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竹枝詞
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來歌一曲,
北人陌上動鄉情。
賞析
《竹枝詞九首》是吟詠風土人情的民歌體樂府詩,此詩為《竹枝詞九首》中的第一首。 一二兩句寫山水雄闊雋秀之美。“白帝城頭春草生”寫高處。白帝城在瀕臨長江的白帝山上。時值春天,城頭百草茂盛。一個“生”字寫出百草依視線次第出現,又寫出百草滋生之廣。草因城脫俗,城緣草而含生機。“白鹽山下蜀江清”寫低處。蜀江即指白鹽山腳下的一段長江:江水清澈倒映雲天,又有聳入長空的白鹽山作背景,山水互映,各盡其妙。 “南人上來歌一曲”寫當地人以雄山碧水為背景放聲高歌。本句雖未直接寫歌的內容歌的悅耳,但因了一、二兩句雄闊靈秀山水的烘托渲染,讀者自然能體會出歌聲的優美。 四句筆鋒一轉,寫路上的異鄉人受那歌聲的感染,觸發起思鄉之情。此句當為全詩主旨所在。 全詩之妙,其一在動詞傳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第三句中,“上來”既可理解為“登到高處”亦可理解為“出來”,無論作何解讀,歌聲那情緒飽滿、難以自禁的形象呼之欲出。而第四句中一個“動”字更是傳神。“北人”即外鄉人。春日雄奇秀麗美景,他無心欣賞,只顧匆匆趕路,忽然,當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駐足而聽,心為之怦然,神為之飛越。一個“動”字寫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讀者共鳴。 其二在一景兩用,烘托渲染人物形象。山高草綠水澄明,春日美景烘托渲染當地人不吐不快的蓬勃之情,也烘托渲染異鄉人心不在此的旁騖之意,一景兩色一石二鳥。 其三在意味的綿長婉轉和境界的高遠。詩人第三句,由景及人,此一轉;至第四句,以當地人的高歌反襯異鄉人的鄉情,此二轉。同時,寫鄉情以大江大山和滋生無限的春草來烘托渲染,寫出來的當然就不是兒女情長,小家碧玉,而是浩蕩鄉思,人所共識的那份故園情結了。
其二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譯文
江邊楊柳,樹葉青青,江水平緩地流動,一葉輕舟在江上行駛。岸上少女忽然聽到舟中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她從歌聲獲得的印象是,對方雖沒有更明確的表示,卻似乎有些情意。這真好象黃梅季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是雨天吧,東邊還出著太陽,令人捉摸不定,是無“情“(晴)還是有“情”(晴)呢?賞析
《竹枝詞》是巴渝一帶的民間歌謠,劉禹錫在任夔州刺史時,依照這種歌謠的曲調寫了十來首歌詞,以本篇最為著名。
自古以來,人們就喜歡用歌聲來傳情,這或者是單方面的,或者是雙方之間的。細想起來,這一種歌聲真是很微妙的。它不像普通的語言表述,需要合適的氣氛,恰當的處理,並且要考慮一定的後果;它可以憑空而來,輕妙地遊動著,閃爍著,忽遠忽近,似是而非;它猶如心情的觸鬚,彼此試探,相互打量,或一觸而退,或糾纏不休。你不能夠簡單的把歌詞視為明確的約定,卻也不能說它只是虛情假意的遊戲――歌不過是一個開頭,後面的故事還有待雙方來編寫。
愛情是難以言說也難以持久的東西,當它正處在朦朧狀態,正處在有情無情之間時,也許是最令人心動的吧?曾經相戀的人,最終反目成仇的自不必說,就是結成了夫妻的,日子亦大抵是趨向了平淡;“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回想起來,真是縹緲如夢。
相關介紹
關於竹枝詞的特色,可以概括為“四易”,即易學、易懂、易寫、易流傳。這是從學習和閱讀方面講的。如果從內容、形式及藝術表現手法來研究分析,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一)語言流暢,通俗易懂。竹枝詞是由民歌蛻化出來的,民間的口語、俚語皆可入詩,且極少用典,讀起來琅琅上口,雅俗共賞。清記錄王世禎《師友詩傳錄》中有一段話:“竹枝稍以文語緣諸俚俗,若太加文藻,則非本色矣”。說得很對,這是竹枝詞的一大特色。正是由於在竹枝詞里用了大量口語、俚語和地方鄉音,讀起來具有濃厚的鄉土風味和生活氣息。
比如舊北京有一種專賣胡梳墜什的小販,手提包裹或小木箱,經常在旅店門外高聲叫賣,音調極高,帶有腔板。有一首竹枝詞就把小販的叫賣詞入了詩。
叫賣出奇聲徹霄,街頭客店任逍遙。“胡梳墜什捎家走,十個銅元揀樣挑”。
後兩句把小販的叫賣詞,老北京話“捎家走”,“揀樣挑”,鮮靈靈地寫入詩中,令人感到親切、生動,小販形象躍然紙上。
居家不易是長安,儉約持躬稍自寬。最怕人情紅白事,知單一到便為難。
詩中的長安,指北京。知單,指請柬之類。清代北京,大辦婚喪事之風很盛,普遍市民們對此十分煩惱,見了“知單”便為難起來。這首竹枝詞以“為難”的通俗語入詩,生動地刻劃出百姓市民們無可奈何的心態。
杭州有一首寫賣水果的小販稱:
小步街頭日夕回,桂花栗子白楊梅。寄人檐下高聲喚:“六個銅元一大堆”。
一句叫賣聲入詩,街頭小販的形象活靈活現。
南昌有一首寫菜販的竹枝詞:
夜半嘔啞撥櫓聲,菜傭郭外聽雞鳴。青菘、碧蒜、紅蘿蔔,不到天明已入城。
詩明白如話,把賣菜小販起早搭黑地辛苦販運,寫得十分逼真。
芒鞋草笠去燒畲,半種蹲鴟半種瓜。郎自服勞儂自餉,得閒且摘苦丁茶。
這是江西山區的竹枝詞。蹲鴟,即芋頭。苦丁茶,是野生山茶。詩以一位青年勞動婦女口吻,敘說這對青年夫婦過著清苦的然而是自在的山區勞動生活。
在我國詩歌史上,有些文人不贊成詩中有俗語出現。嚴羽《滄浪詩話》中說:“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朱熹也說過:“要使方寸之中無一字世俗言語意思。”這種說法是片面的。竹枝詞正是以容俗為特色。歷代許多優秀的竹枝詞恰恰是淡語中有味,淺語中有情,俗語中含雅。
(二)不拘格律,束縛較少。民歌作者不太懂韻書上的規範,民間竹枝詞也多依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聲韻。劉禹錫最早作的九首竹枝詞,可以說沒有一首是符合規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