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提亞德斯

米爾提亞德斯

米爾提亞德斯是北非柏柏爾人,是羅馬教會的一名司鐸,並且屬於羅馬教會的領導階層。

簡介

根據《教宗實錄》的記載,米爾提亞德斯是北非柏柏爾人,是羅馬教會的一名司鐸,並且屬於羅馬教會的領導階層。於公元311年7月11日繼任為羅馬主教,此時正值馬克森提烏斯迫害教會最為暴虐的時期。

公元311年5月,羅馬帝國東部皇帝加列烏斯頒布“寬容敕令”,宣布撤銷之前鎮壓基督教的所有法令。公元312年12月,對基督教態度溫和的君士坦丁一世在羅馬城郊擊敗了帝國西部副帝馬克森提烏斯,接管了其統治下的義大利西班牙以及北部非洲。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一世於義大利的米蘭會晤了帝國東部皇帝李錫尼,雙方共同簽署了寬容法令,即米蘭赦令”,宣布帝國境內一切宗教信仰享有平等合法的權利,歸還在戴克里先、加列烏斯、馬克森提烏斯執政時期沒收的教會財產。自此,羅馬帝國實際上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此時,米爾提亞德斯向各地派遣了執事等神職,陸續接管了帝國政府歸還的教會財產;還將前任教宗歐瑟比的遺骸由西西里島奉回羅馬城,隆重的安葬於阿比亞路墓地(加里斯多墓穴)。傳說,他和君士坦丁一世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接受了皇帝的禮物,即原屬於皇后福斯達(Fausta)的家族產業:拉特朗宮(Lateran);教宗於此建立了教堂以及羅馬主教公署,後來就成為了今天被稱為“眾教堂之母”的宗座特等聖殿,全稱“至聖救主,聖若翰洗者與聖史若望拉特朗總主教座堂”(Basilica di San Giovanni in Laterano)。

在稍早的時候,迦太基教會又爆發了糾紛,公元311年,六品執事凱西連(Caecilian)被推舉為迦太基主教;但遭到了努米地亞(Numidia)主教多納圖(Donatus)以及部分信友的反對,原因在於在戴克里先時期,凱西連曾反對盲目的殉道,而祝聖其的主教費利斯(Felix of Aptonga)有叛教行為。多納圖以及支持者,強調聖事只能由道德能力以及人格為聖的神職舉行;拒絕接納罪人重新進入教會,進而否定這些人所施行或被施行聖事(如洗禮)的有效性。不久,多納圖主義者另立馬約利努(Majorinus)為迦太基主教,並派遣使者前往羅馬,向米爾提亞德斯教宗控告凱西連。

米爾提亞德斯教宗因著正統教會的信仰,即聖事的有效性,在於施行者的職權、意向、身份、必要因素;而與其個人品質無關。拒絕了多納圖主義者的主張。多納圖主義者又向君士坦丁一世控訴,稱教宗為“罪人”和“叛徒”;公元313年10月,教宗以及15位主教在君士坦丁一世的支持下,宣布譴責多納圖主義,同時將多納圖以及其支持者全部開除教會。

公元314年1月10日,米爾提亞德斯教宗病逝於羅馬。從第5世紀開始,各地開始有紀念米爾提亞德斯教宗的記載;教父奧斯定(奧古斯丁)稱讚他為“我們仁慈的父親”、和平之子”。到第13世紀,米爾提亞德斯教宗已經被以和殉道者相同的待遇進入了禮儀年表,他的紀念日為每年12月10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