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據傳,明永樂年間,陳、李2姓,從河北棗強縣遷至此地。當時一片野草荒地,地勢較窪,由此取名百草窪。後改名“白菜窪”,解放後簡稱窪子街。現有王、劉、石、張、高、曹、宋、金姓。該村解放前曾是較大的集貿市場。經濟比較發達,該村現有飯店5家、藥鋪12家、酒煙百貨5家、鐵匠3家、白鐵匠1家、修理行業2家、肉食2家、糕點3家、白條、豆腐各2家、彩棚1家、蠟燭房2家、麵食加工3家。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大力發展大棚和養殖業,現有大棚40個,主要種植櫻桃西紅柿。現有養雞大棚21個,存欄量4萬多隻。年人均收入3500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1畝(其中:水田110畝,旱地541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包穀.水稻.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松樹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78畝。有森林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農用運輸車1輛,機車13輛。
全村全部戶數已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4戶。擁有行動電話40戶。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萬元;畜牧業收入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0頭,肉羊7頭;工資性收入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鄉村人口308人,農戶79戶,其中農業人口308人,男性172人,女性136人。勞動力267人。從事第一產業267人。漢族308人,無少數民族,其中大專5人,中學9人,國小172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平方800米,擁有教師1人,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1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5公里。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09畝。以張貼公告形式進行村務公開,內容包括政策法規,村規民約,財務收支。
基層組織
到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8人,享受低保20,參加農村養老保險210人,五保戶5戶,有黨員3人,少數民族黨員0人。男黨員3人,女黨員0人,團員51人,村小組幹部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困難:
我村人多地少,難以從種植業中得到發展,村民缺乏科學發展意識,使新產業得不到發展的平台,集體經濟薄弱,無力投資引導發展產業,調整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