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茂球

簡茂球,男,1965年11月生。廣東陽江人。理學博士,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1-1988年在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氣象專業讀本科和研究生,1985年獲的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99-2004年攻讀中山大學氣象專業博士研究生,2004年6月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8年7月起一直在中山大學大氣科學系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1997年7月-1998年6月在德國氣候計算中心(漢堡)進修訪問。

1998年晉升為副教授。2006年7月聘為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大氣科學系教授。

現任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國氣象學會動力氣象學學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熱帶海洋與氣象學科委員會委員、《熱帶海洋氣象學報》編委。廣東省氣象學會常務理事。

研究方向

季風與海-陸-氣相互作用、大氣水熱收支、熱帶大氣環流、氣候變化、能量與水分循環。

主要學術成就 主要科研課題

曾參加國家攀登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九五”和“十五”期間,參加過國家攀登A項目《南海季風試驗研究》項目的專題,國家“973”項目《我國重大氣候災害的形成機理及預測理論研究》的子專題研究,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東亞冬季風異常影響南海及東亞夏季風的機理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地區大尺度空中水資源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特徵》和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專項課題研究。

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華南乾旱成因及預測理論研究》(40730951)(2008-2011)以及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課題《東亞季風濕潤區和西太平洋的能量和水分循環的觀測試驗與分析研究》(2009CB421404)(2009.1.-2013.12)等課題的研究,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熱帶平流層準兩年振盪對南海夏季風爆發的影響》(2010-2013)和“南海夏季風爆發時間年代際變化的熱力機制”(批准號:41475049;2015-2018)、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全球變化領域)項目《全球變化背景下南海及周邊地區春夏氣候變異特徵和機理及其對全球氣候的反饋作用》第1課題《全球變化背景下南海及周邊地區春夏季節轉換和氣候變異特徵、早期信號和物理過程》(2014CB953901)(2014/01-2018/08)等。

發表論文與出版著作

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90多篇。 主要代表作有:

1)簡茂球,羅會邦。華南大氣熱源和水汽匯的時間變化。熱帶海洋,1996,第1期:60-67。

2)簡茂球,羅會邦,溫之平。4-9月西江洪水過程水汽匯與江水流量的關係。中山大學學報,1997,36(6):97-101。

3)簡茂球,賀海晏。亞洲夏季風建立前後對流層溫度場演變特徵及其熱力成因。熱帶氣象學報,2000,16(2):97-105。

4)簡茂球,喬雲亭,羅會邦。南海夏季風爆發前後低緯大氣環流突變特徵。氣候與環境研究,2000,5(4):356-362。

5)Yuan Zhoujian and Jian Maoqiu, Diagnostic equations for the Walker circulation. Advances in Atmos. Sci., 2001, 18(2):166-178.

6)簡茂球,羅會邦。1998年青藏高原東部及其鄰近地區大氣熱源與南海夏季風建立的關係。高原氣象,2001,20(4):381-387。

7)簡茂球,羅會邦。1998年5-8月青藏高原東部和鄰近地區大氣熱源日變化特徵及其與高原環流的關係。高原氣象,2002,21(1):25-30。

8)簡茂球,王婷,牛曉蕾,許連豐,賀海晏:登入我國的熱帶風暴近海異常路徑的統計分析。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2(2):93-96。

9)Haiyan HE, Chung-Hsiung SUI, Maoqiu JIAN, Zhiping WEN, and Guangdong LAN: The evolution of Tropospheric Temperature Fiel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nset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J. Meteo. Soci. Jap, 2003,81(5):1201-1223.

10)梁巧倩,簡茂球,羅會邦:東亞冬季風與海溫在年際尺度上的耦合關係分析。熱帶海洋學報,2004,23(2):19-27。

11)簡茂球,羅會邦,喬雲亭:青藏高原東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區大氣熱源與中國夏季降水的關係。熱帶氣象學報,2004,20(4):355-364

12)簡茂球,羅會邦,喬雲亭:亞澳季風區大氣視熱源的季節演變特徵。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43(4):106-109。

13)Qin Huiling, Jian Maoqiu and Yuan Zhuojian: Relationship SSTA in the norwestern Pacific and winter climate anomaly in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4,23(1):73-82

14)JIAN Maoqiu, QIAO Yunting,YUAN Zhuojian, and LUO Huibang:The Impact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Yangtze-RiverBasi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6, 23(1): 149-155

15)簡茂球. 氣候變數時間序列的尺度分解的討論。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5(1):95-97。

16)簡茂球,羅會邦,喬雲亭。印度洋-太平洋各季海溫年際變異模的相關性及其與我國夏季降水的關係。熱帶氣象學報,2006,22(2):131-137。

17)簡茂球,秦曉昊,喬雲亭。華南秋季大尺度大氣水汽匯時空演變特徵。熱帶海洋學報,2006,25(6):22-27。

18)簡茂球,秦曉昊,喬雲亭,溫之平。中國南方春季大尺度大氣水汽匯的時間變化特徵。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7,3(2):74-79。

19)簡茂球,喬雲亭,羅會邦,陳文.東亞-太平洋大氣熱源與長江流域及鄰近地區7、8月降水異常的關係。大氣科學,2007年,31(4):735-746。

20)簡茂球,陳文,喬雲亭,羅會邦.中國汛期月降水量年際異常型的相關性分析。熱帶氣象學報,2007年,23(4):333-340。

21)簡茂球,陳蔚翔,喬雲亭,袁卓建。廣東大尺度大氣水汽匯的年際及年代際變化特徵。熱帶氣象學報,2007,23(6):545-552。

22)簡茂球、喬雲亭、溫之平。華南季節乾旱及連旱特徵分析。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7(4):118-121。

23)Zhuojian Yuan, Junjie Wu, Xuhua Cheng and Maoqiu Jian. The derivation of a numerical diagnostic model for the forcing of the geopotential. 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ROYAL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08, 134: 2067–2078.

24) 方宇凌,簡茂球。2003 年夏季華南持續高溫天氣過程及熱力診斷. 熱帶海洋學報,2011,30(3):30-37.

25)JIAN Mao-qiu, QIAO Yun-ting, HUANG Wei et al. The variation of evaporation over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s to precipitation. J. Trop. Meteor., 2011, 17(3): 285-292.

26)PING ZHAO,SONG YANG, MAOQIU JIAN, JUNMING CHEN. Relative Controls of Asian–Pacific Summer Climate by Asian Land and Tropical–North Pacif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Journal of Climate, 2011,Vol. 24(15): 4165-4188

27)簡茂球, 喬雲亭. 華南秋旱的大氣環流異常特徵. 大氣科學, 2012, 36(1): 204-214.

28) GAO Si, JIAN Mao-qiu and QIAO Yun-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30 to 60 day oscillation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and the drought and flood events in June in the south of China. J. Trop. Meteor., 2012, 18(3): 332-340.

29)簡茂球, 喬雲亭. 華南秋旱的大氣環流異常特徵 [J]. 大氣科學, 2012, 36(1):204-214.

30)梁維亮,簡茂球,喬雲亭.QBO與南海夏季風爆發的關係[J]. 熱帶氣象學報, 28(2):237-242

31)Qiao Yunting, Renguang Wu, Wei Huang, and Maoqiu Jian. 2013.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moisture source over southern Indian Ocean during boreal summ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ocal S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DOI: 10.1002/joc.3445. 33( 3):556–567

32)周明森,簡茂球,喬雲亭。華南4-5月持續性乾旱及其環流背景。氣象學報,2013,71(1):76-85.

33)彭玉麟,何春燕,簡茂球。華南地氣感熱通量交換係數的估算。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5月, 52(3):139-142。

34)李玉梅,彭玉麟,簡茂球,曾沁。中國南方地表感熱通量的時空變化。熱帶氣象學報,2014,30(6):1027-1036.

35)Qiao yunting, Zhang Chunhua, Jian Maoqiu. Role of the 10–20-day oscillation in rainstorms in October 2010 over Hainan, China.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5, 32 (3): 363-374。

36)陳思,簡茂球.影響華南前汛期降水異常的準雙周振盪傳播特徵.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 54(3):130-137.

37)賈丹, 簡茂球*. 中國冬季月地面氣溫的年際變化. 氣候與環境研究, 2015, 20 (4): 454−464.

講授主要課程

本科生《動力氣象學》、《衛星氣象學》、《計算方法》;碩士研究生《大氣環流》、《氣象統計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