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黨錮之禍

東漢自和帝以來,宦官與外戚互動傾軋,更番弄權,令朝政日壞,引起士大夫的不滿,希望透過「清議」來力挽危局。士人尤其反對當權的宦官,結果慘遭逼害,造成黨錮之禍。
第一次黨錮之禍的導火線是延熹九年(166年)張成案件。宦官唆使張成的弟子牢修上書控告河南尹李膺等「交結諸郡生徒,更相驅馳,共為部黨,誹訕朝廷,疑亂風俗」,宦官又為之佐證,桓帝大怒,下旨郡國,令各地逮捕黨人。太尉陳蕃抗旨,上書申訴。桓帝不聽,遂直接命令將李膺、太僕杜密、御史中丞陳翔以及陳寔、范滂等二百餘人逮捕下獄;對逃走的懸賞通緝,緝捕使者四出相望。陳蕃又上書直諫,桓帝就以陳蕃「辟召非其人」,將他免職。
由於當時被捕的都是有名望的人士,很多人以不在黨人名單為恥。度遼將軍皇甫規上書:「臣前薦故大司農張奐,也是附黨之人。」太學生張鳳等也上書自稱是附黨,應該連坐。桓帝感到難辦,只好置之不理。第二年,太學生賈彪來京謁見竇皇后的父親城門校尉竇武,請他主持正義。竇武便上書為黨人求情,說這樣做將使天下寒心。桓帝也藉此下了台階,下詔釋放部分黨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