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
章竹君教授1959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化學系,後在西北大學任教。1979年後在陝西師範大學任教,1996年後同時在西南師範大學任教。1985年晉升教授。1991年享受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特殊津貼。199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還被聘為南京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化學部第四屆和第五屆評議組成員、化學計量學及化學生物感測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現代分析科學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委員、陝西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陝西省化學會常務理事,兼任《分析化學》、《分析科學學報》、《分析試驗室》、《冶金分析》及《岩礦測試》等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編委、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客座教授、美國紐約科學院高級成員。從1992至今連續8屆被選為歐洲光導纖維化學感測器和生物感測器常設指導委員會委員。
科研成果
章竹君教授長期從事分析科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其領域涉及分離科學、微量化學、分子發光光譜、光導纖維化學和生物感測器、臨床化學等。在教學方面,為大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開設過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化學分析法、高等分析化學、現代光學分析、現代電學分析、分離科學、分析化學中的溶液平衡、誤差理論、化學和生物感測器等課程,已培養了120名碩士研究生和21名博士研究生。他嚴謹治學,在教學工作中始終堅持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一貫注重嚴謹的組織教材、認真的撰寫講稿、努力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更新和充實教學內容。他蒐集了國內外大量課程教學提綱,多種版本教材,多種考試試題,進行比較、研究,結合我國高等師範院校的特點,制定研究生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體現出信息量大、內容新穎的特點。他面對學生啟發他們的思維活動,對某個有爭議的論點,他會把不同學者的見解、觀點都展示在學生的面前,進行對比,和學生一起討論,使課堂教學扣人心弦,實現了師生同時交融的雙邊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他語言生動,引經據典,妙趣橫生,使課堂氣氛顯得十分生動活潑,聽者興趣盎然。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創新水平,培養具有國際水平的創造性人才,他從改革課程設定、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入手,提出研究生專業課應以原版教材為主,教師授課部分用英文並過渡到全部用英語教學;提倡研究生用英語撰寫專題報告和研究論文,鼓勵他們科研選題以國際前沿攻堅課題為主展開。他還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激發他們的民族責任心和自豪感。
章竹君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分析、光學生物感測器、抗癌細胞毒細胞的細胞發光免疫分析、無損,在體,實時分析系統、納米粒子感測器及其在癌細胞及病原微生物檢測中的套用、微陣列感測器晶片、免疫晶片及晶片實驗室的研究、生命信息及其傳遞的實時監測等。曾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7項;國家“十五”重大專項課題2項,教育部重點項目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重慶市重大項目1項和其它橫向項目多項。研究成果已獲5項歐美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有10項研究成果獲部委或省級獎。其中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兩次,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兩次、二等獎三次、三等獎兩次。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51篇,其中在SCI源刊上發表論文249篇。主撰《環爐技術及其在環境分析中的套用》專著一部。合編《分析化學前沿》(科學出版社,1991)、《21世紀的分析化學》(科學出版社,1999 )、《生命分析化學》(科學出版社,2006)、《分析化學新進展》(科學出版社,2002)、《分析化學的明天》(科學出版社,2003)、《Advances in Biosensors, Vol. 4: A Chinese Perspective》(JAI Press Inc.(USA).1999)、《Advance in 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ASTM, Philodaphia,1985)等專著七部。
所獲成就
章竹君教授是一位傑出的學者,他睿智、勤奮,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對真理執著追求。他辛勤工作在學科發展的前沿,涉足於一個又一個具有重大學術意義和套用價值的研究領域,並多有卓越的建樹。他是最早在我國開展化學發光分析的學者,曾建立了40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化學和生物發光新方法,提出了電位溶出化學發光分析和電生試劑化學發光分析新技術,並成功地用於多種藥物的測定,藥物蛋白反應的研究和環境毒物及藥物在動物體內實時、在體檢測。開展了高效液相色譜及毛細管電泳化學和生物發光檢測器的研究並成功地用於多種複雜藥物的快速分析。在發光免疫分析方面,完成了LAK細胞、TIL細胞、LICC細胞等抗癌細胞毒細胞的發光免疫分析;提出並發展了偶合反應化學發光酶免疫分析的新方法,自由基生物發光反應的研究,分子印跡-化學發光分析研究。化學發光感測器的研究,快速化學發光分析方法和儀器研製等,研究工作己進入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在化學發光分析領域發表論文的篇數(SCI源刊)居全世界第一。
從1982年開始他還對光導纖維化學和生物感測器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研究,建立了各類感測器回響的理論模式,研究了多種感測膜基質如LB膜、聚合物膜和脂質膜的膜結構和傳質動力學,實現了各種分子識別物質在這些膜基質上的固定化,闡明了感測膜的感測機制,並完成了用於生命科學研究和環境監測的41種感測器的設計,這一項目所取得的各項成果,既是這項新技術創立和奠基的主要文獻,也是這一技術迄今為止發展的各個階段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國內、國際化學界公認對這一新技術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貢獻。曾應邀在美、加、法、德、日、意、俄、烏、比、荷、波、奧等國及國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山西大學、同濟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處講學。
在微陣列感測器晶片、免疫晶片及晶片實驗室的研究方面已完成了十幾種化學發光感測器晶片的研究。結合特異性分子識別(如酶識別、動植物組織識別、抗體或抗原識別、分子印跡聚合物識別等)、微固相萃取分離、化學發光和生物發光反應及成象等技術,設計了多種用於殘留農藥、食品添加劑及自源性興奮劑快速檢測的微陣列生物感測器晶片和微流控生物感測器晶片以及相應的微型檢測儀器。
設計和製備了多種無機的、有機的和無機的-有機雜化的螢光納米粒子,在其表面固定上分子識別物質(如抗原、抗體、酶、配體等)構成在細胞壁上或細胞內具有特異性分子識別功能的納米粒子感測器。他們能在細胞內外對待測物質進行特異性識別,用特定波長的光激發,便可在近場顯微鏡上得到細胞的螢光成象,實時地和動態地監測細胞內蛋白質-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追蹤細胞內所有基因的表達,蛋白質在細胞內的定位、修飾、運動和降解;各種酶活性的變化等。現已用於免疫分析和癌細胞及病原微生物檢測。由於它具有多光子發射的特徵,靈敏度有較大的提高。
發展新的原理並研究建立有效而實用的原位(in situ)、在體(in vivo)實時(real time)及多元參數測定系統,是新世紀分析化學發展的主流之一。章竹君教授聯合微型(50微米)光纖感測器探頭,微透析取樣,多維光譜解析技術,毛細管電泳及化學和生物發光檢測,自動控制和軟體設計等,建立實時監測藥物、毒物及微量元素在活體內的代謝過程。原位、線上植物營養診斷系統及用於環境污染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遷移轉化研究,建立起生態體系研究的實時分析系統。
章竹君先生是一位受人尊敬和愛戴的師長,他幾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材。他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及人格魅力感召學生,引導學生進入崇高的人生境界;他以自己淵博的學識和深邃的思想將學生帶入神聖的科學殿堂;他又以大海一樣的博大胸懷熱情鼓勵學生進步,盡心盡力提攜學生髮展。1985年被評選為陝西省優秀教師,1995年被評選為陝西省優秀博士生導師,1998年被評選為全國優秀教師。1999年被授予曾憲梓教育基金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