糄粑

糄粑

糄粑採用傳統手工工藝製作,精選優質糙糯米,大米,配鄉村中草藥發酵而成的產品,未添加任何化學原料,是衡陽地區獨有的傳統食療風味食品,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積之功效,也能做為主食,老少皆宜。

基本信息

製作工藝

糄粑採用傳統手工工藝製作,精選優質糙糯米,大米,配鄉村中草藥發酵而成的產品,未添加如何化學原料,是衡陽地區獨有的傳統食療風味食品,有健脾益胃,消食化積之功效,也能做為主食,老少皆宜。

糄粑,不僅被稱為“神曲粑”, 還有個傳奇的別名叫“抗日餅”。

飲食文化

據了解,1944年日本兵入侵衡陽時,在農戶家中搜到幾筐白餅,準備在行軍路上拿來做乾糧。

可當日本士兵走累了,拿出扁粑充飢時,卻發現這小小白餅咬不動咽不下。用火蒸煮也總是面熟內生,氣得日本兵哇哇直叫。

從此,扁粑的抗日美名傳播千里。

除此之外,民間流傳關於糄粑的傳說和歷史真實故事甚多,其中以曾國藩的故事流傳最廣且膾炙人口。

清代末年,階級矛盾激化,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曾國藩讓太平軍徹底敗在他領導的湘軍水師之手。

據說,衡陽的演武坪就是這支神奇湘軍水師的搖籃,衡陽的糄粑就為提高湘軍水師的戰鬥力發揮了奇妙的作用。

據史籍記載,曾國藩在初建立湘軍時,他與太平軍交手屢戰屢敗,在退守長沙後,認真地總結和反省了失敗的教訓,認為湘軍要進行想獲勝,非要有強大的水師不可。

衡陽是曾國藩兄弟早年讀書求學的地方,他對衡陽戰略地形熟悉,於鹹豐3年(1853)8月移駐衡州,將士兵就屯駐在演武坪後,便立即開始了他的創建水師之夢。

他將造船廠建在臨近蒸水、湘江匯合處的草橋邊的筷子洲上,天緣湊泊,移師衡陽本是不得已,然而,卻又給曾國藩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和命運的轉機。

衡陽在湘江中游,江面寬闊,大浪淘沙,是非常適合訓練水軍的地方,這裡熟悉水性者極多,不怕招募不到好兵。於是曾國藩即下決心,招募水師。

當地鄉紳向曾國藩舉薦當地人稱周瑜再世的彭玉麟,有了彭玉麟,如同孫權有了周瑜,從此,水師成為曾國藩手下一支重要的生力軍。

曾國藩的湘軍水師,由於長期水上練軍,操練過度,加上飲食失調,將士們經常出現拉肚子的現象,尤其是北方來的將士,對南方的水土不適應,飲食不習慣,經常生病,還厭食,眼看戰士們日漸消瘦,身體虛弱,心力絞粹,曾國藩心急火燎。

太平軍此時已經攻克武昌,突破長江防線,攻打湘江南下衡州,湘軍危急。

此時,彭玉麟向曾國藩獻策,讓水師將士們吃一種衡陽民間土產--糄粑,這種東西可以和胃,促進消化,增進食慾,對戰士們的身體恢復有很大的好處。

於是,曾國藩就採納這一建議,讓所有將士吃糄粑,沒想到吃了第一次之後,大部分拉肚子的將士都奇蹟般的好起來了,曾國藩下令讓將士們每隔10天都吃一次糄粑,通過這樣的措施,將士們腸胃正常了,食慾恢復了,身體也好起來了,精力和戰鬥力就上來了。

在以後的作戰中,湘軍水師在曾國藩和彭玉麟等主要將領的統帥下,節節取勝。

同治三年,彭玉麟率領水師和曾國荃率領的吉字營配合攻打,歷經艱辛,終於攻下南京,為清政府立下“天下第一功”。

從此,湘軍水師則按照清朝軍隊的建制改為長江水師,成為晚清時期防守我國長江及長江出入口的強大海防力量。

由此可見,衡陽就是中國近代海軍孵化的搖籃。

曾國藩和他的湘軍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一曲壯烈的史詩,而糄粑這種衡陽民間特產,對曾國藩的歷史功勞,對湘軍的茁壯成長,功不可沒。

生產製作

糄粑的製作過程較為複雜,且遇天氣陰冷潮濕,不適合大規模製作,我們採訪了一位專業製作糄粑的師傅,並選取了部分細節圖片講解完整的工藝流程。

1、先將糯米泡上半個小時,過後用來晾乾並磨製成粉狀。

2、師傅介紹說,一百斤糯米放一斤糄藥,糄藥是由中草藥而成。將其攪拌均勻並揉成團。

3、將揉成小圓型的糄粑發酵,在下面墊上稻草,上面蓋上罩子,放置三天左右,如若是冬天,則需控制空調溫度以保持濕度。

糄粑 糄粑

4、發酵過的餅口感非常特別,發酵好的餅曬乾可保存很久。

食用指南

1、如需食用時,將糄粑泡在水中2小時左右。判斷的標準是餅粑沉入水底,儘量多泡一會兒。

2、糄粑經過浸泡後變得柔軟,此時放在鍋上煎能讓其更加軟糯。

3、將糄粑煎至兩面金黃時,再用水煮半小時左右,直至糄粑內里煮爛煮透。等糄粑被煮透後,便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白糖增加甜味。

4、裝盤時,加入芝麻點綴,有著健脾益胃,消食化積的糄粑便大功告成。

做甜的鹹的都可:

①.甜 熱鍋下油,放適量水,再加糖 一起煮沸就行(水不要放太多,煮法跟高粱餅差不多);

②.鹹 跟煮麵條差不多,出鍋時記得加點蔥花

主要功效

健脾益胃,消食化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