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村

竇村舊有石頭壘砌的護村牆,沿牆設有十三個石門,村內的地形頗似八卦陣,外人進得來,出不去。 正方形井口以青石圍成,邊長一點五米,不設井欄,井水清澈。 井旁有幾口青石壘砌的長方形水塘,功用各不相同,分別做淘米洗菜、洗衣服、洗便桶之用。


南京江寧區青龍山腳下的一個古村落。村名為竇村,可兩千多村民沒有一個姓竇的。這個“竇”字,在南京方言中有“聚集”之意。明太祖朝朱元璋大興石刻,來自五湖四海的石匠聚集到這裡形成了一個石匠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石為生,因而有了竇村。竇村舊有石頭壘砌的護村牆,沿牆設有十三個石門,村內的地形頗似八卦陣,外人進得來,出不去。一到晚上,村門一關,可防土匪搶劫。石牆、石門惜被拆毀。石板鋪就的村巷中,如今還能見到石頭房子、豬圈、磨房等。房子牆體用大小不等的石塊錯縫壘砌,牆基一般以五層大塊條石堆砌,間以石灰、草木灰、鹽滷的混合物做黏結劑。房前屋後隨處可見石凳、石礅、石獅等石雕石器。村中有一處四方井,據東南大學的兩位考古專家考證,古井建於梁朝。正方形井口以青石圍成,邊長一點五米,不設井欄,井水清澈。井旁有幾口青石壘砌的長方形水塘,功用各不相同,分別做淘米洗菜、洗衣服、洗便桶之用。井水和周圍各塘口,水脈相連,又有一定的落差。其中飲用井,水位最高;淘米水塘,則次之;洗菜、洗衣服、洗便桶的水塘,水位最低。村口立了一塊的碑,上刻竇村古戲台,為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古戲台被立為江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的一塊碑。戲台建於明朝,戲台很高,柱子描龍繡鳳,石壁上的飛鳳、翠柏、孫猴兒搗蜂窩、張果老倒騎毛驢等石雕依然清晰,栩栩如生。一九五九年,北京建設十大建築,程天全等五名竇村石匠曾進京獻藝。他們還負責明孝陵神道石地面、石台階、欞星門、金水橋石欄板、享殿四周須彌座的修整,及三層須彌座上的欄板、望柱的復原。工程所需青石都由竇村石匠在龍潭、青龍山中挑選。南京城內,夫子廟牌坊、中山陵石階、棲霞山佛龕、莫愁湖抱月樓一百零八將石雕,也都出自竇村石匠之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