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陽即景圖

端陽即景圖

《端陽即景圖》是中國明代畫家陸治的國畫作品。該畫為紙本設色,縱133.2厘米,橫 64.3厘米,上海博物館藏。《端陽即景圖》中坡石用淡墨乾筆疏疏勾出,然後重點刻畫萱草、蜀葵、石榴等花果。花葉均以勾花點葉法畫成,勾筆細勁如鐵線,而點葉則用筆較拘謹,但溫潤沉著。後部之石則僅以墨筆渲染造型,加以苔點,頗顯生機。整幅畫景物前後襯托,錯落有致,表現了端陽時節的江南風情。款署“嘉靖癸亥仲夏,包山陸治畫並題”,陸治時年六十八歲。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陸治 (1496—1576),字叔平,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因為居住在太湖的包山,號包山子,後隱居在支硎山中。他是吳門派大家文徵明的重要門生,詩、文、書、畫都有相當的造詣。“其于丹青之學,務出其胸中奇氣,以與古人角,一時好稱,幾與文先生埒”。在花鳥畫方面,與文徵明的另一個得意弟子陳淳同為明代大家;山水深受宋元人和文徵明影響而又能創立自己的風格。

作品簡介

《端陽即景圖》中坡石用淡墨乾筆疏疏勾出,然後重點刻畫萱草、蜀葵、石榴等花果。花葉均以勾花點葉法畫成,勾筆細勁如鐵線,而點葉則用筆較拘謹,但溫潤沉著。鈐“陸治之印”白文方印、“包山子”白文方印。陸治晚年清貧,居於支硎山下,種花自娛。若有好友佳客至,即設席花竹之間。此圖所畫即是端午節時陸治所植花木的芳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