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渡古村簡介
章渡村距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4公里,位於紅色旅遊線路上,原章渡鎮有一千多年歷史,古有“西來一鎮”之稱。境內吊棟閣,民間又叫“江南千條腿”,在力學、建築學、美學和民俗學上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章渡老街建於明代中葉,是我縣現存最長的老街。背倚美麗的藍山,李白詩云“藍岑竦天壁,突兀如鯨額”,山間聳壁祠,香火旺盛,山下是碧波蕩漾的落星潭、安吳渡。清代詩人洪亮吉在《雨霽自落星潭上藍山》詩中贊到:“藍山新霽後,飛瀑下如龍。引言一行鷺,扶人百尺松。古懷殊落莫,石屋暫從容。又復蕭蕭雨,前峰翠益濃”。
沿著一條古道終於來到被稱為“江南千條腳”的吊腳樓。那些房子,懸空建在青弋江邊,只是用幾根木柱支撐著,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它們依然挺立在青弋江邊,除掉有幾根柱子是用新的紅磚支撐著,大多數還是本來的面貌。沿著石台階走到江邊,才見到許多遊人在此處拍照,觀賞。青弋江的水很淺,但水流卻很急,那清清的江水中生長著許多綠綠的水草,借著水流在翩翩起舞,仿佛在歡迎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遊子。不遠處有一個木橋,橋上有人朝這邊走來,估計也是遊人。
街面很窄,是由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的,街道兩邊是清一色的木質結構的樓房,其中一邊沿青弋江用木柱凌空駕閣的方式,古稱吊腳樓,也稱吊棟閣。由於此建築一戶接一戶,綿延一、二華里,所用木柱逾千根,故稱“江南千條腿”。我們走下台階,見臨江居室的外牆在窗台以下都是雙層,外層為固定的欄桿,內層為活動的板壁,據說夜晚納涼時可以將活動的板壁取下,這時陣陣涼風便穿過欄桿吹進室內異常清涼,十分舒爽。看著雖然破敗但依舊整齊的房屋,作為碼頭的章渡昔日水運的繁忙商業發達貿易興旺的景象可想而知。
章渡是一個古老的集鎮,有人說章渡像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這個比喻真是恰當,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章渡能不老么?章渡真的老了,沒有了碼頭的作用,它是很難煥發昔日的光彩了,但這有何妨?老街不是還在?吊腳樓不也還在?章渡的茶乾不還在流傳?
更前面有幾家門上掛著一把生鏽的大鎖,人去樓空,蕭條凋敝的不成樣子,據說有好些都已搬到新街去住了,偶爾在街道上走著的也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老人總是故土難離的,這是他們生活一輩子的地方,有太多的記憶。
歲月的長河,靜靜的在老街的一條條石板,一個個鵝卵石中流淌。每一個屋角,每一角飛檐,都是一個傳說,都是一個夢。在這些老人們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屬於他們永遠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