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近年來農村國小則正經歷著“撤校並點”,因為學生人數減少,不少農村國小紛紛併入鎮區的中心國小,原來位於村裡的校舍閒置下來,成為“空心校”。國家不斷加大農村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很多農村學校已經成為當地最美的建築。然而,校園變美了,環境怡人了,卻出現了大量學生流失、老師相繼調出的現象,讓原本歡歌笑語、生機盎然的校園變得毫無生氣。據報導,山西五寨縣前所中心國小只有1名國小生,仍然有27名教師守著;韓家樓一貫制學校只有14名國中生,17名教師跟著;梁家坪一貫制學校走得只剩33名學生,還有39名老師;右所中心國小連一名國小生也沒有,卻還“整建制”地保留著26名教師。
原因
農村學校發展前景堪憂,成了“空心校”,讓人揪心。作為一個見證了農村學校興衰更迭之人,一位老校長把農村學校不景氣的原因歸結了三個方面:
1,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子女大都選擇隨父母異地求學,給農村學校生源和鞏固率有所衝擊。“村向鎮、鎮向縣城、縣城向海口,這是近年來學生流動的一個大趨勢。”海南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處長黎當賢說,不少農村學校之所以成為“空心校”,實際上是因為進城等多種原因,導致學生越來越少,最後只能被撤併。
2,農村教師待遇偏低,很多曾經立志鄉村教育的老師,現在都想方設法往城市回流;
3,一些地方注重城市學校建設,對農村學校重視程度不夠。
農村學校撤併整合後,一些地方特別是偏遠山區,教學點被裁減,使原本就不充足的教育資源再次趨緊,學生讀書成本不降反增,不但要遠距離跋涉,且時刻都會有險情隱患。
建議
因地制宜規劃學校布局、科學合理安排教學點,不僅是解決擇校問題的關鍵舉措,也是保障學生安全的治本之策。同時,也應該看到,校園很美卻留不住學生,一個關鍵因素是學校本身失去了應該具備的吸引力。扶持農村學校建設,不能靠“撒胡椒麵”式的陽光普照,應發揮財政資金的四兩撥千斤之功效,最大限度吸納民間資本,精準發力,建成更多家長期待、學生認可的學校,靠美麗的校園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和濃厚的學習氛圍感染人,留住人。
農村教師越緊缺,工作越繁重且待遇偏低,真心實意在農村教書育人的就更少了。當務之急,還要提高農村一線教師待遇,建立正常有序的城鄉教師交流機制,讓農村教師有幹頭、有奔頭、有盼頭。
強基方能固本。農村學校的萎靡不振,造成基礎教育的先天不足,後果不言而喻。鞏固提升農村學校,保障維護教育公平,是民眾之願,是學生之盼,更是現實之需,關乎廣大農村學子的大好前程,也關乎民族復興的美麗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