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1.脂肪代謝障礙。糖尿病患者由於胰島素不能有效地抑制脂肪分解,並且2型糖尿病患者又常常合併有肥胖、血脂紊亂和高胰島素血症,最終造成肝內合成的膽固醇增加,膽汁中的膽固醇、膽汁酸與磷脂含量比例失調,膽固醇處於飽和狀態,水溶性差,容易形成結石;
2.內臟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和微血管病變。這些病變可使膽囊收縮功能低下以及充盈功能異常,膽囊排空延遲,膽汁流出不暢,從而容易發生膽汁鬱積,造成膽結石。
症狀表現
這類患者的表現取決於結石的大小、部位、有無梗阻及感染等。其中有半數左右的患者無任何症狀;其他一些患者的臨床症狀較輕而且不典型,常有右上腹悶脹不適感、消化不良等現象;有些較嚴重的患者因結石堵塞膽囊管和膽管,可出現右上腹劇烈疼痛、噁心、嘔吐、發熱等膽絞痛和急性膽囊炎表現,甚至引起膽囊壞死、穿孔;少數患者可形成膽囊積液。
預防
1.血糖必須控制在正常或理想範圍內,有效地控制血糖是預防膽結石發生的關鍵因素;2.低脂飲食:有效控制飲食,防止血脂紊亂,是防止膽石形成的具體措施;3.控制體重:減輕肥胖和高胰島素血症引起的膽固醇代謝異常;4.積極糾正血脂異常;5.定期檢查:糖尿病病程長、血糖控制不良者及高齡糖尿病患者應當警惕膽結石的存在,最好每年做一次肝膽B超,以早期發現和治療膽結石。
治療
1.有效控制血糖:此舉是治療的首要措施;
2.控制飲食:嚴格限制脂肪攝入,禁食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忌刺激性強的食物,多飲水;
3.藥物治療:對於血脂增高者要積極降低血脂;
4.體外震波碎石。適用於膽囊內膽固醇結石,(直徑不超過3厘米),以及膽囊具有收縮功能者;
5.手術:如果結石很小,無不適感,可不手術,但在膽結石基礎上頻繁發作急性膽囊炎,甚至引起患者發燒、嚴重腹痛時,則必須手術。近年來開展的腹腔鏡手術是一種不用剖腹、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較安全的方法。手術前後應採用胰島素治療,加強血糖監測,確保患者血糖得到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