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葉栒子毛萼變種
粉葉栒子毛萼變種,葉片橢圓形,長2—2.5厘米,寬1—2厘米,兩端圓鈍,幼時密被黃色絨毛,逐漸脫落。花序有花多至40朵,總花梗、花梗和萼簡密被白色絨毛,以後脫落減少。產雲南西部,模式標本采自騰衝東山。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粉葉栒子毛萼變種
- 外文名:C.Glaucophyllus Franch.Var.Vestitus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科:薔薇科
- 亞科:蘋果亞科
- 屬:栒子屬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粉葉栒子毛萼變種
種拉丁名:C.GlaucophyllusFranch.Var.Vestitus
系中文名:耐寒系
系拉丁名:Ser.FrigidiYu
組中文名:密花組
組拉丁名:Sect.DensifiosYu
屬中文名:栒子屬
屬拉丁名:ConeasterB.Ehrhart
亞科中文名:蘋果亞科
亞科拉丁名:MaloideaeWeber
科中文名:薔薇科
科拉丁名:ROS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葉片橢圓形,長2—2.5厘米,寬1—2厘米,兩端圓鈍,幼時密被黃色絨毛,逐漸脫落。花序有花多至40朵,總花梗、花梗和萼簡密被白色絨毛,以後脫落減少。
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部,模式標本采自騰衝東山。
參考文獻
C.GlaucophyllusFranch.Var.VestitusW.W.SmithinNot.Bot.Gard.Edinb.10:21.1917.----C.Vestttus(W.W.Smith)Flinck&HylmoinBot.Not.Lund.119:460.1966.
本系概述
Ser.FrigidiYuinBull.Brit.Mus.Bot.1:139.1954.本系有下列4種。
本組概述
Sect.DensifiosYu,植物分類學報8:217.1963,——Sect.Chaeno-petalumKoehne,Deuts.Dendr.226.1893.p.p本組有下列2系。
本屬概述
B.Ehrhart,Oecon,Pflanzenhist.10:1701761;Medic:Gesch,Bot.85.1793Medic.ExLindl;inTrans.Linn.Soc.Bot.13:101.T.9.1822;Benth.&Hook.F.Gen.Pl.1:627.1004.1865.P.P;Dcne.InNouv.Arch.Mus.Hist.NatParis10:171.T.12.19.1874;HurusawainActa,Phytotax,Geobot.13:225.1943;Hutch.Gen.Flow.Pl1:211.1964.MespilusL.Sp.Pl.478.1753p.P&Gen.Pl.ed.5.214no549.1754.P.p.——cotoneastersect.EucotoneasterFockeinEngler&Prantl,Nat.Pflanzenfam3(3):21.1888.落葉、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有時為小喬木狀;冬芽小形,具數個覆瓦狀鱗片。葉互生,有時成兩列狀,柄短,全緣;托葉細小,脫落很早。花單生,2—3朵或多朵成聚傘花序,腋生或著生在短枝頂端;萼筒鍾狀、筒狀或陀螺狀,有短萼片5;花瓣5,白色、粉紅色或紅色,直立或開張,在花芽中覆瓦狀排列;雄蕊常20,稀5—25;花柱2—5,離生,心皮背面與萼筒連合,腹面分離,每心皮具2胚珠;子房下位或半下位。果實小形梨果狀,紅色、褐紅色至紫黑色,先端有宿存萼片,內含1—5小核;小核骨質,常具1種子;種子扁平,子葉平凸。本屬的模式種:全緣栒子MespiluscotoneasterL.=CotoneasterintegerrimusMedic本屬約有90餘種,分布在亞洲(日本除外)、歐洲和北非的溫帶地區。主要產地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共50餘種。大多數為叢生灌木,夏季開放密集的小形花朵,秋季結成累累成束紅色或黑色的果實,在庭園中可作為觀賞灌木或剪成綠籬。有些匍匐散生的種類是點綴岩石園和保護堤岸的良好植物材料。園藝上已培育出若干雜種。繁殖用播種、扦插或嫁接。種子在播種後一年、二年或三年發芽。木材堅韌可作手杖及器物柄。由於本屬植物的枝、葉、花、果的形狀、大小、顏色和毛絨等性狀變異較大,種的範圍比較難於劃分;又兼本屬植物有時進行無融合生殖並形成多倍體;用種子繁殖可以保持親本特性,就更增加了分類工作的困難。近年西方學者根據臘葉標本或栽培植物,發表了很多新種,在一種之下分離了很多“小種”,原有變種名稱一律上升為種,種的名稱已增加到兩百個以上。本書作者根據近年我國收集的大量臘葉標本進行整理,認為採用“小種”辦法過於繁瑣,不能反應自然演化的規律。為了便於檢查套用,分組時採用花序特性,改變以前用花瓣特性分組的辦法;分種時仍然採用“大種”概念,而將有關“小種”或亞種變種,暫列在種的記載之後,摘錄要點,供作參考。這些問題的徹底解決,有待今後通過栽培植物觀察和使用遺傳學、,細胞學方法進行研究,目前尚難作出最後的正確結論。
亞科概述
WeberinJourn.Arn.Arb.45:164.1964;MelchiorinEngler'sSyll.Pflanzenfam.2:216.1964.----PomaceaeL.Phil.Bot.Ed.2:35.1763.----RosaceaeI.PomaceaeA.L.DeJuss.Gen:Pl.334.1789.——PomariaeAsch.P1.Prov.Brand.1:204.1864.——RosaceaeTribusPomeaeBenth.&Hook.Gen.Pl.1:626.1865.——Rosaceaesubfam.PomoideaeFockeinEnglerdcPrantl,Nat.Pflanzenfam3(3):18:1888----MalaceaeSmall,FlSoutheastU.S.529.1903.灌木或養木,單葉或複葉;有托葉;心皮(1--)2--5,多數與杯狀花托內壁連合;子房下位、半下位,稀上位,(1--)2--5室,各具2稀1至多數直立的胚珠;果實成熟時為肉質的梨果,稀漿果狀或小核果狀。本亞科有20屬,我國產16屬。
本科概述
草木、灌木或喬木,落葉或常綠,有刺或無刺。冬芽常具數個鱗片,有時僅具2個。葉互生,稀對生,單葉或複葉,有顯明托葉,稀無托葉。花兩性,稀單性,通常整齊,周位花或上位花;花軸上端發育成碟狀、鍾狀、杯狀、鐔狀或圓筒狀的花托(一稱萼筒),在花托邊緣著生萼片、花瓣和雄蕊;萼片和花瓣同數,通常4—5,覆瓦狀排列,稀無花瓣,萼片有時具副萼;雄蕊5至多數,稀1或2,花絲離生,稀合生;心皮1至多數,離生或合生,有時與花托連合,每心皮有1至數個直立的或懸垂的倒生胚珠;花柱與心皮同數,有時連合,頂生、側生或基生。果實為瞢莢果、瘦果、梨果或核果,稀蒴果;種子通常不含胚乳,極稀具少量胚乳;子葉為肉質,背部隆起,稀對褶或呈席捲狀。本科的模式屬:薔薇屬RosaL.本科約有124屬3300餘種,分布於全世界,北溫帶較多。我國約有51屬1000餘種,產於:全國各地。本科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溫帶的果品以屬於本科者為多,如蘋果、沙果、海棠、梨、桃、李、杏、梅、櫻桃、枇杷、韞槨、山楂、草莓和樹莓等,都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和杏仁等都是著名的乾果,各有很多優良品種,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不少種類的果實富有維生素、糖和有機酸,可作果乾、果脯、果醬、果酒、果糕、果汁、果丹皮等果品加工原料。桃仁、杏仁和扁核木仁等可以榨取油料。地榆、龍牙草、翻白草、郁李仁、金櫻子和木瓜等可以入藥。各種懸鉤子、野薔薇和地榆的根可以提取單寧。玫瑰、香水月季等的花可以提取芳香揮髮油。喬木種類的木材多堅硬,具有種種用途,如梨木可作優良雕刻板材,桃木、櫻桃木、枇杷木和石楠木等適宜作農具柄材。本科植物作觀賞用的更多,如各種繡線菊、繡線梅、珍珠梅、薔薇、月季、海棠、梅花、櫻花、碧桃、花楸、棣棠和白鵑梅等,或具美麗可愛的枝叫‘和花朵,或具鮮艷多彩的果實,在全世界各地庭園中均占重要位置。按照果實和花的構造,本科分為以下四個亞科,本卷內容包括第一和第二兩個亞科,至於第三和第四兩個亞科將分別刊印在第三十七卷和第三十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