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事件經過
知乎女神詐欺,一個男人,借用一個美女頭像,在知乎編了一些雞湯故事,騙到手十幾萬真金白銀。知乎女神竟然是男子,聲稱患心臟病詐欺網友捐款7萬元。知乎女神童瑤自稱高校女大學生,患心臟病無錢醫治,利用網友同情心騙捐善款7萬,然而近日網友爆料該女神竟是男子,在知乎上有兩個完全不同的賬號。
反思

說實話,此事確實令知乎一貫向外界展示的理性、高冷形象難堪。但混跡知乎多年的用戶對此不該過分驚訝。知乎的口號是“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但硬貨派與抖機靈派一直斗得難解難分。用戶中多少為知識而來,又有多少為姿勢而來,一時也未可知。
不過,由一起詐欺便宣布“早就看穿知乎”的人,也未免有點猴急了。再高冷的社區也是由人組成的,而人的先天心智結構決定了他不可能時刻都理性。人首先是由情感驅動的,故事永遠比數據更能打動人心,騙子都深諳此道。
在網上,摳腳大漢偽裝花季少女的故事早已不是第一次了。童瑤不過又一次驗證了“你永遠不知道網路的對面是一個人還是一條狗”的名言。我們每天在網路上會遇到很多人,幾乎每個人都靠講述故事建立自己的虛擬人格。每回答一個問題,每曬一張圖片,都為自己的虛擬人格增加一點履歷。
我們希望他人相信自己的虛擬人格,也天然地相信他人的虛擬人格。還記得那個賣書賣成騙子的康夏嗎?他利用網友願意相信正能量、小清新的心理行騙,結果讓相信他的人飽受嘲笑。
我們應該從這樣的故事中得到怎樣的教訓?絕不是放棄對網路陌生人的信任,因為信任讓網路和世界變得美好,降低了溝通和交易的成本,信任是寶貴的財富。
最恰當的應對,不是老死不相往來,而是讓騙子付出慘痛的代價,並使行騙的代價廣為人知。知乎網友對童瑤的扒皮、報警,和之前全網圍毆康夏的故事,會讓仿效者三思。讓法律懲治騙子,讓我們繼續信任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