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元村[廣東廣州市增城區中新鎮下轄村]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中新鎮竹元村屬於客家村,現有人口400多人,80戶;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該村注重保持原有的客家民俗風貌,嚴格按照規划進行建設。

村情概況

拆除舊屋5間,對村內街巷全部實施硬底化建設,在屋前荔枝林帶鋪砌廣場磚,工程總量為4600平方米,並設定體育器械和百台石凳,為村民提供了一個健身休閒的場所;新建了2個水泥籃球場、圖書閱覽室和文化宣傳欄,大力推進改水、改廁工程,完成有線電視網路改造90戶,修建垃圾集中處理池,推進公共衛生保潔制度,為村民營造了安居樂業的優勢環境。

增城市新塘鎮竹元村全村種植“三月紅”荔枝有3000多畝,由於地處西福河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最適宜該品種的栽培種植。據竹元村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竹元村大力推行“三月紅”荔枝科學栽培管理和無公害生產模式,以提高荔枝的品質適應市場競爭,實施創品牌戰略,並註冊了“竹元涌”三月紅荔枝品牌商標。2005年,該村被列為廣東省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當地村民告訴記者,2007年,果農科學管積極性高,“三月紅”荔枝豐收比去年高出許多,達750噸,大量上市,批發價則在每公斤6元左右,來自福建、重慶、安徽以及廣州、東莞、汕頭、澄海等地的商家紛紛前來採購。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88戶,共有鄉村人口2949人,其中男性1457人,女性1492人。其中農業人口2854人,勞動力1180人。該村以漢族、傣族為主,其中漢族1786人,傣族787人,布朗族226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人,占人口總數的0.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77 人,參合率84%;享受低保26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5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757平方米,擁有教師23人,在校學生334人,距離沙河中學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94人,其中小學生334人,中學生16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2004年被縣評為青年文明村寨等。

基層組織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忙開、崗東、忙東、青海、那落、那落山、大擺、罵梅樹、忙嘎、回堆、邦協、忙勒、新村 垛火、忙開等15個村民小組。

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建設前農民人均純收入1215元,新農村建設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81元;人均有基本農田0.7畝;人均有經濟林果0.03畝;每戶有1院安居房、有688個科技明白人、有8個好的發展項目、有281個以沼氣為主的潔淨能源;有1個黨群致富聯合體,有1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15個新農村建設理事會;有8條進村入社硬板路;村級建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8個,有村容村貌整治規劃8個,有產業發展規劃14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能國差,產業結構調整難度大,複種指數不高,行不成產業化經營模式,半山區和壩區發展不平衡,貧困面大,發展步伐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鞏固甘蔗產業,生態化發展茶葉產業,以養殖小區方式推進養殖業發展,培育運輸業,最終實現村民收入增加,全村經濟發展。到20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4684萬元,每年遞增15.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000元以上,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根據這一總體目標,人口自然增長率嚴格控制在8%以內,基本實現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