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童月娟,原名萬秀英,浙江杭州人。最初學習京劇,後成為京劇演員。1929年,她離開杭州前往上海發展,在接受戲劇訓練後,參與平劇演出,不久轉為話劇演出與幕後製作。1931年,製作並演出新劇《不愛江山愛美人》,因為廣獲好評,受到上海演藝界矚目。也因為此劇,她踏入上海影壇,並擔任女演員,與李麗華、白光、阮玲玉同為上海三四十年代少數電影女演員之一。
1933年與張善琨結婚,主演新華創業作《紅羊豪俠傳》。1934年,於童月娟幫助下,張善琨籌組上海新華影業公司。在上海新華影業公司時期,童月娟與張善琨製作多部電影,內容涵蓋平劇改編,如《紅羊豪俠傳》。愛國電影如:《新桃花扇》、《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雷雨》及部分商業電影如:《王老虎搶親》、《離恨天》。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迫於現實,退居第二線的上海新華影業公司負責人張善琨與童月娟仍帶領周曼華、李麗華、陳雲裳、陳娟娟等知名影星參加日本軍方或汪精衛政權轄下的各種“東亞共榮”活動。即使如此,童月娟於二戰期間仍以“梁瑞英”假名,參與國民黨於上海的“反日”地下組織。
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參加拍攝《博愛》、《第二代》、《家》等影片。1946年,因為國共內戰等因素,親國民黨的童月娟與張善琨連袂前往香港繼續發展,並在香港定居。1947年,童月娟與丈夫先後參與或重組香港永華影業、新華影業、長城影業。其中,香港新華為2000年代仍相當知名新華傳媒前身。50年代初期,兩人合作組成的影業公司出了《蕩婦心》、《血染海棠紅》、《月兒彎彎照九州》、《瓊樓恨》、《王氏四俠》、《一代妖姬》等商業電影。這幾部甚為賣座的片子,她不但擔任統籌監製等工作,也偶爾客串演出與指導。
1957年,張善琨去世,童月娟返回並接手香港新華影業。之後十數年,童月娟掌管的新華仍製作出產多部如《盲戀》(李麗華、羅維、鍾情主演)、《青城十九俠》(蕭芳芳主演)、《黑鈕》和《碧血黃花》等知名影片。這裡面,描寫國民黨早期組織同盟會“黃花崗事件”的《碧血黃花》,甚至到1980年代後期,仍常於台灣各家無線電視播出。也因為她的製片成就,她於1969年的台灣電影金馬獎中,獲得“特別製片獎”。1973年當選港九影劇自由總會主席,後任台灣僑務委員會委員。
1994年,在第31屆電影金馬獎中,童月娟獲得了“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她對於上海、香港、台灣等地的電影貢獻。
1993年,在辭去港九自由影劇協會主席之後,童月娟隨即移民加拿大。因為政治理念,童月娟一直拒絕返回上海、杭州或私人探親等事宜。因為年邁,她不得不從加拿大返回上海,接受在滬親友照料。不久,即於2003年1月6日因心臟病去世於上海博愛醫院,享年89歲。
晚年
1993年辭去長達20年的港九自由影劇協會主席之後,童月娟隨即移民加拿大。因為政治理念,童月娟一直拒絕返回上海、杭州的官方邀請,或私人探親等事宜。因為年邁,她不得不從加拿大返回上海,接受在滬親友照料。不久,即於2003年因心臟病去世於上海博愛醫院,年89歲。
因為童月娟生前立囑要安葬在自由地區的台灣,並與丈夫張善琨同葬 ,因此在上海、香港、台灣及加拿大等地舉辦追思會後,她被家人及影壇好友安葬於台北陽明山的原本張善琨墓園。而其墓園,正是她於廿年前親自設計與規劃。
電影作品
監製
一見鍾情 (1958)
百鳥朝鳳 (1959)
百花公主 (1959)
碧水紅蓮(1960)
多情的野貓 (1960)
古墓俠侶(1961)
萬劫孤兒(1961)
鳳鳳 (1965)
浪淘沙 (1966)
挑女婿 (1967)
真假太太 (1971)
仙妻 (1971)
頭條好漢 (1971)
黑巷 (1972)
奪命拳王 (1972)
山東老大 (1973)
濟公活佛 (1975)
約會在早晨 (1976)
碧海情天 (1978)
龍威山莊 (1978)
心酸酸 (1980)
六合八法(1980)
我從山中來 (1980)
佳期鬧翻天 (1980)
摧花者死 (1983)
一脫求生 (1984)
製片
海棠紅 (1955)
鬼新娘 (1972)
演員
新桃花扇(1935)
紅羊豪俠傳(1935)
桃源春夢(1936)
青年進行曲(1937)
潘金蓮(1938)
離恨天(1938)
白蛇傳(1939)
琵琶記(1939)
雙珠鳳(上下集)(1940)
王老虎搶親(1940)
春風回夢記(上下集)(1941)
碧海青天(1941)
家(上下集)(1941)
博愛(1942)
霓裳恨(1943)
第二代(1943)
奮鬥(1944)
月兒彎彎照九州(1952)
銀海千秋(1953)
海棠紅 (1955)
梁山伯與祝英台(1964)
出品人
黑手金剛 (1974)
約會在早晨 (1976)
碧海情天 (1978)
佳期鬧翻天 (1980)
荷葉蓮花藕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