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梁碑銘為:
據洪适《隸釋》卷六《從事武梁碑》跋語中說:“此碑長不半尋,廣才尺許,既無雕畫技巧,亦非羅列成行,其辭決不為碑設也。”據《隸釋》收錄全文如下:
囗故從事武椽,椽諱梁,字綏宗。椽體德忠孝,岐嶷有異。治韓詩經,闕幘傳講,兼通河洛、諸子傳記。廣學甄徹,窮綜典囗,靡不囗覽。州郡請召,辭疾不就。安衡門之陋,樂朝聞之義。誨人以道,臨川不倦。恥世雷同,不闚權門。年逾從心,執節抱分。始終不貳,彌彌益固。大位不濟,為眾所傷。年七十四,元嘉元年,季夏三日,遭疾隕靈。嗚呼哀哉。孝子仲章、季章、季立,孝孫子喬,躬修子道。竭家所有,選擇名石,南山之陽,擢取妙好,色無斑黃。前設壇墠,後建祠堂。良匠衛改,雕文刻畫,羅列成行,攄騁技巧,委蛇有章。垂示後嗣,萬世不亡。其辭曰:懿德玄通,幽以明兮。隱居靖處,休曜章兮。樂道忽榮,垂蘭芳兮。身歿名存,傳無疆兮。
武梁祠屋頂刻畫徵兆圖像,壁面刻畫歷代明君、孝子、節婦、烈女、忠臣,以及東王公、西王母神仙世界和墓主出行、升入仙界的場景。記錄下了漢代人的思想、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大概狀況,被譽為漢代的百科全書。
武梁祠從宋代起就受到趙明誠、歐陽修等金石學家的重視,而自19世紀以來,西方學者也加入了這個行列。這些圖像表現了怎樣的內容?以怎樣的方式組合在一起?設計者是誰?他的想法是什麼?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的巫鴻教授就此在京舉辦了專題講座。
相關詞條
-
從事武梁碑
州郡請召,辭疾不就。 誨人以道,臨川不倦。 垂示後嗣,萬世不忘。
-
唐狄梁公碑
《唐狄梁公碑》作者宋代詩人范仲淹。本詞條主要介紹作者范仲淹其人、狄梁公,以及《唐狄梁公碑》詩文原文展示、詩文賞析。
基本信息 原文 文章翻譯及分析 感慨 作者簡介 -
《唐狄梁公碑》
《唐狄梁公碑》 《唐狄梁公碑》書於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正月十三日,范仲淹被貶,從饒州(即鄱陽郡)去潤州(即丹徒郡,今江蘇省鎮江市)任知州,途經彭澤...
簡介 《唐狄梁公碑》原文: -
梁洋德政碑
梁洋德政碑,是為表彰梁洋在任息州刺史時的功績建德政碑一座。
題目 內容 由來 -
梁王
梁王,中國古代王爵稱號之一。一位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魏國(又名梁國)國君稱號,即梁王,又名魏王。二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王爵封號之一,始於漢彭越,後歷代一共...
戰國 漢朝 三國 晉朝 南北朝 -
武
武姓起源:一、是出自子姓。據《武班碑》所載,為商王武丁之後,其為武姓之始祖。又據《風俗通義》所載,春秋時宋戴公子司空,於公元前765年繼位,在位十八年,...
讀音 部首筆畫 字形結構 漢字釋義 詩經 -
《武》
這個著名家族的始祖,根據過去姓氏學者考證,是2700多年前東遷國都於洛陽的周平王的幼子姬武。據說,姬武一落娘胎手掌中便有一片特殊的紋路,形狀就像個“武”...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 -
升仙太子碑
升仙太子碑,作者武則天,唐朝女皇帝。位於洛陽市東南約35公里,偃師市府店鎮緱山之巔。碑高6.70米,寬1.55米,厚0.55米,盤龍首龜座高1.3米。碑...
石碑簡介 字數尺寸 三次刊刻 碑陰題詩 -
武[姓氏]
武姓,中國百家姓之一。源於河南,安陽、商丘、洛陽等地。最早可追溯於商朝國君武丁。武則天父親因功晉封周國公,武則天稱帝後改國號為周,由此使武姓成為中華著名...
歷史發展 傳統文化 名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