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婦碑

節婦碑

“節婦碑”高95厘米,寬45厘米,碑文335字,是駐軍守備都指揮張守勛撰文,明崇禎十三年正月豎石。明崇禎十三年是公元1640年,至今已有368年的歷史。

左雲縣威魯堡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歷史上是囤田戍守長城之地,是邊關要塞。這個堡與其它邊堡不同,它在原堡的基礎上多了一個比磚堡大的土城。土城的西北角由北向東拐彎路口,在張姓院牆中鑲嵌著一通石碑。從碑文內容可知,這是明代崇禎年間刻制的一通“節婦碑”,碑上除少數文字風化不清外,基本保存尚好。

據當年拓印碑文的技術人員說:“明、清節婦頗多不為稀罕,可是這碑文開頭寫得很有意思:"本堡彈丸之地,百夫戍守,惟知負戟荷戈,網達教化……"”碑文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李尚忠宣鎮(現宣化)人。為生計,攜妻賈氏離鄉到威魯堡在軍中做傭工,生活貧苦。二十九年後,正值崇禎七年臘月二十九老故。時年七十一歲。老妻賈氏賣掉家中所有物件,為丈夫買回棺材,不辦後事卻自顧沐浴更容,絕食覓死殉夫。鄉鄰見狀,進而勸食不聽,給予資助又堅執不受,終於在崇禎八年正月初命絕身亡。

這通節婦碑碑文透露了戍守邊關將士的艱辛,既是碑文,也是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會婦女社會地位的卑下。在記錄節婦悲壯殉情的同時,也記錄了她們經濟上依附男性,政治上不能平等獨立的社會現實,有一定的考古史料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