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

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

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

作品信息

【名稱】《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
劉禹錫畫像劉禹錫畫像

【年代】中唐
【作者】劉禹錫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作品鑑賞

《竹枝詞》是古代四川東部的一種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賽歌時,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劉禹錫任夔(kuí)州刺史時,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他學習屈原作《九歌》的精神,採用了當地民歌的曲譜,製成新的《竹枝詞》,描寫當地山水風俗和男女愛情,富於生活氣息。體裁和七言絕句一樣。但在寫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語言清新活潑,生動流暢,民歌氣息濃厚。劉禹錫創作多首《竹枝詞》,這是其中一首。這是一首描寫青年男女愛情的詩歌。它描寫了一個初戀的少女在楊柳青青、江平如鏡的清麗的春日裡,聽到情郎的歌聲所產生的內心活動。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描寫少女眼前所見景物,用的是起興手法。所謂“興”,就是觸物起情,它與後文要表達的情事。並無直接關係,但在詩中卻是不可少的。這一句描寫的春江楊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於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聞郎江上唱歌聲”。這一句是敘事,寫這位少女在聽到情郎的歌聲時起伏難平的心潮。最後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兩個巧妙的隱喻,用的是語意雙關的手法。“東邊日出”是“有晴”,“西邊雨”是“無晴”。“晴”和“情”諧音,“有晴”、“無晴”是“有情”、“無情”的隱語。“東邊日出西邊雨”,表面是“有晴”、“無晴”的說明,實際上卻是“有情”、“無情”的比喻。這使這個少女聽了,真是感到難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但她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她從最後一句辨清了情郎對她是有情的,因為句中的“有”、“無”兩字中,著重的是“有”。因此,她內心又不禁喜悅起來。這句用語意雙關的手法,既寫了江上陣雨天氣,又把這個少女的迷惑、眷戀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巧妙地描繪出來。此詩以多變的春日天氣來造成雙關,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對於表現女子那種含羞不露的內在感情,十分貼切自然。最後兩句一直成為後世人們所喜愛和引用的佳句。用諧音雙關語來表達思想感情,是我國從古代到現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這首詩用這種方法來表達青年男女的愛情,更為貼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音節和諧,頗有民歌風情,但寫得比一般民歌更細膩,更含蓄。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傳誦。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為匈奴族後裔。晚年任太子賓客,世稱“劉賓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參與那唐朝永貞年間短命的政治改革,結果一同貶謫遠郡,頑強地生活下來,晚年回到洛陽,仍有“馬思邊草拳毛動”的豪氣。他的詩精煉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人生或歷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備至,譽為“詩豪”。他在遠謫湖南、四川時,接觸到少數民族的生活,並受到當地民歌的一些影響,創作出《竹枝》、《浪淘沙》諸詞,給後世留下“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的民俗畫面與“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等傳世名句。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詞》時,曾註明“依《憶江南》曲拍為句”,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依曲填詞的最早記錄。有《劉賓客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