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毛鴨嘴草

粗毛鴨嘴草,禾本科,鴨嘴草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

基本信息

植物介紹

粗毛鴨嘴草
種中文名:粗毛鴨嘴草
種拉丁名:Ischaemum bartatum Retz.
種別名 :芒穗鴨嘴欺上瞞下(禾本科圖說)瘤鴨嘴草台灣植物志)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鴨嘴草屬
屬拉丁名:Ischaemum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密叢型,每叢具莖稈5—37條,高75—90cm。葉片條形,長20—38cm,寬5—10mm,兩面密被柔毛。總狀花序,成對生於稈頂,彼此緊貼成柱狀,穗軸逐節脫落;節間與小穗柄粗厚,呈三棱形,外側有纖毛;小穗成對生於穗軸各節,含2花,一無柄,一有柄,無柄小穗長5—7mm,穎近相等,芒自第二外稃裂齒間伸出膝曲。有柄小穗稍短於無柄小穗,不結實,無芒(圖18)。
地理分布:分布於山東廣西沿海各省及雲南印度菲律賓也有。

生態特徵

粗毛鴨嘴草為密叢型旱中生植物,根系發達,入土深50—80cm。喜溫暖而濕度中等的沙質土壤,但在乾旱瘠薄的砂質山坡、丘陵也能生長。在山東半島,多分布於渤海、黃海石質海岸的砂質濱海地帶,並能形成茂密的純群落;在近海,海拔30D—500m的低山丘陵亦有生長,但僅能構成低矮稀疏的混生群落。高於500m以上的山丘和泥質性海岸帶不見有生長。據調查,在山東半島冬暖、夏涼、濕度大、夏季雨水集中的沿海區,是主要適生帶;地處海水浪花濺到的濱海砂帶砂丘最適生。但在低洼積水的海灘、河口,雖屬砂質地也不見生長,說明地上部喜空氣濕潤,地下部喜生於土壤透氣良好的砂質高燥生境。粗毛鴨嘴草以種子和根莖兩種形式繁殖。營養生長期80餘天,有兩個生長高峰期。當根系和根莖延展以後,約在6—7月形成第一個生長高峰,7一8月開花,9一10月種子成熟;待種子成熟後,新櫱萌生,形成營養生長的第二個高峰,其光合產物主要轉入根莖貯藏越冬。粗毛鴨嘴單純群落,蓋度90%以上的天然草地,單墩分櫱一般在10個左右,產鮮草1200—1500kg/ha,在生境條件較好的砂灘可tegla、soldanlla)、單葉蔓荊(VitextrifOliaVar.simplicif-olia)、興安天門冬(Asparagusdauricus)等。
飼用價值:粗毛鴨嘴草是一種適口性較好的牧草,放牧時家畜首先採食,然後採食其他混生牧草。據1988年放牧牛群觀察,該草一次放牧採食率為85%,僅次於藎草(Arthraxon hispidus)(87%),優於野青茅(Calamagrostis arundinacea)(61%)、拂子茅(C.Epigejos)(45%)、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43%)。經測產:粗毛鴨嘴草純群落濱海草場,6月10日第一次割收鮮草1800kg/ha,7月30日第二次割收再生草850kg/ha,9月25日第三次割收再生草500kg/ha,三次合計收草3150kg/ha。其營養成分如表18一2所示。
栽培要點:粗毛鴨嘴草可在10月採種,待春季氣溫穩定在18—20℃時播種,播種至出苗需要≥10℃的積溫為120—150℃;山東最適播種期宜在4月15—4月20日。播種量15—22.5kg/ha,因種子細小,播前應精細整地,播後覆薄層細沙土。苗期應禁牧,以利根莖健壯地生長發育。若與苜蓿、沙打旺或草木樨等豆科牧草混播栽培。草場產草量和質量都會有明顯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