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立體剪裁是與平面剪裁不同的一種剪裁方法,是完成服裝款式造型的重要方法之一。服裝立體裁剪在法國稱之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國和英國稱之為“復蓋裁剪(dyapiag)”,在日本則稱之為“立體裁斷”。 它的操作方法是將布料直接復蓋在人台或者人體上,通過分割、摺疊、抽縮、拉展等技術手法製成預先構思好的服裝造型,通過剪裁後,然後再從人台上或者人體上取下裁好的布樣在平面修正,並且轉換得到更加精確得體的紙樣,再製成服裝的技術手法。
淵源
這一造型手段是隨著服裝文明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西方服裝是對服裝造型的分類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裝史的發展過程,而立體剪裁產生於服裝發展的第三個時期,也就是歷史上的哥特時期,在這一時期,隨著西方人文主義哲學和審美觀的確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強調女性人體曲線的立體造型,這種造型從此成為西方女裝的主體造型,因此,歐洲歷史上的哥特時期,也是歐洲服裝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隨後,在服裝的定製過程中逐漸得到發展,因為定製服裝要求合體度高,所以以實際人體為基礎進行立體裁剪是必然的,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級時裝製作。隨著成衣業的發展,人們開始採用一種標準尺寸的人體模型來代替人體完成摸某個服裝號型的立體裁剪。
套用範圍
立體裁剪技術廣泛地運用服裝生產、櫥窗展示和服裝教學中。
1 用於服裝生產的立體裁剪
服裝生產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即產量化的成衣生產和單件的度身定製形式,因此,立體裁剪在服裝生產中也常常也因生產性質的不同而採用的技術方式一種為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相結合,利用平面結構製圖獲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體裁剪進行試樣、修正;另一種為直接在標準人台上獲得款式造型和紙樣。立體裁剪在服裝生產中要求技術操作的嚴謹性。
2 用於服裝展示的立體裁剪
立體裁剪因其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除用於生產同時也較多地運用於服裝展示設計,如櫥窗展示、面料陳列設計、大型的展銷會的會場布置,其誇張、個性化的造型在燈光、道具和配飾的襯托下,將款式與面料的尖端流行感性地呈現在觀者眼前,體現了商業與藝術的結合。
3 用於服裝教學的立體裁剪
在服裝教學中,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學習與運用外,應更加注重造型能力和材料的運用能力的潛能的開發,通過設計、材料、裁剪和製作等環節的研究,逐步掌握立體裁剪的思維方式和手工操作的各種技能,從而熟練地將創作構想完美地表達出來。在教學實踐中應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大膽實踐,從造型到材料的選擇都應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同時建立造型、材料和縫製間的相互聯繫,並對其進行相關評價。
表現手法
立體構成在服裝立體裁剪中的表現形式主要是造型方面的技法套用。服裝立體裁剪造型加工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抽縮法:抽縮法主要表現為服裝面料的抽褶形式。運用抽縮法加工出來的面料效果有波浪起伏並帶有對光的折射效果,多用於裝飾性的服裝造型加工中。
<2> 包纏法:包纏法,顧名思義將面料直接包裹纏繞在對象身上,不經過剪裁或儘量少進行剪裁加工破壞面料的整體性,以一種近乎原始的加工手法設計服裝造型。
<3> 堆扎法:堆扎的概念可分為兩種:一是按照事先畫好並有一定規律可尋的局部堆扎;另一種是按照造型設計,任意的堆綴,後者在大形體上給人震撼的視覺效果,而前者主要在肌理設計上發揮所長。
<4> 編結法:編結法可理解成,將布料或剪裁或搓疊成條狀或繩狀,使用編織的形式進行造型加工的方式,也可以套用結繩的方法加工。
<5> 撐填法:為達到造型目的,在面料裡層使用材質較硬、重量較輕的添加材料做為撐填材料,將面料撐起形成設計所需要的輪廓造型的加工形式。撐填法在立體裁剪中多用在泡泡袖造型設計、婚紗設計等服裝部位造型中。撐填法能塑造出單層面料無法設計出的膨脹造型。
<6> 摺疊法:與抽縮法原理相同,也是使面料形成折光效果,區別於抽縮法的方法是,摺疊法疊出的褶是相似造型的疊加形式;抽縮法抽成的褶為不規則的波浪形式。因此,摺疊法製作出的面料褶皺造型形狀相似並基本呈均勻分布的形式。摺疊法也是立體裁剪中常用的造型方法之一。
<7> 扎綴法:將面料進行綑紮、裝綴成一種象形造型裝於服裝的某個造型部位,起到突出造型重點的作用。扎綴的形式多以自然界中的生態形式為依據。靈活地運用以上介紹的立體造型手法,在進行服裝造型設計和立體裁剪製作過程中,不斷創新設計思路,開發出適合所設計的服裝使用並有獨特外觀造型的面料。這樣對於造型設計的強化訓練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