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44
採用鴨式三角翼雙垂尾氣動布局,駕駛艙下方裝一對全動式鴨翼,可保證在亞音速、超音速飛行以及超臨界角下攻擊敵
機時仍具有優異的氣動性能。它的機長超過20米,翼展15米,機身大小遠遠超過米格-29,接近蘇-27和米格-31,但翼面還要略大些,機動性更高。全機可調節器面多達16處,加上精密的電傳操縱系統和先進推力矢量技術,操縱起來輕鬆自如。米格1.44裝2台留里卡設計局研製的AL-14F推力矢量發動機,總推力392千牛,全機推重比達1.25,發動機不開加力也能實現超音速巡航飛行。推力矢量技術是俄一大優勢,實力遠強於美國。蘇-34MK和蘇-37就使用了AL—31FP,推力矢量發動機,相比之下,採用最新技術和材料研製的AL—41F性能明顯改善,推重比由8提高到11,位居世界第一;描燒室溫度提高250℃,加速性能顯著增強。
在超機動性上,它可以垂直爬升和過失速機動飛行,即使在大於70度迎角時仍具有機動飛行能力。而美國在F-22上才首次套用推力矢量技術,但研製過程中卻無法攻克讓其同時兼具隱身、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的技術難關,被迫捨棄超機動性,轉而且高機動性全向空空飛彈加以彌補。一旦出現近戰,米格1.44的優勢肯定更大。
隱身是新一代戰鬥機的最主要特徵,但米格1.44稍遜於F—22。儘管隱身技術構想最早是由使羅斯人提出來的,但美國卻把它變成了自己的強項,研製了F-117A和B-2隱身戰機。單從外形來看,米格1.44還是沿用了“米格”的老樣子,沒有採用類似F-22的隱身外形,但其機體大量採用複合材料和綜合紅外特徵控制技術,將來還要塗覆新型吸波材料,暴露特徵最大的機腹進氣道也採用了獨特設計和吸波塗層。為追求隱身,F-22不惜犧牲其它性能,其正常條件下雷達反射截面為0.01平方米,而米格1.44因加裝鴨翼達0.5平方米。面對同一部雷達,F-22好比小麻雀,米格1.44則活像大老鷹。不過,米格集團對此並不以為然,並堅持認為自己的米格1.44與F-22在隱身性能上實際難分高低。看來,它可能還有隱身的秘訣。據報導,俄已研製成功電漿技術,如用在飛機上可在飛機周圍形成等離子層,既可降低飛行阻力,改善氣動性能;又能很好地吸收雷達波,做到隱身,一舉兩得。
先進技術
至於超音速巡航和短距起降能力,米格1.44也要強於F-22。F-22超音速巡航速度為1.5馬赫,而米格1.44高空最
大巡航速度達2.6馬赫(2500千米/時),超音速航程達2000千米,亞音速航程則超過4000千米。在機載電子系統上,俄技術水平過去一向不及美國,但可靠性卻無可挑剔。近年來,俄電子技術進展較大,新一代戰鬥機也用上了液晶顯示器等先進電子技術。米格1.44上配備的新型N一014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是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機載相控陣雷達,搜尋距離達250—400千米,可同時跟蹤25個目標,並對6個以上目標同時進行超視距攻擊。如果3架米格1.44保持200千米間距並排飛行,雷達波束可覆蓋1000千米寬、350千米縱深的空域,這相當於2架E-767(日本從美國購買的預警機)的搜尋範圍。因此,米格1.44還能充當空戰指揮機,為其它戰鬥機指示目標並對它們發射的飛彈進行制導。
作為新戰機的標準配備,米格1.44裝有後視自衛雷達、“塔康”衛星導航系統等先進導航設備及電子戰系統等。值得一提的是,後視雷達與後射型空空飛彈配合使用,可在臨陣時突然間殺個“回馬槍”,對後方敵機實施導強攻擊,令對手防不勝防。這種後射型空空飛彈是在R-73M基礎上改進的,當初在蘇-27上試射表演時,曾令到場觀看的駐俄美國空軍武官驚嘆不已。另外,新戰機還採用了新—代生命保障與彈射系統,主要包括新型抗荷服和可調式彈射座椅等,可提高飛行員的抗過載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其生命安全。
在機載武器方面,米格1.44頗具實力,可以掛載俄軍現役所有型號機載武器,包括射程400千米的KS-172高超音速超遠程反預警機飛彈和射程80千米的R-77M中距攔射彈(與美國AIM-120相當)。其機載武器可全部掛在機腹彈艙內,滿足自身要求。機上還保留一門30毫米機炮和12—14個外掛點,必要時可增大戰鬥載荷量。
米格1.44為重型單座戰鬥機,正常起飛重量28-29噸,最大起飛重量達35噸,不僅能擔負空中截擊,還能有效地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據估算,單價可能要達到7000萬美元,因此,使空軍高層對“米格”興趣並不大,卻頗看好已完成第一階段試飛的S-37。面對咄咄逼人的S-37,“米格”人不得背水一戰,否則就可能被淘汰出局。按照慣例,米格MFI要拿到生產許可證,至少先得完成1000小時試飛,需要再造7-8架樣機,還要投資約8億美元。單憑米格集團自身實力難以實現,而靠俄下政府撥款也無異於天方夜譚,為保征這次試飛,俄國防部好不容易才擠出了20多萬美元。看來,米格1.44的前景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