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粗野主義同純粹主義一樣,以表現建築自身為主,講究建築的形式美,認為美是通過調整構成建築自身的平面、牆面、空間、車道、走廊、形體、色彩、質感和比例關係而獲得;2、把表現與混凝土的性能及質感有關的沉重、毛糙、粗魯作為建築美的標準。粗野主義在建築材料上保持了自然本色;3、以大刀闊斧的手法使建築外形造成粗野的面貌。突出地表現了混凝土“塑性造型”的特徵。馬賽公寓是粗野主義達到成熟階段的標誌。粗野主義對現代建築思潮演變起了較大的作用,但它正式得名是在1954年史密森夫婦(A.&P.Smithon)提出“新粗野主義”概念之後。史密森夫婦追隨柯布西耶粗獷的建築風格,熱衷於對建築材料特性的表現,並將之理論化、系統化,形成一種有理論、有方法的設計傾向。他們自稱是“新粗野主義”,即柯布西耶以前的探索則為“粗野主義”。兩者一脈相承,並無本質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