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內容
本次申報的遺產名稱為“中國端午節”,由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及湖南汩羅市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市的“蘇州端午習俗”四部分內容組成,申報材料由三省聯合“打包”。去年10月,受文化部委託,湖北省代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遞交了申報表和相關材料。據悉,以上三省四地的“端午習俗”,已於2006年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10月4日,長江日報記者從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證實,湖北代表中國“端午申遺”成功,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首次躋身世界“非遺”名錄
端午節歷史
端午節迄今已有2500餘年歷史,它由驅毒避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吃粽子、龍舟競渡等,各地活動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歸縣、黃石市更具典型性。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申遺”工作以湖北為主體的原因。
“申遺”規定
按照相關規定,每個國家每年只允許向聯合國申報一個“非遺”項目,端午節在去年首次正式成為國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國去年惟一的世界“申遺”項目。
此前,我國的崑曲藝術、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和蒙古族長調民歌等四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已先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三省四地的端午習
中國端午節“申遺”,緣何“三省四地”聯合打包?
端午節習俗分布於中國境內以及海外華人生活的區域,重點地區在湖北省秭歸縣、黃石市、湖南省汨羅市、江蘇省蘇州市等。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核心主題一樣,即驅瘟、除惡、消災、祛病。
秭歸屈原故里——一個端午三次過,五月初五小端午掛菖蒲、艾蒿,飲雄黃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龍舟競渡;五月二十五末端午送瘟船,親友團聚。尤為獨特的是,秭歸農民自發組織騷壇詩社,於端午時吟詩唱和,四百餘年傳承不息。
黃石——西塞神舟會以製作神舟、唱大戲、祭祀、巡遊、送神舟下水等活動為主,從農曆四月初八佛祖誕生之日舉行龍舟開光,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會期,整個活動歷時40天,是目前國內端午節時間較長的祈福和祭祀活動。
汨羅江畔——一般從五月初一開始,十五結束。沿江一帶除了辦盛宴、吃粽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外,還有雕龍頭、偷神木、唱讚詞、龍舟下水、龍頭上紅、朝廟、祭龍和祭祀屈原等特殊風俗,這些民俗儀式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留下了如“寧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等許多端午民謠。
蘇州——紀念的是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佩戴香包、貼端午節符剪紙、懸鐘馗為其主要習俗。蘇州舊時端午節還有掛鍾馗像驅鬼、喝雄黃酒強身的習俗。
中韓端午民俗不同
韓國“端午祭”2005年已被公布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中國端午節再“申遺”能否成功?省非遺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不會有影響。中國端午節“申遺”有成功把握。
韓國申報“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話是“端午節原本是中國的節日,傳到韓國已經有1500多年了”。有人擔心我們申報端午節在後,其成功的可能性“會不會大打折扣”?
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是從釀製神酒開始,民俗活動包括官奴假面戲、農樂競賽、鶴山奧道戴歌謠、拔河、摔跤、盪鞦韆、漢詩創作比賽、射箭、投壺等,多為民眾娛樂活動;而中國端午節主要是以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為主,民俗活動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兒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驅毒辟邪。韓國的“江陵端午祭”有著一套完整的、與中國端午節既有關聯性又有差異性的民俗活動。而且“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具有“共享性”,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曾先後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亞塞拜然木卡姆”為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中國申報的“新疆木卡姆”也再次得到了批准。
積極意義
本次“申遺”的積極意義在於,有望喚起民眾對祖先創造的文化形態和價值觀念進行重新思考;有望促使搶救和保護科學化、規範化。這是一件好事,如能成功,我們當為之歡欣。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以當今社會的浮躁來預期,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上述“喚起”、“保護”,其作用可能是非常相對的。
引發的思考
即便“申遺”之後,筆者還有一種擔心,那就是把申遺當作功利之舉———搶救保護的興趣遠不如開發利用的興趣高,其文化載體純被當作吸引客源、發財致富的金字招牌。與其申遺成功,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成了變味的“搖錢樹”?卻沒有在普通百姓心裡紮下根,那這樣的“遺”不“申”也罷。
江陵端午祭的獨特祭祀方式
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基礎是韓國的傳統信仰,其中薩滿教(韓國稱巫教)信仰是最突出的特點。現在這個節日的儀式表演主要有三類:祭祀儀式表演、巫堂(薩滿)表演、面具戲劇表演。它們是最鮮明的,也是被廣泛接受的江陵端午節祭祀活動的文化特徵。這個活動從山神祭祀開始,以驅趕魔鬼的活動結束,其中還有各式各樣的儀式活動,如有薩滿表演的山神祭祀。山神祭祀結束時,參與者要在江陵舉著牌匾和作為神靈棲息的樹遊行。五月初七晚上有送神儀式和驅鬼,其中牌匾、紙花都被燒掉,送往神靈居住的地方。人們向神靈鞠躬,向他們祈禱富有和運氣。這些活動是在不斷吸收民間傳說、佛教和儒家因素下積累而成的。江陵端午祭的核心是巫堂祭祀,它主要為巫舞表演,韓國學者認為,這些表演是把民間傳說帶人現實世界的一個渠道。
江陵端午節祭祀是一個充滿地方特色的節日活動,這一點僅從薩滿祭祀儀式同其他地區此類文化現象的比較上,就可見一斑。在江陵端午祭的薩滿(韓國稱巫堂)祭祀儀式中,這裡的薩滿與首爾、仁川的很不同。其一,供祀方式不同。這裡只有神靈牌位,上寫大關嶺國師城陛之神位、大關嶺國師女城陛之神位。神位上其餘的部分就是鮮花。而首爾、仁川地區沒有神位,都是神靈畫像,鮮花也不擺放在神靈位置上;其二,儀式形式不同。首爾、仁川的儀式是降神形式,每個表演者都有薩滿祭祀對象前來附體於祭祀者的各種表演。這裡的薩滿一般不降神,只是表演歌舞。有的甚至就是唱傳統民歌;其三,服裝不一樣。在這裡一般的薩滿由於不降神,並不經常換服裝。在首爾、仁川的薩滿,換服裝就等於更換神靈身份一樣,換言之,神靈不同是通過服裝替換來表現的。在江陵基本沒有了這個形式,服裝基本不變。同時這裡的薩滿還頭戴白花,表示巫女的身份;其四,主要薩滿的巫術技術不一樣。江陵端午祭的主要薩滿降神時是用嘴咬盆,盆是在一個裝著神具的架子中央。因此整個架子都被她咬起,力量很大。然後幫手們從架子中撤出盆,薩滿仍舊咬著它不放。一個巫女與她對唱,反覆詢問各種事情。表演昏迷狀態的薩滿應答著,觀眾不斷往她叼著的盆中送錢,祈禱。這是整個儀式最熱鬧的情景。而首爾、仁川的薩滿有踩鍘刀表演,這裡沒有此類表演;其五,觀眾祈求薩滿幫助的形式不一樣。首爾、仁川的觀眾是交錢上香、叩頭,這裡是交錢燒紙。薩滿把燃火的紙片上揚,最後變成灰片高高飛揚,以示吉祥。
韓國“申遺”對我國保護文化遺產的啟示
2006年5月25日,文化部部長孫家正明確了中國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並表示國家將把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將定為全國“文化遺產日”。傳統節日將被列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
這自然讓人想起前2004年韓國申請端午節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國內引起的強烈反響。2005年11月25日巴黎傳來韓國“江陵端午祭”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訊息時,雖然國人已經明白這並非“搶注”了中國的端午節,但對韓國此舉,情感上國人仍然感到“難以接受”,並由此對中國的文化遺產保護機制提出了反思。這次文化部以肯定的口吻明確了文化遺產保護意向,尤其強調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讓國人感到了一絲欣慰。
事實上,韓國令中國人震驚的“申遺”舉動並非橫空出世,它的文化遺產保護從1962年就開始了。正是在該國經濟開始起飛的1962年,韓國頒布了韓國的第一部文化遺產保護法《文化財保護法》,明確提出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問題。也就是說,被韓國人津津樂道的經濟成長期—“漢江奇蹟”(1962一1980年,人均GDP由87美元增加到1510美元)的開始,就伴隨者對自身民族文化傳承和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覺醒。早在1967年,江陵端午祭就成為了韓國的國家文化遺產,被定為第十三號無形文化遺產國寶,而2005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則是在所謂全球化的時代,在其成為經濟強國之後,昭示其文化實力(軟實力)的動作。
其實韓國的這種覺醒也是跟其鄰國相對比而產生的。享譽世界的韓國泡菜,當年就是由日本人率先推向國際市場的,而這引起了韓國人當時痛心疾首的大規模反思,隨後便加大了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再看看日本,1950日本的《文化財保護法》,其意義實際上是強調文化遺產的精神文化層面的意義。其實,日本的文化遺產的保護是一個跨越百年的系統工程。日本早在1871年,即其現代化的初始階段,就制訂了第一部有關文化財保存的條例《古器舊物保存法》。隨後,在1897年和1929年政府又分別頒布了《古社寺保存法》和《國寶保存法》。由此看來,這種文化遺產的保護傳統也是伴隨者日本的現代化進程,並且一如既往。
國際視野能夠讓我們看到我們需要加強的地方。實際上,根本的問題在於經濟崛起的中國在21世紀是否有意識、有信心和有能力傳續自身的文明,打造利於國家發展的軟實力。在中國融人全球化、與國際接軌的時候,如何承繼自身的文明傳統從來就是一項重要課題,而其中,中國能否產生健康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則相當關鍵。
從韓國和日本這兩個亞洲現代化進行得較好的國家來看,現代化本身就伴隨著對自身文明傳統的不斷確認和自我認定,而並不一定就是對自身傳統的無條件全盤否定。實際上,整個20世紀,中國都是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走過來的,而21世紀我們需要加強的,恰如有論者所言,乃是重新對自身文明進行肯認,對民族體的自我意識進行張揚。而在具體的層面,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文化遺產的保護。其實,無形的文化遺產比有形的文物遺址更難保護,而對後者的保護本身也是為保護無形之物,即保護整個文明本身,在這個意義上看,諸如節日、民歌等“非物質遺產”的保護,確實意義重大,直接關係到文明的復興問題。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