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這本書記錄的是:\r\n  ◆十位僧人的修行探討,南師針對各人的分析和引導。\r\n  ◆平實的對話,趣味的問答,令人莞爾,更有啟發。\r\n  ◆南師講述佛法在中國發展過程,解說呼吸法門初步的實修方法,以及諸多有關修行上的盲點。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關心國家統一、民族振興大業,一生致力於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以望九高齡,仍奔走各地,建立學堂,講解傳授,為弘揚、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之精粹盡心盡力。其成就貢獻,舉世稱譽;其執著精神,感人至深。先生長期精研國學,讀書數十萬卷,於儒、道、佛皆有精湛造詣,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曆法、醫學養生諸學,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學貫中西,著作等身,堪稱一代宗師,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聲望。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二〇〇五年在大陸為佛學修行者講解佛學的記錄。南先生用通俗明白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佛法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佛法修行的正確途徑,佛法實證的精髓等。這些講解,不僅對佛法愛好者的修行有重要指導意義,亦對現代社會中的一般讀者了解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以此和諧性情,舒適身心,養成行善慈愛的高尚胸襟,皆有裨益。

圖書目錄

第一天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一堂

居士與菩薩/楊仁山居士/熊十力的學院/說王陽明/王學影響日本/王學的問題/禪海蠡測的話題/禪堂與香板

第二堂

行香的規矩/談練武功/修白骨流光的人/練武僧人的經歷

第三堂

辛勞工作的僧人/你是發心去做的嗎/石頭路滑竿木隨身

第四堂

佛學院的學僧/少林寺的大柱子/如何念阿彌陀佛/暗藏佛經的人家/二祖覓心不可得/不思善不思惡時/臨濟和雲門的教育

第五堂

佛為什麼來/你為什麼出家/釋迦佛修什麼

第二天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七日
第一堂

法器法緣/活羅漢的故事/疑參破定/執著起用

第二堂

身體的問題/正確的姿勢/如何用香板

第三堂

印度文化的影響/無主宰的佛法/佛經的紀錄/佛學的發展和爭論

第四堂

真妄兩條路/龍宮的經典/龍樹菩薩的中觀/拈花微笑的出處/佛教傳入中國

第五堂

佛教文化蓬勃/說修行道地經/誰是不迷轉世/魏晉南北朝的佛教/道教也興旺/慧遠與達摩禪經

第六堂

達摩祖師與神光/心如牆壁是什麼/對無喘的問答/色空的對答/聽不懂怎么辦

第三天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八日
第一堂

唱念的重要/音聲陀羅尼/說氣脈/色法心法/鳩摩羅什說色空/跋陀羅說色空

第二堂

六妙門的修法/六妙門的問題/知的重要/息有長短冷暖/奇妙的觀

第三堂
十六特勝/如何修呼吸/最快捷的法門

第四堂

念頭空空念頭/三際托空/鄉村大手印/第三踢的方法

第五堂
如何數息/人的出生/呼吸和念頭/長養氣報身氣根本氣

第六堂
暖壽識/氣和念/把心念拉回來/氣結成了塊

第七堂

十念的修持/瘋師爺/人生的最終/息和風的不同/飲食的困擾

第四天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一堂

說梁武帝/身瑜珈/心瑜珈是什麼/早晚課的唱念

第二堂
佛學的概論/永嘉大師/離心意識/流注生流注滅/識的現象/六識在何處/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

第三堂
如何對付妄念/人身上的氣派/有形工夫/禪定工夫

第四堂

不漏丹/戒律/打坐的困擾/十六錠金

第五堂

什麼是漏/三脈七輪和六道/離別前

作品評價

修禪者或對禪有興趣之人必讀本。這本《答問青壯年參禪者》是南老對出家僧人為時四天的講座。有意思的是,當初怎么會買下此書,自己也不太清楚,可以說想更深入了解禪,或許只是想多了解南老,又或許,是開始與禪的因緣了吧。全書看下來,彷佛自己也親身經歷了四天的洗禮。南老讓各位師父說說自己的習禪心得,然後再一一指點迷津,自己不懂禪,但聽南老在為出家師父講解禪時,也解答了我這個佛門外行的一些疑問。南老講解時非常注重細節,凡有所問必有所答,而且在對話問答之中,可以發現南老是性情中人,要出家師父放開聲,講自己修禪的體會,對光是只會研究禪的師父,南老要他重視實踐,不只是看理論;對打坐姿勢不正確的師父,也指點正確的鍛鍊方法。從書中南老的對話,可知南老學識淵博,從習禪之人必讀的《五燈會元》、《指月錄》,一直到各佛教經典,娓娓道來,並能指出前人在閱讀經典的一些謬誤之處,可以說不僅對在場已出家的師父裨益良多,對我這個大外行更是醍醐灌頂,此書對於修禪的種種,有實際方法指導,南老在書中雖是講座,已在言談之中勉勵修行者不僅要用功,還要走正確的方法,免得走了許多冤枉路。南老自言真正寫的一本書是《禪海蠡測》,自忖該是下一讀本,呵呵,南老在此書已開了很多延伸閱讀的書單,對於修禪者或對禪有興趣的人,都應該看看此書,相信必能獲益。

文章節選

第一天二○○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一堂

現在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形式,不是打七,也不是參禪。這次的事情,都是我們的老朋友古道師鬧出來的。古道這位師父專門鬧事情,都是找我麻煩的。他提倡少林寺要恢復禪堂,因此請大家來,讓我們互相討論一下。

首先要了解,我不懂禪,也不懂佛,什麼都不懂,亂七八糟只會吹牛的一個人。他們上當了,聽我亂吹。也許我的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人活老了就變精怪了。我自己經常引用孔子講的話,老而不死謂之賊;人老了,老賊一個。

這次請大家來,是準備做個討論的。諸位不要搞錯了,不是聽我講課喔!我沒有資格講課,也沒有資格做老師,不是善知識啊,但也不是惡知識。這一點千萬要了解!尤其我們這次很特別,不是你們向我請教,是我向你們請教,這些都要首先了解的,我先交待清楚了。

中國的習慣,出家人不喜歡向在家人請教佛法,這是中國佛教很有趣的一個矛盾。我講矛盾是客氣話,應該說這種習慣是非常錯誤的。你們看中國禪宗,影響佛教比較大的著作,許多都是居士的作品,譬如禪宗最流行的《指月錄》,是瞿汝稷居士的作品。換一句話說,出家人沒有時間,光管修行就夠忙的了,佛教的弘揚卻靠居士。

所以當年有一個人這樣講,我是最贊成的,就是歐陽竟無先生(一八七一九四三),諸位聽到過嗎?我再給你們介紹,他是金陵刻經處楊仁山先生(一八三七—一九一一)的弟子。楊仁山居士的父親,跟曾國藩是同學,這個一講一百多年了。那個時候洋文化來了,清朝要垮了,楊仁山居士的父親就推薦自己的兒子去找曾國藩。正好,慈禧太后派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到英國去做大使,開始中國的第一個國際外交。曾國藩看到楊仁山說,你跟我兒子一起,到國外去吧。那個時候出國,不得了,不是留學喔,是做外交官,就這樣一起到了英國。

他到了英國以後,才接觸到佛學,在國內反而是不學佛的,而且反對佛教。後來一路跟隨曾紀澤轉到了日本,日本那個時候,正流行中國的學問。這裡告訴出家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日本的明治維新,是靠中國什麼學問呢?王陽明的學問。王陽明是明朝儒家裡頭的禪宗,是最了不起的,中國文化叫“王學”。日本當時也推翻了舊的文化,接受新的文化,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用的是“王學”起家的。

現在講到王陽明,中間岔過來是要大家注意。王陽明年輕時也學佛;究竟是參禪,還是修天台宗什麼的,不知道,總歸他學佛,也學道家的。他靜坐得比我們一般出家的好多了,坐得有了眼通;他的朋友要來看他,半個月以前他就知道了。時候一到,他就去幾里外等這個朋友。

“哎,你在這裡乾什麼?”

“我來接你啊。”

“你怎么知道我會來?”

“我早就知道你今天會來。”

他常玩這個本事,道家、禪都玩得很好。最後忽然不玩了,他說,玩這些本事,只是自己“玩弄精神”而已。他是走禪宗明心見性的路線開始,最後他用儒家的話,講心性之學。

這個事情你們要特別注意,直到現在王學還影響中國,影響東方也非常大。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很多和尚是跟著王陽明學禪的,就是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王陽明學問的重點是“即知即行,知行合一”,意思是說,我們能知之性,有個思想,有個知道,見聞覺知就是心。知道那個對的就該去做,不需要有分別去考慮,即知即行。日本人採用了他知行合一這個原則,融合了西方、東方文化,才有了明治維新,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因為時間關係,我只做簡單的介紹,王學還有個道理的,你們這幾位大師們,要特別注意啊!你聽了這個王學,將來接引知識分子、學者,你們就有本事啦!不然你講到禪宗,一提王學,什麼都不知道,那不行的啊!尤其你們年輕學白話教育出來的,這些都不知道,那是不可以的。

你們學禪,要參考王陽明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第三句話:“知善知惡是良知”,這個良知良能,是《孟子》裡頭提出來的。譬如我們的知性,大家今天坐在這裡盤胳,自己知道在盤腿,現在聽到了記錄,是自己的知性。第四句話:“為善去惡是格物”,作人是為善去惡,是戒律。這四句教是王陽明學說的主旨,你看他學過禪沒有?當然學過禪!對禪很清楚啊。

我現在又岔過來,跳了三四岔了。可是後來我在教這個課的時候,反對王陽明,批評他了;我說他沒有大徹大悟,沒有見道。他參禪破了第六意識,分別心不起了,第七識影子都沒摸到,第八識更談不上。換句話說,參禪他破了初關了,什麼是重關也不懂,更談不上破末後牢關。

我當年公開批評他時,那是很嚴重很危險的,因為當時蔣介石委員長,他提倡的是王學,他是校長,我是教官,我上課公開講王,陽明不對,講他沒有徹底悟道,但我講出了理由:

“無善無噁心之體”是根據六祖慧能來的,你們都知道那句話吧?慧能大師不是拿著衣缽,回到廣東嶺南嗎?我請問你們知不知道?你知道就點頭,免得我費事嘛!不知道我就補充一下,不要客氣,我們是討論,隨便談話,都知道就不要解釋是吧?當時六祖接引那個什麼人?(答:惠明禪師)對了!這樣講話就痛快,了,不要那么嚴肅。

惠明看到六祖,六祖說,“你為了衣缽,你拿啊!”他拿不動,這一下他就傻了。“師父啊,我不是為衣缽而來,是為法而來。”喔!既然為法而來,他就說法接引他。你們都看過《六祖壇經》嗎?(答:看過)下面怎么記載的?這考問你們了。古道師已經告訴過你們,我講課隨時出問答題的啊!不是光講光聽的。

他說:“上座啊!”客氣話,就是說法師啊!等於你們跟我對話,尤其學禪宗,讀語錄,完全變成對話就對了,像演電影一樣,當場表演的,不是講空話。你們一個人站出來,我就冒充六祖,你們冒充惠明。六祖說:“不思善,不思惡”,現在你什麼都不要想,好的不想,壞的不想,一切都不想。六祖教他這樣做,當然惠明照這樣做了一下,他真的辦到了。“正與么時”,就是這個時候,用福建廣東話就是“咐樣”的時候,正是什麼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了,這個時候,“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哪一個是你的本來面目?因此惠明禪師開悟了。這個“哪個”就是疑情,是問號;可是一般後世學禪的看了《壇經》,都看成是肯定的句子。以為六祖說,你不思善,不思惡,正這個時候,“那個”就是你本來面目。那是錯了!以為修到最後沒有分別心,沒有妄想,不思善不思惡,達到這樣就悟道了,完全錯了。六祖原文沒有這樣講,是不是?你們都看過嘛!

王陽明第一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我說他錯了,他沒有徹底的開悟,只見到一點清淨,你們打坐的時候都磁到過的;就是坐得好的時候,沒有妄想,也沒有想什麼,可是都明白,清清楚楚的,好像這個是對了,不過你們不敢承認而已,對不對?好像那個稀飯煮得很稀,一端來“噓噓”一吹,米漿吹開了,看到裡頭有幾顆米,這比方叫做“吹湯見米”,你聽懂嗎?好像把分別心打開了,咦咦!咦咦!很清淨,就是這個。

這是第六意識分別妄想不起了,可是那個清淨也只是心的一面Ⅱ阿!大家看《六祖壇經》學禪的,同王陽明一樣,認清淨心就是本體心,都走了這個錯路,所以我說王陽明錯了。“無善無噁心之體”,認為心性的本體,就是無善無惡,這個是什麼佛啊?只能叫糊塗佛

你們注意!這叫做參禪,不是思想噢!你們學禪要曉得參,參就是追問,叫起疑情。再看第二句,他說“有善有惡意之動”,我們心性是無善無惡的,這個念頭一動就有善有惡,對不對啊?對,他講的也對。那我就要問了,請問:那個本體既然無善無惡,這個一動念有善有惡,這個有,這個作用,是不是從體上來的啊?(答:是啊)那可見體上有善有惡了,“用”離不開“體”的,“有善有惡意之動”,用一動就有善惡。好,你說“無善無噁心之體”,本來空的,“有善有惡意之動”,那體豈不是兩個了嗎?一個是不動的,一個動的,對不對?(答:是)

第三句“知善知惡為良知”,這是第三個了,這個像是包子裡有三個餡了,有青菜蘿蔔、還有牛肉呢!“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這一動就是體上來的,可見體本來有善有惡,一動它就能分別啊。你另外加上這個良知,還有個知道,當我意動的時候,我們想一個事情善惡的時候,我們心裡知道不知道?(答:知道)這一知,是不是本體來的?是啊!所以說,把它分成三個了。

“為善去惡是格物”,第四句話不管,是行為上的,都對。修行,是修正自己心理行為,每天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善去。惡,行為上都是對的。儒家也好,佛家也好,道家也好,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不做惡,向,善方面走。

可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這一套在日本,卻起了這樣大的作用,成就了日本的明治維新,影響全世界文化思想;所以日本當年王學同佛學一樣,都非常流行。我講的話有邏輯,你們注意,現在不是講王陽明,是介紹楊仁山先生到日本去,正碰到日本那個時代,一般留學生在那裡都接觸到佛學了,接觸到心性之學,包括所有的國民黨、共產黨,這個你們就不懂了。

所以研究這一百年的歷史,我今年九十了,再倒回去,一百二十年前,在虛雲老和尚的那個階段,那時的知識分子,不管好的壞的,不管共產黨國民黨,都共同有一個心思,就是救世救人,救國家救民族。最初的動機都是這個,所以才鬧革命。至於革命成功以後,政治做法錯誤不錯誤,行為上的好壞,我們不談,這個不是跟你們討論的了。

所以,楊仁山先生那個時候到日本,一下就學佛了。回來官也不做了,開始提倡佛學,專門講佛學,又在南京昆盧寺辦“金陵刻經處”,我都去過的,現在還在木板印經的。迴轉來講,像歐陽竟無、梁啓超這些人,都是他的學生,很多都來跟他學佛,研究佛學。因為當時中國佛學已經不行了,他起來提倡。但是八指頭陀還在喔!那時太虛法師還是年輕小和尚,歐陽竟無是資格很老了,於是佛學才開始大流行。

後來推翻清朝,民國起來,對中國佛教影響大的,又是居士了;靠的是楊仁山居士,包括太虛法師這些人,都是金陵刻經處出來的。楊仁山居士死了以後,學生歐陽竟無,辦一所支那內學院(一九二二)。那也是日本式的,日本人把中國叫做支那,就是英文的china;內學院是專門研究佛學。當年太虛法師想見歐陽竟無,他根本不見。他說,他(太虛)懂什麼啊!就是這么傲慢。

我現在講的話,你們看到扯得很遠,說得很鬧熱,但是有個主題的!楊仁山居士的學生熊十力,現在一般講新佛學,新儒家的學者們,多半都是熊十力的徒子徒孫輩。

歐陽竟無先生辦支那內學院很多年,很可憐,我很佩服他,跟他學佛的人出家的很多。他有個習慣,出家人見他不跪下來拜,他馬上把你趕出去了,他就罵人:“你們傲慢,出家人不拜居士啊!佛的戒律規定,出家人可以不拜居士,可是戒律也有個規定,要拜善知識;我是善知識啊,善知識不分在家出家的啊!”可是出家人給他一拜呢,你還沒有跪下來,他先跪下來拜你了。這一點行為我很贊成他,就是說,要除去出家人的那個慢心,那個我慢。

出家人不拜白衣居士是戒律,可是出家人不拜善知識也犯戒啊,那是大乘戒。可是你真拜他,他不接受,反而拜你了;可是你不拜他,他就把你趕出去了,就是這么一個人。

這個故事一連串說到善知識,現在重點收回來,我不是善知識,千萬不要搞錯,也不是惡知識,不過年齡大一點,告訴你們一些經驗。現在話說回來,先說了這些零碎的故事,這個邏輯系統你注意到了吧!我不是跟你們亂扯,為了善知識這一句話,講那么多故事出來,是怕你們聽不懂這句話,兼帶說明中間的過程,告訴你們其中的關聯和影響。

回過頭來講這一次的事情,是古道師鬧出來的,說什麼嵩山少林寺要恢復禪堂啦!少林寺什麼時候有過禪堂?我還真不大清楚,少林寺沒有禪堂啊!現在講禪堂,就要問你們,禪堂在中國什麼時候開始的?這是個大問題。

我們都曉得,禪宗是從達摩祖師傳來的,達摩祖師沒有設立禪堂吧?(答:沒有)那么五宗宗派也很少提到禪堂吧?(古道師答:後來有五家的鐘板)也設禪堂嗎?沒有禪堂。禪堂什麼時候開始?香板什麼時候開始?都要搞清楚。現在一到禪堂,就拿起香板亂打人。依我看來,打坐姿勢也不對,禪堂也不對,行香也不對,什麼都不如理不如法。換句話說,本身都不合規矩,就是不符合佛的規定,所以我們要在這裡討論。

你們還年輕,如果還有機會給你們開創一個新的時代,一個新的禪文化,我提出來這幾個很嚴重的問題,你們必須要搞清楚。等於昨天晚上,你們的方丈大和尚在這裡,我問古道師,少林寺的禪堂,修得怎么樣?(答:原來已經有)是不是悶在中間,四面不通風?他說是這樣。光線暗暗的,空氣也不流通,幾十個人在裡頭打坐,然後一天還吃三四頓,點心吃得消化不了,上面打嗝“呃”,下面放屁“噗”!五味雜陳,裡頭各種味道都有,自己習慣了不覺得。我說這叫禪堂嗎?一個修行的地方,光線配備,空氣的調和都很重要。

禪堂裡頭原本沒有佛像的,後來變成中間有個佛龕,然後為了行香轉圓圈,靠近佛像旁邊這隻手,走起來要少動,另一手多動,身體個個搞得歪東倒西的,體形都搞壞了,這叫什麼佛法?這種佛法我是不會來學的!連這個生理都不懂,佛不會這樣教的。然後你看到,香板到處打人,尤其日本更嚴重。到日本學禪的,還要跪在師父前面,請師父先幫我打吧,痛打一頓消業啊!嘿,打了一頓,打傷了,只有罪業更重,當然要醫了。什麼消業啊?香板是打人的嗎?都不對啊!這些理由,我們要根據歷史來討論,要知道什麼是修行。

所以我昨天晚上跟他們說,你們的禪堂一定是這樣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