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漁隱圖

洞庭漁隱圖

洞庭漁隱圖為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吳鎮的作品。作品為紙本,縱146.4厘米,橫58.6厘米,水墨。

吳鎮(1280~1354)元代四大畫家之一。字仲圭,號梅花道人,自題其墓為“梅花和尚之塔”。嘉興(今屬浙江)人。隱居鄉里,無意仕途,又不從俗賣畫,故不得不輾轉杭州等地賣卜為生。“元四家”中居然有兩人(黃公望)賣卜為生,亦時勢使然。元代漢人地位卑賤,任人擺布,故常算卜以測未來吉凶。他詩、書俱佳,精通學,人稱其畫“有山僧道人氣”。他與著名畫家盛懋比鄰,盛的畫求者甚眾,而吳鎮門庭冷落,妻笑話他,他傲然言:“二十年後,不復爾”。後來果如其言。
元以前的畫,多用絹作畫本,線條較實,較濕。元人漸以紙作畫本,筆中蓄墨水較少,所謂“乾筆皴擦”,線條便顯得較毛,較松,若有若無,筆墨的表現力更為豐富。但是在“元四家”中,似乎吳鎮更偏好用實筆,濕筆,他的山水畫絕大多數用絹作畫本,而且好用禿筆中鋒,勾皴的線條凝重厚實,而濕墨形成的水暈蒼潤,確也更適合表達他所喜歡畫的“漁隱”題材。
《洞庭漁隱圖》為紙本,縱146.4厘米,橫58.6厘米,水墨。構圖類似倪瓚的“三段式”:下面坡岸以乾筆畫三株樹,兩株松樹高大挺直,一株柏樹側其後,藤蔓纏身;中間是湖水,一小舟載漁夫盪其中;上面是遠山的坡岸、汀渚。山上木葉茂盛,水邊水草葦葉叢生,向兩邊披拂,這在前人畫中似不多見。濃墨濕筆點葉,點苔,彰顯草木的旺盛,生機勃勃。坡上的礬頭,以及坡石的濕筆長披麻皴,顯示了他師法巨然的淵源,加上水草的弧曲,與樹幹的挺直剛柔相濟,乾濕對應。小舟置於畫面的右邊,略側,與水岸的橫平,形成小側角,而這對破除水線及樹幹造成的橫平豎直的視覺極為有益。
圖上原題:“洞庭湖上晚風生,風攬湖心一葉橫。蘭棹穩,草花新。只釣鱸魚不釣名。”詩意清新,坦言其志。元四家中唯有他家境清貧而又甘隱林下,性情孤傲,不為勢曲。題款以草書書就,這在歷來的山水畫中可謂獨樹一幟。山水畫自宋入元,由寫實漸趨寫意,但題字的書體大多為正楷、行楷,連楊維楨那樣的行草也絕少,而純以草書題畫,似乎僅有吳鎮。我初接觸時也頗覺新奇,草書的飛動,似乎與山水畫線條的沉穩相悖,不協調,但仔細思量,明白其實不必拘於書體,而須觀察其書與畫的用筆的異、同。吳鎮的畫以雄強的禿筆中鋒勾、皴、點,線條凝重爽利,頓挫極富節律。而他的書法亦然,純正的中鋒,提按頓挫,法度森嚴,與畫筆極相吻合。其草書貌似跳動,其實用筆很沉著。我曾將王羲之草書比作“太極拳”,一招一式,慢條斯理卻又極具章法,絕不潦草。而且吳鎮題款的位置在畫中往往居中,顯示其無比的自信和匠心獨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