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圖[元代管道升畫作]

竹石圖[元代管道升畫作]

《竹石圖》是元代管道升創作的紙本墨筆畫。

畫作內容

竹石圖[元代管道升畫作] 竹石圖[元代管道升畫作]

土坡上立一奇石,左邊是一高一低,一濃一淡兩竿修竹,右下是一叢竹葉。竹葉上挺,謂之“晴竹”,畫時下筆須略帶逆勢藏鋒,然後以中鋒重按掠去,至葉尖處疾挑而出。梢頭結頂,挑出時尤須注意左右顧盼,姿態生動。學過書法的人有體會:書法中的“撇”,用筆多是自右上而向左下,而畫中“撇葉”則須自下而上、向左右兩向撇出,筆力用不上,有一定的難度。管道升的撇葉,雖抵不上趙孟頫\的厚重,但是筆力尚強,竹葉的粗細變化也恰到好處,獨具丰采。

藝術鑑賞

竹子作為獨立的畫種出現很早。唐、五代純以濃墨畫竹,至北宋文同創濃墨為面,淡墨為背之法,蘇軾及後朝的趙孟頫、王紱等皆以此為宗,以寫實為主:竹竿較粗,竹葉較細,結構比例準確。至清代鄭燮為之一變,獨創“板橋竹”,造型削繁就簡。竹竿細挺有韌性,而葉肥如柳、桃葉,具不似之似妙,而且竹子虛心自強、勁直向上的品性,被賦予堅貞高潔的寓意。 《竹石圖》修竹數枝,秀石几塊,形簡而意足,是板橋六十二歲的作品,‘總觀全局,氣勢俊朗蕭散,卓然不群。竹自姿致疏落,顧盼有情,石則拔地直聳,瘦硬秀拔,筆致靈動疏爽,竹濃石淡,濃淡輝映,妙趣橫生。題畫行款獨具特色,大小、正斜、疏密、濃淡靈巧有致地排列起來,使詩書畫和諧地融在一起,增強構圖的形式美,並通過題跋,表露出自己的思想及創作動機。 “昔東坡居士作枯木竹石,使有枯木石無竹,則留然無色矣,余作竹作石固無取於枯木也,意在畫竹,則竹為主以石輔之,今石反大於竹,多於竹,又出於格外也,不泥古法,不執己見,惟在活而已矣。漸老年兄屬,乾隆甲戌重九日板橋鄭燮畫:”鈐七品官耳”、“丙辰進土印“。

作者簡介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頻妻,封魏國夫人。長於翰墨,書法師王羲之、王獻之,風格秀麗、溫潤,名重當時,是歷史上幾位著名女書法家之一。仁宗曾命書《千字文卷...敕玉工磨玉軸,送秘書監裝池收藏,又命趙孟頻書六體為六卷,雍亦書一卷,且日...令後世知我朝有善書婦人,且一家皆能書,亦奇事也...其行、楷書與趙孟頻風格相似,遺留墨跡稀少。有墨跡《千字文卷》等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