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堂村

竇堂村

1958年建長橋公社,隸長橋公社。 1984年長橋公社改為長橋鄉,隸屬長橋鄉。 1995年長橋廢鄉建鎮,隸屬長橋鎮。

竇堂村位於中原腹地平頂山市北部郟縣長橋鎮,鎮政府駐地。距省會鄭州110公里,距郟縣縣城15公里。交通通訊便利,物產豐富。自然條件

竇堂村自然條件優越,物產富饒。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濱臨北汝河,灌溉條件優越,農業生產發達,是全鎮的優質糧基地,盛產小麥、紅薯、大豆、花生、菸葉及各類蔬菜,其中,菸葉以質優而馳名中外。

歷史沿革

清初隸汝州直隸州郟縣長橋鎮。
清代隸屬富梨保,名竇家堂,距城三十里。
1958年建長橋公社,隸長橋公社。
1984年長橋公社改為長橋鄉,隸屬長橋鄉。
1995年長橋廢鄉建鎮,隸屬長橋鎮。

地名來源

竇堂村原名“竇家堂”,原為竇氏家族聚居地。竇氏在宋朝汴京為名門望族,一次宮廷權力之爭禍及竇氏,為避忌家族被滅,其一支脈遷至紫雲山下,汝水之濱,遂得名“竇家堂”,後逐漸演變成為“豆堂村”。古人選址非常講究風水,“竇家堂”村在汝水秋聲的汝河與藍河春張的藍河交匯處,不僅是一處取水方便的風水寶地,更主要是水運發達,在明清時期是一個中原重要的水運大碼頭,其中各行(相當於公司)均有自己小範圍流通的貨幣,周邊州縣如禹州瓷器、煤、糧食、皮革、水果等都通過竇家堂、西長橋貨棧碼頭順水運往漯河市、周口市等地。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到清朝中期,後來居上的馮氏發展壯大起來了,在“竇家堂”,大興土木建設亭台樓閣、花園別墅,最有名的有“孝子坊”(市級文物保護)、“忠義祠”(毀於清朝末期抵禦捻軍修築寨牆)、花廳多處,較突出的是能在其中趕馬車的大客廳及高樓(毀於破四舊立四新時期)、南北街道通透的豪華住宅多處。竇堂村原建有堅不可摧的“永安寨”,後毀於五八年浮誇風之黃土搬家,現在記載寨的青石碑尚保存。

文化古蹟

村內歷史文化遺蹟較多,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築、故居,尤以“孝子坊”而著名。它的雕刻藝術之精湛,建築結構之嚴謹,令人折服。該坊為紅石坊,高11.2米,寬8.4米。主體由4根石柱、3根橫樑搭建而成。有一個正門、兩個側門,輔物有石座、石獅、透花窗欞、飛脊挑檐、鐵鉤銅鈴等。石坊正面中門上刻“皇清欽旌孝子太學生馮贊”,匾書“孝子坊”,下面落款為“乾隆十七年建”。左右側門,有石獅4對,雌雄相視,威風凜凜。上、中、下樑額分別刻有太上老君、上八仙、下八仙、四大天王、麒麟斗鳳凰、鯉魚跳龍門、龍虎相鬥、鶴舞鹿馳等圖案。這些圖案栩栩如生,令人拍案叫絕。石坊背面雕有二十四孝圖,梁額有石匾兩塊,一塊上刻“聖旨”,一塊上刻“綸音”,周圍是玲瓏的滾龍,兩旁有石刻斗拱6塊,拱眼間距均勻,為回紋透花。縱觀石坊,主輔相襯,高低錯落,飛脊高翹,十分壯觀。

孝子坊孝子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