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城回族

管城回族

管城回族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老城區東南部,京廣鐵路東西、隴海鐵路南北的交匯地帶,總面積147.6平方千米/204平方千米。 總人口30萬人(2002年)。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區

管城回族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老城區東南部,京廣鐵路東西、
隴海鐵路南北的交匯地帶,地理位置在東經112°42′-114°
14′,北緯34°16′-34°58′之間,因是古管國都城和今
天回族聚居地,故有此名。東臨中牟縣、南連新鄭縣,北與
金水區相接,西和二七區並肩。總面積147.6平方千米/204
平方千米。 總人口30萬人(2002年)。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450000。代碼:410104。區號:0371。
拼音:Guancheng Huizu Qu。

行政區劃

管城回族區轄9個街道、1個鎮、2個鄉:西大街街道、南關街道、城東路街道東大街街道二里崗街道、隴海路街道、紫荊山南路街道航海東路街道十八里河鎮南曹鄉圃田鄉明湖街道經濟開發區潮河街道

北下街街道 代碼:410104001 2006年,轄7個社區:商城路社區北下街社區、管城街社區、代書胡同社區、西昌社區、星月社區北順城街社區。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西大街街道 代碼:410104002 2006年,轄5個社區:南順城街社區平等街社區南乾元街社區市三院社區南學街社區

南關街道 代碼:410104003 2006年,轄10個社區:印刷廠街社區、惠工街社區、仁壽里社區、民樂里社區、花園村社區、張家門社區、豫豐社區、煙廠后街社區、南關街社區、新天地社區。

城東路街道 代碼:410104004 2006年,轄7個社區:鄭汴路社區、硝灘社區、商城東路社區、商城花園社區、城北路社區商城東里社區、電院社區

東大街街道 代碼:410104005 2006年,轄6個社區:塔灣社區、城南路社區、博愛街社區、鼎新街社區、東關南里社區、商城裡社區

二里崗街道 代碼:410104006 2006年,轄8個社區:鳳凰路社區、貨西社區、貨東社區、鐵路新村社區、楊莊社區、城東路社區、東明路社區、紫雲社區。

隴海路街道 代碼:410104007 2006年,轄10個社區:隴海東路第一社區、隴海東路第二社區、隴海東路第三社區、鄭新里社區、隴新社區、新鄭路第一社區、新鄭路第二社區、紫荊社區、東豆腐砦社區、北二街社區

紫荊山南路街道 代碼:410104008 2006年,轄8個社區:隴海南里社區、新南社區、城東南路社區、中儲社區、五里堡北街社區、沙隆達社區十里舖社區、南五里堡社區

航海東路街 代碼:410104009 2006年,轄8個社區:石化路社區、航海東路社區、果樹所社區、石建社區、金色港灣社區、新航社區、耿莊社區、美景天城社區。

十八里河鎮 面積:30.37平方千米 人口:2.12萬人 代碼:410104100 位於鄭州市南郊,瀕臨市區。2006年,轄11個村委會:十八里河村、劉東村村、河西袁村、南小李莊村、柴郭村、站馬屯村、小劉村村、八郎寨村、大王莊村、小王莊村、南劉莊村。(18個自然村,65個村民組)

管城回族區
南曹鄉 面積:約50平方千米 人口:2.84萬人 代碼:410104201 位於鄭州市東南部。2006年,轄14個村委會:南曹村、劉德城村、席村村、畢河村、大湖村、小湖村、張華樓村、李馬莊村、野曹村、蘇莊村、郎莊村、姚莊村、七里河村、尚莊村。

圃田鄉 面積:34.6平方千米 人口:2.3萬人 代碼:410104202 位於鄭州市東郊,東鄰中牟縣白沙鎮,西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部、北部與金水區相連,南接南曹鄉、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06年,轄13個村委會:圃田村、南崗村、西劉莊村、東周村、榆林村、小店村、白佛村、穆莊村、河溝王村、大王莊村、大孫莊村、吳莊村、石王村。

明湖街道(經濟開發區管理) 代碼:410104560 2006年,轄1個社區、8個村委會:老南崗社區、趙莊村、李南崗村、岔河村、西楊村、東楊村、螺蛭湖村、毛莊村、梁湖村;經濟技術開發區擬居委會、河南出口加工區擬居委會。

潮河街道(經濟開發區管理) 代碼:410104561 2006年,轄8個村委會:營崗村、單莊村、二郎廟村、王士明村、曹古寺村、司趙村、弓馬莊

歷史沿革

公元596年建立管城縣,1368年廢縣入於鄭州。鄭州解放後為鄭州市第一區,後將隴海區與金水區合併命名為管城區,1983年始更名為管城回族區。

2000年,管城回族區轄8個街道、1個鎮、3個鄉。總人口345513人,各鄉鎮人口: 北下街街道 25858 西大街街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道 19840 南關街道 44931 城東路街道 27535 東大街街道 23781 二里崗街道 20837 隴海路街道 41567 紫荊山南路街道 17705 十八里河鎮 39185 東城鄉 193 南曹鄉 56511 圃田鄉 3057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9月23日河南省民政廳《關於撤銷鄭州市管城區東城鄉的批覆》(豫民行批【2002】1號);9月27日,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撤銷管城區東城鄉設立航海路街道辦事處的通知》(鄭政辦文【2002】117號):一、撤銷管城區東城鄉,其原轄行政區域劃入管城區域,實行城市管理體制。二、設立航海東路街道辦事處,駐航海東路26號,管理原東城鄉5個村委會的管轄區域。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管城回族區轄9個街道、1個鎮、2個鄉:北下街街道、南關街道、隴海馬路街道、城東路街道、二里崗街道、東大街街道、紫荊山南路街道、西大街街道、航海東路街道;十八里河鎮;南曹鄉、圃田鄉。

旅遊資源

管城回族區自然資源豐富,景點風光秀麗,有圃田的萬畝蓮菜觀光基地、青龍山百壽園,南曹鄉金沙植物莊園、金鷺鴕鳥園。萬畝蓮菜觀光基地:圃田鄉的河溝王後屯穆莊白佛等村種植的萬畝蓮菜,夏季碧眼連天,荷香陣陣,蛙聲一片,是夏天避暑納涼、回歸自然的好去處。

管城回族金鷺鴕鳥園

青龍山百壽園:高150米,面積達36平方米的青龍山,位於鄭汴公路圃田鄉小店村南400米,占地120畝,建築面積3萬餘平方米,床位500張,1200米深的地熱井,水溫達46度,能溫泉洗浴、游泳,做礦泉水飲用。該園規模龐大,設施齊全,是老年怡養天年的理想福地。

金沙植物莊園:位於南曹鄉梁湖村南約一公里處,沙丘起伏,樹林茂密,有人工金沙湖,可以游泳、釣魚、吃燒烤。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到高爾夫球場去玩一把。

金鷺鴕鳥園:位於南曹鄉司趙南約一公里處,集鴕鳥養殖、觀賞、健身游於一體。可以動手餵鴕鳥、騎鴕鳥,走林蔭道,騎雙人腳踏車,捉魚、滑沙、過獨木橋,吃鴕鳥肉、品農家飯,走時還可以買上一個鴕鳥蛋作紀念。

土地資源

土地類別
全區土地共劃分為3個一級類型、10個二級類型和52個三級類型。全區總土地面積約為196.6平方公里(294774.5畝),其中十八里河鎮28.56平方公里(42840畝),圃田鄉48.3平方公里(72495畝),南曹鄉95平方公里(142500畝),城區面積24.4平方公里(36600畝包括東城鄉),外縣飛地面積0.31平方公里(465畝)。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全區各類土地利用面積分別為耕地99228.0畝,占總土地面積的33.7%;園地面積56170.70畝,占19%;林地面積13857.50畝,占4.7%;居民及工礦用地87512.6畝,占29.7%;交通用地12894.6畝,占4.4%;水域面積為12480.6畝,占4.2%,未利用土地面積為12630.5畝,占4.3%。

資源特點
1、土地資源相對量少,但土壤質地較好。全區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95畝,遠低於國家、省、市人均土地水平。

2、土地利用率高,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由於管城地處河南省省會所在,地形平坦,生產條件較好,墾殖歷史悠久,建設用地發展快,能開發的土地幾乎全部開發利用,未利用土地較少,因此,只有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才能緩解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的矛盾。建立農業高效園區,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是今後農村的發展方向。

3、城市文化水平較高。居民點及工礦占地比例較大。全區城鎮和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占全區總面積的29.7%。
利用現狀

(一)、農業用地
1、耕地是指種植農作物的土地,包括灌溉水田、水澆地、旱地、菜地。2002年,全區共有耕地99228畝,占全區總面積的33.7%。其中水田11108.1畝、水澆地60325.7畝、菜地2647.10畝,以上三項分別占耕地11.2%、60.8%、2.7%,三項合計面積74070.9畝,占耕地面積的74.7%,旱地25147.1畝,占耕地面積的25.3%。

2、耕地主要分布在十八里河、圃田和南曹三個農業鄉(鎮)範圍內。其中以南曹鄉的耕地面積最大為53094.9畝,占區耕地面積的54%,十八里河鎮和圃田鄉的耕地面積分別為19368.9畝和26764.2畝,各占區耕地面積的20%和26%。
3、園地:全區共有園地面積56170.70畝,占全區總面積的19.1%,在全區園地中,蘋果園占比重較大。南曹的果園面積較大,面積為33291.4畝,占全區果園總面積的59%,這項指標在全市是較高的。

4、林地:全區共有林地13857.5畝,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4.7%。林地主要分布在十八里河、圃田、南曹三個農業鄉(鎮)。

(二)、建設用地

1、居民占地及工礦用地:居民占地及工礦用地是指城鄉居民點、獨立居民點以及居民點以外的工礦、國防、名勝古蹟等企事業單位用地。包括交通用地、綠化用地。2002年,全區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為87512.6畝,占全區總面積的29.7%,其中城鎮用地26956.5畝,占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的30.8%,農村居民點用地25202.5畝,占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的28.8%,獨立工礦用地34145.7畝,占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的39%,特殊用地1207.8畝,占居民點及工礦用地的1.4%。

2、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指居民地以外的各種道路及道路附屬設施用地,包括護路林。
管城區共有交通用地12894.6畝,占全區總面積的4.4%。在全區的交通用地中,鐵路用地3493畝,占交通用地的27%,公路用地面積4257.7畝,占交通用地的33%,農村道路用地5143.9畝,占交通用地的40%。

(三)、水域用地:水域指陸地水域和水利設施用地。全區水域用地12480.6畝,占全區總土地面積的4.2%,較1993年有所提高。這與近幾年圃田鄉大力發展水產也是有關的。

(四)、未利用土地:管城區未利用土地為12630.5畝,占全區總面積的4.3%。

(五)、2003年土地現狀:2003年9月對全區土地現狀變更調查結果:耕地97789.6畝,園地面積55771.6畝,林地13731.4畝,其他農用地9521.5畝,居民及工礦用地87429畝,交通用地9902.7畝,水域用地8014.8畝,未利用土地面積12613.9畝。

地方小吃

糊辣湯:糊辣湯。如實講,鄭州街頭的糊辣湯都不地道,逍遙鎮類招牌只是盈利工具,人多趨之若鶩的原因,是因為可供選擇的美味太少。若我開小吃店,一定不偷工減料,秘制沒得學,味道是主角。口碑最重要。南陽賒店老家的粉皮牛羊肉糊辣湯和綠豆芝麻葉粉漿麵條在鄭州蹤影杳無,鄉下人實誠,還沒有完全鑽到錢眼裡。紅旗路黃河副食品城北側的肉沫糊辣湯,稀而有肉味,配套的炸肉盒味道不錯。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熱乾麵:.熱乾麵。(1)隴海路北側靠鐵路局醫院小店。(2)煙廠附近北三街路中段南側夫妻店,分量稍顯不足,以前一元一大盤,現在小份1.5元,辣椒摻有芝麻,不錯。(3)新鄭路隴海鐵路橋南側帆布廠家屬院一家,量足味好。

燴麵。(1)新鄭路隴海鐵路橋北側近鄰工商銀行的老鐵燴麵
和白記泡饃。5元一碗,燴麵厚而筋道,放有海帶、豆腐絲和油辣椒,湯肥肉塊為方丁,若不食辣,要先交待別放辣椒。用餐高峰沒位子,附近進行啤酒廠的工人多來此。遠比附近紫荊山路上的閃記、南關街的合計正宗。(2)城東路南端鋼材倉庫對面的趙記,4元一碗,放有炸千張、碎芝麻籽,配一碟糖蒜,羊肉湯基本5元一碗,小菜也不錯。(3)紅旗路與東三街交叉口的聚方圓燴麵。5元一碗,味道與趙記近似。(4)城東路農藥廠對面的南屋燴麵。

考古研究

根據鄭州商代遺址的地層疊壓和打破關係以及遺物的不同特徵,考古工作者將鄭州商城的時代定在商代二里崗期,同時又區分為二里崗下層一期、二期和二里崗上層一期、二期。城牆內包含的遺物最晚的是商代中期。對東城牆夯土上層內出土的木碳的碳14測定,年代為距今3235±90年,證明是比安陽殷墟還早的商代中期城址。鄭州商代城址範圍廣,遺蹟豐富,大面積宮殿遺址手工業作坊及精美的青銅器群等,可以斷定,這是商王朝成湯所居的亳都,距今3600年。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經濟1.農業。商代的社會經濟是在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前提下發展起來的,這在考古發掘中得到了證實。當時已經使用了青銅工具,鄭州商城內外均發現有銅钁,即所謂的“空心斧”,長條形而中空,雙面刃,刃寬4厘米~8厘米,一端為長方形柄孔,這是當時“伐草木為田以種穀”不可缺少的伐木工具。在鄭州商城南城牆外的鑄銅作坊遺址里,出土了相當數量鑄造青銅钁的陶范,其中既有外范也有內范,由此可以看出,這種青銅钁在當時也是進行“批量”生產的。但在商代農業生產中,青銅工具畢竟數量不多,大量使用的仍然是石、骨、蚌器。當時的挖土和鬆土工具主要是扁平磨光的石鏟。其次是蚌鏟,即用自然河蚌稍加磨製而成;也是一種骨鏟,一般都用牛牙床骨剖裂後再加修治而成。它們都裝有木柄,是一種鏟土和除草的工具,也可能就是古文獻中所謂的“耜”。這些農業生產工具在當時是比較普遍的。

收割用的農具是石鐮和蚌鐮,常見的形制有彎背直刃和彎背曲刃兩種,使用時都要安裝在木柄上。在鄭州商城南角,即省木材公司院內的一座商代窖穴中,出土有19件石鐮,其中較小的石鐮1件,石料甚佳,表面磨光,隱約可以看出藍灰色和白灰色斑塊,彎背曲刃,長11厘米,寬3厘米,厚0.8厘米;較大型石鐮18件,全用青石磨製而成,長條形,彎背直刃,刃部較鋒利,長20厘米~26.5厘米,寬6厘米~6.5厘米,厚0.6厘米~0.8厘米。這是鄭州商城發現石鐮最多的一次。在鄭州商城,還可以見到少量的石刀和蚌刀,外形呈長方形,中間還穿一孔。砍伐用的工具是石斧,這在鄭州商代遺址中也常見出土。在鄭州商城內外,還多次發現糧食加工工具,如石臼和石杵,用它們來加工糧食,比新石器時代使用的石磨盤、石磨棒,顯然是進了一步。

商代種植的穀物,其種類是多種多樣的,甲骨文中就有禾、麥、稷、稻、黍、粟、菽等。在鄭州商城白家莊遺址中曾經發現稻殼,可見中原地區當時也種水稻。

在鄭州商城,發現不少長方形的窖穴,有的深達8米~9米,窖壁一般較直而光滑,有對稱的腳窩可供上下。這些看來就是貯藏糧食的窖穴。在當時,社會上已經存在為數眾多脫離農業生產的人群,其中包括王室、貴族、奴隸主、官吏等龐大的統治集團,以及軍隊、侍從和各種手工業奴隸等;為了供給他們食用,當然要貯存大量的糧食。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糧食數量是比較多的。此外,在鄭州商城曾出土了大量銅製和陶製的酒器,這表明當時飲酒之風很盛,釀酒也需要大量的糧食,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商代農業生產確實有了比較高度的發展。這樣,更促進了農業與手工業的進一步分工,使商代創造出遠遠超過夏代的物質文明。

2.畜牧和漁獵。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畜牧和漁獵也有了相當的進步,在社會經濟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甲骨文中,除有牛、馬、豕、羊、犬等字外,還有圈牛的牢字,圈豕的家字等。據統計,在甲骨文常見的850多個字中,有130多字與農業有關,占百分之十五;而與畜牧、狩獵有關的字有150多個,占百分之十七還多。這雖然反映的是商代晚期的畜牧業面貌,但可以推想,比之早一些的商代中期畜牧業情況,也相差不會很遠。

在鄭州商城遺址中,發掘出不少牛、馬、豬、狗的遺骨,這些都是當時飼養的家畜,其中尤以牛、豬、狗為最多,僅在鄭州商城東北城角內的一條探溝中,就發掘出8個殉狗坑,用狗達92隻之多。

在甲骨文中,有矢、彈、網等字,是漁具、獵具的形象。甲骨文中還有車攻、犬逐、焚山、矢射、布網、陷井等有關狩獵方法的記載。在鄭州商城經常可以發現銅鏃、石鏃、骨鏃、蚌鏃、石茅、陶彈丸、陶網墜、石網墜等漁獵工具,還出土過一些野生動物的骨骼,以及陶塑的豬、羊、虎、魚、龜、鳥等藝術品,這些都反映了當時漁獵業的情況。

豐富多彩的手工業1.鑄造青銅器的作坊和鑄銅工藝。商代屬於青銅器時代,是以生產和使用青銅生產工具、兵器和容器為其標誌的。在鄭州商城,冶鑄青銅器是一種最先進的生產技術,是當時各類手工業中最重要的生產部門。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在1954年發現的兩處鑄造青銅器作坊遺址中,南關外的一處發掘面積為1050平方米,北城牆外的一處發掘面積為275平方米。在這兩處作坊遺址內,分別發掘出當時進行冶鑄的操作場地——粘附有一層銅渣的硬土面。上面還有圓錐形的坑窩,很像是放置坩堝的地方。還發現有大量的坩堝殘器和碎片、紅燒土塊、煉渣、木炭和數以千計的鑄造各種青銅器的陶范。由此可以看出,其生產規模還是相當可觀的。在作坊遺址範圍內,還發掘出非常簡陋的半地穴式住室和一些小型房基,這些可能是在作坊勞動的奴隸們居住的。

當時熔煉的坩堝有三種:一種是用粘土堆制而成的,外部敷有較厚的草拌泥,橢圓形口,坩堝內外粘有一層銅渣,有的口部還有破裂痕,大概是由於高溫形成的。另一種是用泥質陶大口尊作胎改制成的。這是鄭州商代遺址中常見的一種器物,其形制為大口,內收頸,凸肩,深腹,圓底,通常飾有繩紋、弦紋和附加堆紋。為了加固器壁,改制時在器壁內外塗有很厚的草拌泥,由於高溫,器內壁變成青灰色,並附有一層銅渣。還有一種是有沙質紅陶缸改制的,這也是鄭州商城常見的一種盛器。其形制為敞口,斜直腹,平底,有的還附以矮圈足。陶胎較厚,內羼粗沙粒,器表多飾有繩紋、方格紋或雲雷紋,這種用沙質厚陶缸改制的的坩堝,其耐火程度要比泥質大口尊高,所以只在外壁塗草拌泥。經過高溫,缸的胎壁都燒成磚紅色,內壁也粘附有一層銅渣。

在大量的陶范中,能看出器形的有钁、鏟、斧、刀、鑿、錐等生產工具范,約占一半左右;鏃、戈等兵器范較少;而方鼎、園鼎、鬲、斝、爵、觚、尊、罍等容器范也占相當數量。值得注意的是,這兩處鑄造青銅器的作坊遺址,除了出土相同種類的陶范外,在南關外還發現由數量較多的鏃范和钁范,而北城牆外今河南飯店一帶出土的刀范和戈范較多。看來它們的產品還有些不同,在鄭州商城鑄銅手工業作坊之間,可能已有了一定的分工。

這種陶范是一種“硬范”,商代用硬范來鑄造青銅器,是一種先進的技術,遠遠走在當時世界的前列。採用范鑄法,第一步先制模,模是用泥仿製成要鑄造的器物,並刻劃上紋飾。第二步是外范,用一定厚度的泥塊附貼在模的表面,用壓力印出模的形狀和飾紋,待泥塊半乾時,選擇適當的部位,用刀切開,在切開的泥塊之間附有三角形的榫眼,使合范時各個范塊能扣合緊密,然後晾乾、烘烤、修飾內壁花紋,這樣就翻製成外范。第三步是製作內范,用泥先作成器物外形,然後依照想要鑄造器物的厚度颳去一層,在經過烘烤,這就製成了內范。通過預製在內、外范上的榫卯或支釘、定位鞘,使其在合范時不會發生移動或錯位。在范面上塗一層塗料後,就可合范。最後在外面用泥加固,並留出澆口和冒口,在經過烘烤,就可用坩堝里的銅液進行澆鑄。

在鄭州商城內外的二里崗、楊莊、白家莊、東里路、銘功路、人民公園和南關熊耳河等許多地方,出土了一大批商代中期青銅器。除生產工具和兵器外,還有很多青銅容器,其中有圓形饕餮紋和夔紋鼎,夔紋扁足小圓鼎,饕餮紋、乳釘紋大方鼎,夔紋或人字形紋鬲,饕餮紋或乳釘紋銅斝,弦紋或饕餮紋銅爵,弦紋或饕餮紋銅盉,龜形紋或羊首紋銅罍,牛首紋銅尊,素麵或夔紋銅盤,饕餮紋、聯珠紋銅觚等,這些為研究我國商代青銅器鑄造工藝和獨特的裝飾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鄭州商城的奴隸們已經掌握了複雜的青銅鑄造工藝,知道用金屬原料的多種配合方法冶煉青銅。由於含銻量差別較大,可以推斷是選用了不同地區的礦石。當時能鑄造出大型的重器和精美的中、小型銅器,它們上承河南西部偃師二里頭商代早期的青銅器,下啟安陽殷墟商代晚期青銅器,,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考古發掘證明,我國青銅器源遠流長,是在自己的國土上獨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向全世界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創造,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譜寫了不朽的篇章。

2.燒造陶器的作坊和制陶工藝。在鄭州商城,燒制陶器是一個很重要的手工業生產部門。1955年在鄭州商城西角發現燒造陶器作坊遺址,大約有1400平方米,發掘出14座排列有序的陶窯和10多座小型房基。陶窯大多數為圓形,個別為橢圓形。窯分上下兩部分,上面是窯室,下邊是火膛和火門,中間以帶圓孔窯箅相隔,箅下有長方形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土柱支撐。窯箅上放置陶坯,箅下可以燒火。因經高溫火燒,窯壁內側已變成磚灰色,向外逐漸呈紅色。在窯壁和房基附近出土有一批陶墊子和陶印模等用於製造陶器的工具。在出土的大量的陶片中,品種單一,多為泥制陶盆和陶甑,而夾砂陶器類的鬲、缸、甗等卻絕少發現。由此看出,這處制陶作坊是專門燒造盆、甑等泥質陶器的,表明在鄭州商城手工業不但早已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而且在同一種手工業內部,如制陶業,也已經有了固定的分工。作坊主生產如此大量的盆和甑決不是為了自己使用,而是為了進行產品交換。

鄭州商城出土最多的遺物就是陶器,它們不僅是考古斷代的重要標誌,也是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在當時無論平民或貴族,都普遍使用陶器。從陶質上看,有泥質的和夾砂的;從陶色上看,有灰陶、紅陶、黑陶和白陶;從製法上看,有輪制的、模製的、輪模合制的和手制的;從器形上看,由平底器、圓底器、三足器、圈足器和器蓋等;從用途上看,有炊器、飲器、盛器、生產工具、雕塑藝術品和樂器等;從類別名稱上分,陶容器有鬲、鼎甑、罐、斝、爵、觚、杯、豆、盆、壺、大口尊、小口尊、盉、罍、澄濾器、瓮、缽、缸、器蓋等二十多種;生產工具有紡輪、網墜、彈丸、墊子、印模等;雕塑藝術品和樂器有陶虎、陶豬、陶羊、陶龜、陶魚、陶鳥和陶塤等;從飾紋上看則有繩紋、弦紋、籃紋、方格紋、圓圈紋、附加堆紋、人字形紋和仿銅器的雲雷紋、饕餮紋、乳釘紋等十幾類,十分豐富多彩。

能夠代表鄭州商城陶瓷工藝最高水平的是原始陶器。它們用高嶺土製成,火候高,質地硬,吸水性弱,敲起來近似金屬聲。器形多為尊,也有少量的罍和罐。胎為灰白色或黃白色,個別為灰綠色和淺褐色;多施青綠釉,少數為褐色釉或黃綠色釉。經化驗證明,鄭州原始陶瓷器的瓷胎與一般瓷器胎骨相似,原始瓷釉與一般所謂豆青色釉所含化學成份相近。由此可見,鄭州商城的原始瓷器已經接近一般的瓷器,這樣,就把中國發明瓷器的歷史提早到3600多年前,中國被全世界譽為“瓷的祖國”當之無愧。

3.磨製骨器的作坊和制骨工藝。1954年在鄭州商城北角發現磨製骨器的手工作坊遺址,雖然發掘面積不大,但出土遺物卻非常豐富。在一座商代長方豎井形窖穴中,就出土了上千件骨器的成品、半成品,以及帶有鋸痕的骨料

管城回族管城回族
和廢料,還有一批磨製骨器用的礪石和加工骨器的小型銅刀。骨器的成品大多是骨簪和骨鏃,也有很少的骨錐和骨針。由此可見這是一個以生產骨簪和骨鏃為主的手工作坊。1974年在鄭州商城東北部(即今東里路1號院內)的一條商代壕溝內,發現有三堆總數近百人的頭蓋骨,以及很少量的牛骨和豬骨,但沒有發現人的肢骨和肋骨。不少頭骨上有明顯的鋸痕,一般都是在眉骨和耳部上端橫截鋸開,經鑑定多是青壯年男性。文獻中,在古代,中國和外國都有用人頭製作器物的記載,這些帶鋸痕的人頭骨應是鄭州商城製作人頭碗手工作坊的一個廢料堆。

參考連結

http://www.zzguancheng.gov.cn/
http://www.gcjcy.org/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