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綸[明朝名臣、藏書家]

章綸[明朝名臣、藏書家]
章綸[明朝名臣、藏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章綸(1413年-1483年4月28日),字大經,溫州樂清(今樂清雁盪山北麓南閣村)人。明朝名臣、藏書家。 正統四年(1439年)章綸登進士第,官授南京禮部主事。景泰年間升任禮部儀制郎中。因“性亢直,不能偕俗”、“好直言,不為當事者所喜”,在禮部侍郎位二十年不得升遷。成化十二年(1476年),章綸辭官回鄉。 成化十九年(1483年),章綸去世,年七十一。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獲贈南京禮部尚書,諡號“恭毅”。著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章綸於明成祖永樂十一年(1413年)出生在溫州樂清。其祖先原為樂清北閣吳氏,後出繼南閣章氏,遂以章為姓。正統四年(1439年),章綸登進士第,獲授南京禮部主事。

景泰初年,章綸被召回任禮部儀制郎中。章綸見國家多有變故,經常慷慨上書論事。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總共達一萬餘言。也先議和後,章綸請求全力修整武備,以待將來之變。宦官興安請代宗修建大隆福寺,建成之後,代宗將臨幸該寺,章綸與河東鹽運判官楊浩均上疏勸諫,代宗便取消前往的計畫。章綸又因發生災異,請求尋找導致災變的原因,用語非常懇切。

抗議復儲

章綸造像 章綸造像

景泰五年(1454年)五月,諫官鍾同上奏請求復立儲君(即明憲宗朱見深)。兩天后,章綸也上疏陳述修德消災等十四項建議。主要為:“宦官不可干預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竊事權,後宮不可盛行聲色。凡陰盛之類的事,請都禁止。”他又說:“孝悌是百行之本。願陛下退朝之後朝見兩宮皇太后,修問安視膳食之儀。上皇(明英宗)君臨天下十四年,是天下之父。陛下曾親受冊封,是上皇之臣。陛下與上皇,形雖異體,實同一人。臣伏讀奉迎上皇回宮的詔書說:‘禮惟有加尊而不能降低,義則以卑來奉尊。’望陛下履行這一諾言,或者在初一、十五,或者在節日元旦,率領群臣在延和門朝見上皇,以示兄弟之情,這實是天下的至願。還要請恢復汪皇后中宮的地位,以正天下之母儀;恢復沂王儲君的地位,以定天下之大本。這樣則和氣充盈,災異自消。”

奏疏呈入後,代宗大怒。當時太陽落山、宮門已經關閉,代宗於是命將聖旨從門縫中傳出,立即將章綸和鍾同逮入詔獄。他們受到慘酷的拷打,逼迫他們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宮(上皇住地)的情況。二人瀕臨死亡,但終無一語。正好颳起大風,飛揚的塵沙使白晝變暗,案情稍得緩解。代宗令禁錮他們。次年,杖打廖莊於宮門之下,並封杖到獄中杖打章綸、鍾同各一百下。鍾同竟被打死,章綸仍長期關押。

酬賞前功

英宗復位後,郭登說章綸和廖莊、林聰、左鼎、倪敬等人都因直言而忤逆了時政,宜加以表彰和提拔。英宗於是立即釋放章綸。英宗命內侍宦官尋找章綸先前的奏疏,但找不到。內侍從旁背誦了幾句,英宗嘆息再三,升章綸為禮部右侍郎。

遠處南國

章綸塑像 章綸塑像

章綸雖因具備大節被英宗所重,但他性格仍剛直如故,不能隨俗。石亨貴幸之後,召公卿去飲酒,章綸推辭不去,又多次與尚書楊善論事意見不合,石亨、楊善便一同貶低章綸。章綸於是被調到南京禮部,又在那裡改調到吏部。

明憲宗即位後,有關官員根據遺詔請求憲宗舉行大婚。章綸說:“先帝山陵尚新,年號還沒改,先帝逝世百日即改行吉禮,心中能自安嗎?陛下登基之初,應當以孝治天下。三綱五常實根源於此,請待來春之後再舉行。”他的建議雖然不被採納,但天下都很敬重他的話。

成化元年(1465年),兩淮鬧饑荒,章綸上奏救荒四條建議,都被批准了。

成化四年(1468年)秋,章綸的兒子玄應冒名考中會試。給事中朱清、御史楊智等人因此彈劾章綸,憲宗命侍郎葉盛調查。

成化五年(1469年),章綸與僉都御史高明考察百官,二人意見不合。奏疏呈上後,章綸又獨自上奏說給事中王讓不參加考察,並且說高明剛愎自用,自己的意見多不見贊同,請求將他與高明一同罷免。他的奏章都下到葉盛等人手中。於是王讓以及參加考察的諸臣連著上書彈劾章綸。章綸也多次上疏請求罷免。憲宗不聽。後來葉盛等人查出玄應確實是冒名。憲宗寬宥了章綸,而他所奏的其他事情,也都不問。不久,他又轉調禮部。溫州知府范奎被彈劾調官,章綸說:“溫州是臣的故鄉,范奎大得民心。他解官之日,士民三萬人哭泣攀著車轅,留了十八天才得離去。請求讓他回任,以安慰民望。”奏章下到有關部門,竟被擱置。

告老而終

戲曲形象 戲曲形象

章綸為人戇直,屢次直言進諫,始終不為當權者所喜。他任侍郎二十年,不得升遷,以年老請求離去。

成化十三年(1477年),在家鄉南閣建祖先祠及學校,築藏書樓。

成化十九年(1483年)三月二十三日(4月28日),章綸逝世,年七十一。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章綸的妻子張氏呈上他的奏稿,並請加恩,憲宗嘉獎嘆息。七月,憲宗追贈章綸為南京禮部尚書,諡號“恭毅”,授予他的一個兒子為鴻臚寺典簿。 朝廷為表彰其德行,特立“會魁”、“尚書”牌坊。

個人作品

著作

章綸著有《章恭毅公集》(又作《拙齋集》)、《困志集》。 《皇明經世文編》卷47輯有《章恭毅奏疏》一卷。

藏書

章綸少嗜學,晝夜誦讀不倦。聚書數萬卷,成化十三年(1477年)建“藏書樓”於宅西空地,所藏自六經子史以至星曆醫卜,皆搜羅 。又有藏書、讀書之所名為“馬嶼書堂”,為雁盪山南閣八景之一。

人物評價

王文:書生昧朝體,乃有膽氣。 ( 《 名山藏 》引)

朱瞻墡:我朝作養士大夫垂百年,乃得好人如卿者。 ( 《南京禮部左侍郎章恭毅公傳》引)

何喬新:章公恂恂和易,與人語,開口見肺肝,對客毎嘯詠為樂,人不知其剛也。至其臨大事,決大議,它人侷促若轅下駒,公奮然爭之,不以禍福為顧慮,孔子所謂仁者必有勇,若公非耶?昔陳宜中指斥權奸,直聲聞天下,至其晩節,乃阿奸相求進,蓋更變而氣餒矣。宜中與公皆溫人,然公在獄三年,日與死伍。及得出,讜言勁氣,不少挫,視宜中為何如,嗟夫!世常謂古今人不相及,豈其然哉!豈其然哉! ( 《南京禮部左侍郎章恭毅公傳》)

劉吉:綸為人質直坦易,與人交,表里洞達。少好學,至老讀書不廢。然性執泥於世務,不盡通,若其忠節炳然,則為世所敬仰雲。 ( 《大明憲宗純皇帝實錄》)

尹直:漢汲長孺(汲黯)之剛直、宋魯宗道之骨鯁、杜祁公(杜衍)之勁氣直節,以公方之,亦奚媿哉。 ( 《禮部侍郎章恭毅公神道碑銘》)

謝鐸:公立朝大節,赫赫在人耳目。……公自少輒嗜學,不事家人生產,嘗截枯竹,繼晷晝夜誦不休,……公性質直坦易,與人無貴賤疏戚。一笑之間,洞見肺腑。至其臨大事、決大議,則凜不可奪。……然至論立朝大節,未嘗不以公首稱。於乎,歲寒乃見松柏,我國家承平之治,至宣德、正統而極,極熾而豐,大小之臣,方仰承德意,以將順頌美於不暇,所謂憂治世而危明主者,已絕無而僅有,蓋於是得二人焉,曰翰林學士李公時勉(李時勉)、曰翰林侍講劉公球(劉球),至於景泰之季,而公實繼之。公以二聖之恩,克保晚節,已上媲學士公於無愧。故雖不必若鍾侍御(鍾同)與劉侍講公之死,然究其所至,固非嘗試而幸成者,則其於廖(廖莊),蓋已有光矣。於乎,公固一代之偉人也哉。 ( 《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左侍郎贈南京禮部尚書謚恭毅章公綸墓志銘》)

李東陽:當景泰時,顛危甫定,而邦本遽揺,於是有章公者,以儀制郎中言復儲事,坐與鍾恭愍公同通下錦衣衛獄,備極考訊。又與廖恭愍公莊同賜杖,鍾竟死、廖亦遠謫,而公獨在縲紲,幾死者亦數矣。……方其職在一司,秩不過五品,開口攘臂,論國家大計,雖身困言屈,一時天下皆知有所謂名義、所謂風節。以至於英祖之光復、憲皇之顯紹神功、聖德鏗鍧,炳耀於天地間,而公之身,及際其盛。後雖遠處南國,亦隱然為天下重。 ( 《章恭毅公年譜序》)

邵寶:論名臣,於正統、景泰間,劉忠愍(劉球)敦君臣大義,章恭毅明國家大紀,於肅愍(于謙)建社稷大功。皆願為執鞭而不可得者。 ( 《 玉堂叢語 》引)

唐樞:自惕警己巳,縉紳稍稍精神,傑者輩出,人思奮於政矣。本朝治體一大機括,於群公介之,他未暇論。 ( 《 國琛集 》)

項篤壽:章恭毅之與廖忠愍(廖莊)、鍾恭愍(鍾同)皆古之遺直與。抗議復儲,九死不悔。昔有三仁,其近之矣。 ( 《 今獻備遺 》)

林時對:本朝一代偉人,皆吾浙產也。……氣節則有慈谿陳文定敬宗(陳敬宗)、樂清章毅綸、太平謝文肅鐸(謝鐸)、鄞縣楊康簡守隨(楊守隨)、嘉善魏忠節大中(魏大中)、餘姚黃忠端尊素(黃尊素)、會稽章都諫正宸(章正宸)。 ( 《 荷牐叢談 》)

查繼佐:雖然,三公正氣亮節,雲日為昭。或雲(章)綸、(廖)莊晚節近貨,以是來群議,非全瑜。按恭敏卒不能殮,恭毅不赴亨公宴,所云君子有異議,不必確論。 ( 《 罪惟錄 》)

張廷玉:直言敢諫之士,激於事變,奮不顧身,獲罪固其所甘心耳。……乃至戴綸諫遊獵,陳祚請勤學,鍾同、章綸、廖莊倡復儲,倪敬等直言時事,皆用賈禍。忠臣之志抑而不伸,亦可悲夫。 ( 《 明史 》)

親屬成員

•妻子

張氏,在章綸死後向明憲宗獻其奏疏。

•兒子

章玄應,章綸長子,官至廣東布政使。

章玄會,章綸次子,曾任鴻臚寺主簿。

史料記載

《椒邱文集·卷二十·南京禮部左侍郎章恭毅公傳》

《懷麓堂集·卷六十二·章恭毅公年譜序》

《國琛集·卷上》

《今獻備遺·卷二十一》

《國朝獻徵錄·卷三十七·通議大夫南京禮部左侍郎贈南京禮部尚書謚恭毅章公綸墓志銘》

《明名臣琬琰續錄·卷十一·禮部侍郎章恭毅公神道碑銘》

《名山藏·卷六十三》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傳第五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