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美國副總統拜登8月22日對蒙古國展開了為期一天的訪問。當天,韓國總統李明博也訪問了蒙古。7月底,印度總統時隔23年後又一次訪蒙。有分析認為,這顯示出蒙古近年來積極推動與“第三鄰國”合作關係的趨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以及東亞、南亞一些國家政要密集訪蒙,表明蒙古國強化與美、日、德、韓、印度以及歐盟等“第三鄰國”外交關係的對外政策,已經得到了這些國家的積極回應。作為夾在中俄兩大鄰國之間的一個小國,蒙古選擇了接受“多樣化的外來援助”。外交構想
蒙古將強化“第三鄰國”外交政策
蘇聯解體後,蒙古從1989年代末開始實行民主制政治轉型,就在那個時候,蒙古領導人提出了“第三鄰國”的說法。1990年代初期,蒙古先是主要發展對中俄兩大鄰國的外交關係。後來通過不斷思考和研究,他們找到了“第三鄰國”這一概念。
前任中國駐蒙古大使高樹茂在接受環球網記者採訪時說:“我上任時,當時的蒙古國外長額爾登楚龍曾與我談過這個問題。他說,怎么去理解蒙古的‘第三鄰國’政策?這個涵義起初被認為是中、俄、美,即‘第三鄰國’是美國;但之後這個涵義變了,他說是西方國家。所謂西方國家,涵義就變大了,如美國、西歐國家;後來他們認為這個提法還不是很準確,於是又把‘第三鄰國’界定為援蒙國家,因此日韓印等亞洲國家開始進入‘第三鄰國’行列。”
2010年,蒙古國家大呼拉爾(議會)通過了新國家安全構想,強調蒙古在平衡與中、俄兩大鄰國的同時,將強化“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環球時報·環球網駐蒙古國記者霍文指出,蒙古近兩年活躍的對外交往正是這一政策的具體體現。一方面包括其對美、日、德、韓、加、澳、印度等“第三鄰國”的積極外交;另一方面也包括其重視發展多邊外交關係,如聯合國、歐盟、北約、上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
“兩塊石頭撐不起來,必須要有第三個支點”
對於“第三鄰國”外交政策,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專家陳山指出,它的準確表述應為“多支點、等距離、不結盟的均衡外交”。
2009年正值中蒙建交60周年,蒙古國總理巴特包勒德(當時擔任蒙古國外交部長)訪問中國,他在中國社科院作演講時,形象地表述了蒙古人特有的“三個基石”理念:一口鍋支在地上,兩塊石頭是撐不起來的,必須要有第三個支點。多支點中擺在第一位的是兩大鄰國——中國、俄羅斯,蒙古在中俄與“第三鄰國”之間保持均衡的外交方針。
陳山認為,“第三鄰國”包含兩點:首先是與蒙古有共同的價值觀,其次是能夠對蒙古及其周邊產生重要影響力的國家、國際組織或政治勢力。環球時報·環球網駐蒙古國記者霍文稱,蒙古“第三鄰國”外交的實質是視美、日等“第三鄰國”為國家安全支柱,即作為一個小國,蒙古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來保障國家安全,而非軍事等其它手段。
政策影響
一個小國,生存在中、俄兩個大國之間,對自身安全有多方考慮。前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認為,站在小國的立場,看待蒙古的“第三鄰國”政策,就很容易理解。蒙古國在新中國建立之初,當時還處於社會主義國家的集體氛圍,是中蒙政治關係最為熱絡的時期,但經濟關係並非最好時期。中國曾援建蒙古一些醫院、商店、學校,沒有更多的援助,因為其時中國國力也有限。蘇聯卻是給了蒙古大量援助。但在中蘇關係惡化以後,蒙古“一邊倒”向蘇聯,冷戰時期的蒙古對外關係主要是依附蘇聯。而現在,蒙古在經過多方判定及多年外交實踐之後,找到了一個維護本國實際利益的選擇。高樹茂表示,“作為一名中國外交官,我們應該尊重蒙古國做出的這一選擇。”
前段時間,陳山在陪同蒙古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海桑岱訪問時,曾有一段有關蒙古國“第三鄰國”政策的對話。海桑岱說,雖然蒙古是一個相對弱小的國家,但“任何國家都有自己的大政方針,作為國家的政策顧問,我覺得蒙古國在對外政策上,不應該總是服從來自俄羅斯或是中國政策的影響,在面對這兩大鄰國時,蒙古應該服從於本國自主決策的外交方案。”
與中俄兩國關係
蒙古仍然重點發展與中俄兩國的關係
儘管蒙古近幾年開始與“第三鄰國”密集外交,但中俄仍被認為是蒙古最重要的對外關係。前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稱,蒙古國在對外關係中仍然這么表述:我們重點發展與俄、中兩大鄰國的外交關係,重視發展與“第三鄰國”的關係。這種排序,也說明了蒙古的政策取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蒙古發展與‘第三鄰國’的關係,是因為人們關注它,實際上它與中俄的關係發展也不少。”近十年來,中蒙兩國一直保持頻繁交往,每年都有多次的高層接觸,中蒙關係走得很近。蒙古人說,與中俄兩國為鄰是上帝給的,想搬都搬不走。
不過,蒙美關係近幾年被不斷強化的趨勢也不容忽視。蒙古一直被美國視為亞洲民主國家的典範。在美國的推動下,蒙古從今年7月開始擔任“全球民主聯盟”輪值國主席,這預示著蒙古不僅要繼續在本國推進其民主化進程,還承擔起在全球推行民主的責任。環球時報·環球網駐蒙古國記者霍文認為,蒙美關係的另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美國所看重的,是蒙美的軍事關係。這一關係從“9.11”後美國的反恐戰爭開始被不斷加強,標誌是2003年蒙美首次在蒙古國舉行聯合反恐演習。而俄羅斯對這種軍事滲透深表不安,也加強了與蒙古國的軍事合作。有分析人士認為,由於蒙古國特殊的地緣戰略,未來美、俄在蒙古的軍事競爭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而蒙古可能會得到更多的軍事援助。
戰略新思維
“國家戰略大礦”新概念的提出
蘇東劇變後,蒙古脫離了前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體系。由於失去了最重要的外來援助,蒙古經濟曾遭遇嚴重滑坡。蘇聯時期,其人均GDP由上世紀80年代末的1000多美元下滑至90年代初期的300美元左右。其時,蒙古國內生產本來已十分畸形,尚未形成一個成熟、完整的生產鏈,而這個鏈條一旦斷裂,就會產生很大的震動。這個震動主要體現在民生上,民眾的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食品等生活必備品奇缺,普通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難。那時去過蒙古的人說,蒙古的商店很凋零,什麼都沒有。
在經歷了長達六、七年的動盪期後,外國商品開始進入蒙古市場。高樹茂2003年去蒙古國就任大使時,感覺當時的蒙古市場已十分繁榮。超市內不僅有中國商品,而且有很多外國商品,比如韓國的、德國的、日本的,乃至東南亞的一些商品都進入蒙古商店。經過幾年的經濟恢復轉型,這個國家逐漸消化了政治體制轉型所帶來的陣痛。
2006年以後,蒙古國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蒙古政府開始思考,如何利用其豐富的國家資源,來振興經濟發展。高樹茂介紹,當時蒙古制定的《國家發展戰略(2006-2015)》中提出了許多新的觀念,比如,以開發礦產資源為首的經濟發展思路,用礦產資源開發所得的資金積累,逐漸發展蒙古國高科技、旅遊等其他方面的新思路。同時在礦產資源開發中,又提出了“國家戰略大礦”等新概念。“也就是說,蒙古國在思考本國發展的一條新軌跡和道路,我們看到了一個從根本上改變蒙古經濟發展的大方略。”
蒙古將成全球經濟發展最快國家?
近年來,蒙古豐富的礦產資源吸引全球目光。位於蒙古南部省份的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和塔本陶勒蓋煤礦,礦產儲量在亞洲甚至世界上都位居前列。2009年和2010年,蒙古對其1994年制定的《對外政策構想》分別做了兩個方面的重要修改和補充,一個是在政府例行會議上討論制定了“外交經濟化綱領”,另一個是把“第三鄰國”外交政策以法律形式加以強化,兩者均強調蒙古將利用資源開發等優勢發展項目作為經濟手段,來建立新的對外互利合作關係,尤其強調發展與“第三鄰國”間的關係。
由於蒙古擁有大量未經開發的礦產資源,有分析稱,外國投資者的開採項目預期將在未來10年改變蒙古經濟,蒙古也可能因此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對於這樣一個擁有250萬人口的國家,礦產資源的收入一定會給其國民帶來極大益處。”前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稱。但同時,他也指出,作為未來的礦產資源開發國,蒙古需要儘快出台相關政策,以保證資源開發所需的後續條件的穩定。比如公路、鐵路、水源及供電等基礎設施,都亟需完善。
作為蒙古的國家政策顧問,海桑岱也認為,蒙古要發展,確實存在一些不可迴避的問題。例如,蒙古在對待外國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及法律政策支持方面,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外國投資有一定的風險。“蒙古國只有在理清方方面面,制定出一個符合本國國情、開放合作的發展思路後,國家目標才能達到。”高樹茂說。
外交王牌
豐富礦藏成蒙古“經濟外交”最大王牌
圍繞蒙古礦產資源的開發,多國企業都在爭取機會。最近,中國神華集團參與競爭蒙古塔本陶勒蓋煤礦一事成為各方關注焦點。今年6月底,該礦確定由來自中、俄、美、蒙、日、韓6國、總計3家企業/聯合體共同開發。但根據蒙古政府7月份發布的聲明,中國神華與日本三井物產組建的財團將獲得40%股權,由俄羅斯企業牽頭新成立的俄羅斯—蒙古財團將持有該項目36%權益,而美國博地能源公司將持有剩餘的24%權益。韓國出局。
蒙古此舉引發韓國強烈不滿,韓國總統李明博此次訪蒙據稱就是為了重奪開採權。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專家陳山介紹,蒙韓雙方此次簽訂了“蒙韓中期合作規劃”,包含礦產領域的開發。但他同時表示,李明博此行是否會對韓企涉足蒙古戰略礦開發產生影響,還有待觀察。
然而,本似塵埃落定的塔本陶勒蓋煤礦爭奪戰卻再起懸念。8月20日又有訊息傳出,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表示“因國民不支持,總統也無法支持”,將對方案進行重審。因此,最終敲定方案的時間預計將被大幅推遲。
“沒有中國參與的蒙古煤礦開發,是不健康的開發”
這樣一個變數暗生的談判過程,或許暗含中蒙在礦產資源合作開發中的較量與博弈。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未開採煤礦,塔本陶勒蓋煤礦此前已經歷了8年的擱置。要從其中分一杯羹絕非易事。
對此,前任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表示,如果蒙古國政策變化太快,將在國際社會中引起人們疑慮。“神華在塔本陶勒蓋煤礦合作方面,已做了十多年的努力。神華集團在經濟領域中的地位眾所周知,特別是在煤炭開採、運輸方面,在中國是傑出的。這是最首要的條件。神華集團秉承中國企業的優良傳統,經過十多年的談判走到今天,應該說很不容易。如果因為一個簡單的理由,單方面取消協定,對神華無疑是種傷害。”
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蒙古的公路運輸較為貧乏,鐵路運輸也十分有限,因此,運輸成本的高昂導致這些煤礦的最大買家還是中國。高樹茂強調:“沒有中國參與的蒙古礦產資源開發,是一個不健康的開發。”
他舉了一個例子,蒙古有一個額爾登特銅鉬礦,這些銅鉬礦礦石洗完之後,大部分被運到了中國。但是中國企業直接從蒙古國購買的,卻只占極少數,多數都被第三國、第四國買走。這些國家從中賺取了高額的利潤。“這樣一種多國盤剝、賺取利潤的合作不會是一個健康的合作。蒙古如果真正想發展礦產資源開發,應該放棄對中國的疑慮,坐下來和中國好好談談。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十分希望進口它的礦產資源,中國公司的進入,將會給蒙古帶來真正的利益。沒有中國參與的蒙古礦產資源合作,將十分有限,或是一個虧本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