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還抽調李韞珩第53師進入江西,準備開吉安待命。
七月一日,敵人開始向我大舉進犯。當時,紅1方面軍仍是第1、第3兩個軍團,只有三萬人左右,還沒有得到休息和補充。根據這種情況,方面軍總前委決定仍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以一部兵力在地方武裝、赤衛軍、少先隊的配合下,遲滯敵人前進,主力於七月十日前後,從閩西地區開發,繞道千里,回師贛南興國地區,適時轉入反攻,集中兵力各個殲敵,打破敵人的“圍剿”。
七月底,蔣介石發現我軍主力已轉移到興國地區後,立即命令其主力部隊,分路由北向獻、由東向西進攻,企圖壓迫我軍於贛江東岸而消滅之。在敵重壓境的情況下,方面軍決定採取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的作戰方針,指揮紅軍由興國經萬安突破富田一點,然後由西向東,向敵之後方聯絡線上橫掃過去,讓敵主力深入贛南根據地置於無用之地。但正當紅軍向富田開進之際,被敵發覺,敵第11、第14兩師先我到達富田。在紅軍西臨贛江,東、南、北三面受敵的危急形勢下,總部決定改取中間突破,向東面的蓮塘、良村、黃陂方向突進。為隱蔽我軍企圖,造成敵之錯覺,以紅35軍和紅12軍第35師,偽裝主力,向贛江方向佯動,主力於八月四日晚,巧妙地通過蔣鼎文師(江背墟)和蔣、蔡、韓(崇賢)之間四十里的空隙地帶,迅速轉移到蓮塘地區。八月七日,在蓮塘殲敵第47師一個多旅;接著,在良村殲敵第54師大部;八月十一日,在黃陂殲敵第8師約四個團,取得三戰三捷的勝利。
敵人發覺我軍主力東去,從八月九日起,將其向西向南的部隊,轉旗向東,取密集的大包圍姿勢,接近了我軍的集中地--君埠以東地區。這時,我以紅12軍(欠第35師)向樂安方向佯動,將敵向東北方向引誘,主力由敵軍之間二十裡間隙的大山中秘密越過,返回興國地區集中。待敵發現我軍集結地域,再向西進時,我已休整半月,而敵已被我拖得疲憊不堪,無能為力,不得不於九月初開始退卻。我軍乘敵退卻之機進行追擊,除高興圩一仗與敵第60師、第61師打成對峙外,於九月七日在老營盤殲敵第9師一個旅;九月十五日,在方石嶺全殲敵第52師及第9師一部,又打了兩個勝仗。
至此,紅軍六戰五捷,擊潰敵人七個師,殲敵十七個團,斃傷俘敵三萬餘人,繳槍兩萬餘支,徹底地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
反“圍剿”勝利後,紅軍趁勢轉入進攻,首先在石城、長汀、雩都、會昌四縣,開展民眾工作,打擊地主武裝,樂後轉向武平、尋鄔等縣開展民眾工作,擴大紅軍,使紅軍和根據地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贛南、閩西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成為一個完整的中央根據地,範圍達到二十一個縣境,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二百五十萬,為粉碎敵人新的“圍剿”造成了更有利的條件。
在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下,中央根據地區軍經過三次大規模扳“圍剿”,取得了豐富的作戰經驗,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紅軍的作戰原則。這些原則主要是:在敵人“圍剿”開始之前,積極作好反“圍剿”的準備;在強敵“圍剿”開始時,一般是先實行戰略退卻,誘敵深入,造成反攻的條件,爾後轉入戰略反攻,打破敵人的“圍剿”;在戰略反攻時,慎重初戰,實行殲滅敵的指導方針,作戰形式以運動戰為主,並與游擊戰相結合,在戰役戰鬥上實行速決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敵人“圍剿”被打破轉入守勢時,紅軍轉入進攻,依託根據地向外發展,並適時準備打破敵人新的“圍剿”等。這些作戰原則,是在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十六字訣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是建立在人民戰爭基礎上的、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的作戰原則。
相關詞條
-
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3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圍剿"的戰役。
歷史背景 戰役經過 相關人物 戰役評論 參考資料 -
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7月~9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在江西省南部地區,反擊國民黨軍30萬兵力對中央蘇區"圍剿"的戰役。蔣介石親任總司令,趕赴南昌...
概述 背景 經過 相關人物 評論 -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發生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打破國民黨軍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亦稱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圍剿”計畫的進攻作戰。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陝甘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中文名稱: 陝甘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又名: 陝甘蘇區第三次反圍剿...舉行了奠基禮。 (劉時雨) 事件意義在陝甘蘇區第三次反"圍剿"作戰中...、圍城打援等各種戰法,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陝甘蘇區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特別是...
事件介紹 事件意義 -
洪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洪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國民黨軍的""圍剿""開始後,堅持在華容東山地區的紅軍游擊隊,在廣大民眾武裝配合下,對敵人進行了頑強抗擊。 為反擊國民黨...
事件介紹 分類 -
反“圍剿”鬥爭
反“圍剿”鬥爭指的是1930年冬,中國共產黨六屆三中全會後,皖西地區黨組織積極糾正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而蔣、閻、馮軍閥混戰蔣介石獲勝,使蔣介石有...
基本簡介 五次鬥爭 歷史意義 左傾錯誤 十六字方針 -
鄂豫皖蘇區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民國二十年)11月至1932年6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邊界反擊國民黨軍圍剿的作戰。
點評 蔣介石部署 -
洪湖革命根據地第三次反圍剿
1931年9月初,國民黨反動軍隊調集兩個師1個旅的兵力,以江南華容東山地區為重點,對洪湖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三次圍剿。洪湖革命根據地在紅3軍軍長賀龍的帶領指...
戰役背景 戰役過程 戰役結果 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