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寧區青龍山腳下的一個古村落。村名為竇村,可兩千多村民沒有一個姓竇的。這個“竇”字,在南京方言中有“聚集”之意。明太祖朝朱元璋大興石刻,來自五湖四海的石匠聚集到這裡形成了一個石匠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石為生,因而有了竇村。竇村舊有石頭壘砌的護村牆,沿牆設有十三個石門,村內的地形頗似八卦陣,外人進得來,出不去。一到晚上,村門一關,可防土匪搶劫。石牆、石門惜被拆毀。石板鋪就的村巷中,如今還能見到石頭房子、豬圈、磨房等。房子牆體用大小不等的石塊錯縫壘砌,牆基一般以五層大塊條石堆砌,間以石灰、草木灰、鹽滷的混合物做黏結劑。房前屋後隨處可見石凳、石礅、石獅等石雕石器。村中有一處四方井,據東南大學的兩位考古專家考證,古井建於梁朝。正方形井口以青石圍成,邊長一點五米,不設井欄,井水清澈。井旁有幾口青石壘砌的長方形水塘,功用各不相同,分別做淘米洗菜、洗衣服、洗便桶之用。井水和周圍各塘口,水脈相連,又有一定的落差。其中飲用井,水位最高;淘米水塘,則次之;洗菜、洗衣服、洗便桶的水塘,水位最低。村口立了一塊的碑,上刻竇村古戲台,為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古戲台被立為江寧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立的一塊碑。戲台建於明朝,戲台很高,柱子描龍繡鳳,石壁上的飛鳳、翠柏、孫猴兒搗蜂窩、張果老倒騎毛驢等石雕依然清晰,栩栩如生。一九五九年,北京建設十大建築,程天全等五名竇村石匠曾進京獻藝。他們還負責明孝陵神道石地面、石台階、欞星門、金水橋石欄板、享殿四周須彌座的修整,及三層須彌座上的欄板、望柱的復原。工程所需青石都由竇村石匠在龍潭、青龍山中挑選。南京城內,夫子廟牌坊、中山陵石階、棲霞山佛龕、莫愁湖抱月樓一百零八將石雕,也都出自竇村石匠之手。
相關詞條
-
古竇涇村
古竇涇村,位於嘉興市秀洲區東側,南靠京杭大運河,與南湖區七星鎮相鄰;東北側與嘉善縣楊廟接壤,習俗相通。境內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一座重建於清代的七孔石...
村莊簡介 江南水鄉 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 生態平衡 -
竇莊村
竇莊古堡建築群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東南部沁河河畔,西距沁水約50公里,西依榼山,三面環水,環境優美,文化深厚,是晉東南地區明代中後期名重一時的大型古堡...
歷史記載 古堡樣式 建築樣式 文化意義 景點信息 -
竇樓村之戰
1938年9月,根據毛澤東主席電令和周恩來、葉劍英的指示精神,中共河南省委在竹溝組建了370多人的新四軍游擊支隊,部隊突然遭到日軍偷襲,司令員彭雪楓當機...
簡介 事件經過 影響 -
竇[姓氏]
竇姓,是中國的一種姓氏。現在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一帶。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九位,人口約四十六萬七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32%左右。竇(D...
歷史起源 遷徙分布 姓氏名望 姓氏文化 -
竇店村
竇店村,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竇店鎮,距北京城西南38公里處,全村1260戶、3900口人、4000畝土地,是漢、回、滿、壯四個民族共居的大村。近年來,村委投...
基本概況 創新發展 設施建設 企業小區 發展規劃 -
竇太后[西漢竇太后]
竇漪房是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恆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其出身貧寒,約漢高祖初年出生於清河郡觀津縣。其父早年經歷秦朝動亂,隱居於觀津不問世事,過著清貧垂釣的生活...
人物歷程 治國思想 人物背景 史書記載 陵墓被盜 -
竇家窪村
民風淳樸,厚德載物!竇家窪東臨東城經濟開發區,西靠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的彌河,南接松濤如林,錦繡滿園的朐山,北面是臨朐縣體育場,隸屬於臨朐東城街道辦事處的...
百度名片 地理概況 竇家窪歷史 -
竇樓村
時山西竇氏主要有兩大宗支,主要居於太原府與平陽府。 至元末,山西人口爆滿,成為人稠地狹之區。 洪武初年山西竇姓主要流向河北,少量流向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