素與葡萄糖比例為1u:4g),在治療過程中每2-4小時測血糖1次。如用大劑量胰島素,使血糖及血漿滲透壓下降過快,則可使水迅速向細胞內轉移,而導致腦水腫、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低血糖等。
(3)當患者4—6小時少尿或無尿時,應考慮到發生了腎功能不全,可給速尿。
(4)積極治療誘發疾病、伴發疾病及併發症,特別是感染以及電解質紊亂、心力衰竭、腎功能不全、腦血管意外等。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治療

此併發症比較少見,但當老年Ⅱ型糖尿病人患有嚴重的心血管病、腎臟疾病或肺疾患者,由於心排血量降低、血壓下降、組織缺氧狀態下,出現呼吸深快、意識模糊、昏迷、血PH<7.35,血乳酸>5mmol/L、尿酮體陰性時,即可診斷。
(1)除去誘發因素:立即停用雙胍類降糖藥糾正器官功能,改善缺氧,積極抗感染。
(2)糾正酸中毒:輸人5%碳酸氫鈉250-500ml,輸人量視血pH情況而定。同時應補充生理鹽水糾正脫水。
(3)胰島素治療:血糖>17mmol/L,每2—4小時靜點4-6u胰島素;血糖<11mmol/L,在靜脈滴人胰島素同時輸人5%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
(4)糾正電解質紊亂:特別在套用胰島素情況下,注意補鉀。
(5)血壓下降時,給升壓藥,宜用多巴胺、阿拉明等對微循環和腎血流量影響小的藥物。

糖尿病治療誤區

 誤區之一:血糖已控制正常可以不吃藥,不打針了
到目前為止,包括各類中西藥、保健品、食品以及其它糖尿病防治手段,都無法根治糖尿病,只能控制血糖,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如果已經用藥的糖尿病患者任意停用藥物治療,血糖將會很快回升。因此,多數中晚期的患者都必須長期服藥或打針治療。早期的患者沒有服用過藥物和用過胰島素的,如果病情較輕,經專科醫生診斷指導,可通過改變生活習慣、控制飲食、加強運動以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誤區之二:任何藥都空腹吃
門診的糖尿病患者中口服治療占大多數,主要藥物有磺脲類、雙胍類、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等。這些藥作用機理各異,各有特點,用法也不同。1.磺脲類:如達美康、優降糖、美吡達糖適平等。該類藥物最佳服藥時間為飯前30分鐘。2.雙胍類:如美迪康格華止迪化糖錠等。由於是酸性藥物,可以刺激胃腸道,所以最好是飯後服用。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如拜糖苹倍欣等,應在進餐時與第一口飯同時服下。如果在餐前或飯後服用則療效大打折扣。因此不同的藥物,服藥的時間也不是相同的。
誤區之三:拒絕必要的胰島素治療
臨床上許多患者都不願意打胰島素,不光是怕打針疼痛,麻煩,更多是怕一打胰島素就撤不下來。其實胰島素治療是一種很好的療法,它能有效的控制血糖,保護胰島功能,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而且副作用小,費用低。目前世界各地都在放寬胰島素治療的指標。胰島素的套用更主要是病情的需要。有些患者胰島功能破壞已比較嚴重,胰島素分泌已嚴重不足,不注射胰島素已不能控制血糖,另外有些患者存在某些併發症,不適合口服藥物治療,這時使用胰導素治療就是必然的了。
誤區之四:尿糖正常了血糖就控制理想了
有不少患者尿糖雖正常,但血糖卻偏高。這是因為腎糖閾值升高所致,糖尿病患者發生了糖尿病腎病,腎小管濾過率下降而回吸收增強,所以濾過減少而回吸收增高從而使尿糖陰性呈現出陰性結果,因此檢測尿糖比不上血糖準確。尿糖正常不等於血糖控制理想,應以血糖為準。
誤區之五:空腹血糖控制正常了,糖尿病就控制理想了
其實不然,有些人空腹血糖雖然已控制正常,但餐後血糖仍很高,血糖控制仍不理想。有研究表明餐後高血糖對心腦血管存在嚴重損害,可以加速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血糖控制的標準是空腹和餐後都必須正常。
誤區之六:空腹血糖正常就可以排除糖尿病
有些人在偶爾的檢查中看到自己血糖正常就以為自已不會患糖尿病,其實不一定如此。有些人空腹血糖雖正常,但餐後2小時血糖卻很高,也是糖尿病。因此對於血糖出現過異常的人,有條件的話都應查一下葡萄糖耐量試驗,尤其是空腹血糖大於5.6mmol/L而且肥胖的人應做葡萄糖耐量試驗,檢測餐後血糖情況。
誤區之七:控制飲食,就是不吃甜食,少吃或不吃主食
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的營養要全面,搭配要合理,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2%~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主食占50%~60%。所以主食應該合理地吃,其他食物應該適當控制。
誤區之八: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水果中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對糖尿病患者有益處。水果除葡萄糖外還有果糖,果糖代謝不需要胰鳥素,水果中的纖維素對降血糖還有益處。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但不能濫吃,要適量,病情危重時除外。另外吃水果時間最好在空腹時,切忌飯後立即食用水果,而且要選擇少糖水果,如西瓜、草莓、柚子等適當吃水果。

【參考資料】

絲菲糖尿病網:http://www.tnb999.org.cn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