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瓦韋

粵瓦韋

粵瓦韋利,功效是咽解毒,清熱利尿,止痛斂傷。主治咽喉腫痛,聲音嘶啞,腎炎,尿道炎,蟲蛇咬傷,水火燙傷。

基本信息

植物特徵

植株高10-25(30)厘米。根狀莖橫走,密被闊披針形鱗片;鱗片網眼大部分透明,只有中部一條褐色不透明的狹帶,全緣。葉通常遠生;葉柄長1-5(7)厘米,通常褐栗色或禾稈色;葉片披針形或闊披針形,通常在下部1/3處為最寬,約1-3.5厘米,先端長尾狀,向基部漸變狹並下延,長12-25(30)厘米,乾後淡綠色或淡黃綠色,近革質,下面沿主脈有稀疏的鱗片貼生。主脈上下均隆起,小脈不見。孢子囊群圓形,體大,直徑達5毫米,成熟後擴展,彼此近密接,幼時被中央褐色圓形隔絲覆蓋。

地理分布

產台灣(宜蘭、桃園、新竹、台中、南投、高雄、屏東、台東、花蓮)、福建(連城、德化、建陽、崇安)、浙江(臨安、淳安、江山、遂昌、松陽、龍泉、慶元、縉雲、麗水、瑞安、泰順)、安徽(休寧、鹽田)、江西(廬山、玉山、鉛山、井岡山、遂川、石城、尋烏)、廣東(乳源、仁化、連南、樂昌、翁源)、廣西(龍勝、武鳴、鳳山、大苗山、臨桂、平南、賀縣、百色)、湖南(洞口、新寧、江永、衡山、武崗、宜章)、四川(南川)、重慶(縉雲山)、貴州(安龍、梵淨山、江口、雷山、凱里)、雲南(麻栗坡、新平、馬關、西疇、屏邊)。附生林下樹幹或岩石上,海拔400-1700米。日本也產。模式標本采自我國台灣。

藥用價值

【藥 名】
粵瓦韋【拼 音】
YUWAWEI
【來 源】
蕨類植物藥水龍骨科植物粵瓦韋的全草。

粵瓦韋粵瓦韋

【性味歸經】
苦,涼。
入肺、胃、膀胱三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搗敷。
【別 名】
小金刀、葉下子、大茅鐮、骨脾伸筋(《湖南藥物志》)、獨立枝生、劍丹、一枝槍(廣西)。

【動植物資源分布】
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拉丁名】
原植物粵瓦韋 Lepisorus Obscure-venuiosus (Hayata) Ching.
【考 證】
始載於《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瓦韋屬植物

附生蕨類。根狀莖粗壯,橫走,密被鱗片;鱗片卵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鑽狀披針形,黑褐色,不透明或粗篩孔狀透明,全緣或具長短不一的鋸齒。本屬約有70餘種,主要分布亞洲東部,少數到非洲。中國現知68種,廣布全國各地,是本屬的分布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