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一體戰

空天一體戰

空天一體的概念可以上溯到上世紀中葉。1957年10月4日和1958年1月31日蘇聯和美國分別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此後雙方開始了對外層空間的爭奪。1959年,美國空軍條令中首次以“航空航天力量”代替“航空力量”,把地球表面以上的整個空間稱為“航空航天空間”,並視為空軍的作戰環境。這之後,美國空軍制定的各項基本原則性理論性檔案中,幾乎都使用了“航空航天”一詞,即空天。1999年初,美國防務專家在航空航天教育基金會的專題討論上,提出聯合航空航天力量為主體的作戰理論新構想,並指出聯合航空航天力量是一支由各軍種航空航天部隊組成的作戰力量,要通過協調一致的行動,達成作戰目的。

基本信息

背景

空天一體戰空天一體戰
目前,世界各國的空中力量大致有三種類型:空防分立型空軍,前蘇聯曾採用;空防合一型空軍,世界大多數國家採用;航空航天一體型空軍,美國空軍為此類型,美軍各軍種均設有航天司令部,但空軍航天司令部同時也是美軍航天司令部,美國空軍擔負了美軍90%以上的軍事航天發射任務。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完整意義上的空天一體型的空天力量,美國的地面防空任務由陸軍承擔,防天任務由陸、海、空軍分別承擔。

模式模式

空天一體是主要國家空中力量未來發展的總體目標,在發展道路上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走航空航天一體化的發展道路(部分防空防天任務在外),如美國空軍在《全球參與:21世紀空軍構想》中提出,首先要將美國空軍建設成為一支航空與航天力量,進而再將其改造成為一支航天與航空力量。二是走空防合一、防空防天一體化的發展道路(太空飛行器在外),即航空、防空、彈道飛彈,如法國、俄羅斯、印度、以色列中國等。

特徵

空天一體戰空天一體戰
空天力量的使命任務是控制和利用空天環境,通過空天軍事行動保衛國家安全、維護國家利益。
空天力量獨具“高位優勢”,通過控制和利用空天環境,可以體現出空天力量的三大特點:
一是居高望遠,視野廣闊,有利於信息獲取與中繼。二是居高臨下,勢險節短,在打擊陸、海面目標方面,具有廣泛的任務適應性,大可滅國,小可實現戰術目標的“精確打擊”。三是三維機動,超越時空,不僅可以超越戰場空間和作戰地域對地海面目標遂行遠程快速打擊,還可以超越敵方外圍防禦體系,打破作戰順序,直擊要害,達成“快速決定性的”作戰效果。
空天一體的實現程度由低到高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信息融合,即空天信息融合,特別是天基信息進入“座艙”,實現天基信息的戰術運用;技術融合,即航空航天技術的一體融合,主要以空天平台一體化為標誌;力量融合,即空天力量融合,以空天力量結構的一體融合和空天戰場作戰行動的一體融合為標誌。
總的看,信息融合是空天一體建設的現實目標,主要以“天基信息進座艙”為重點,著力形成天基信息支援下的航空空間攻防作戰能力;技術融合是中期目標,以高超聲速飛行器為重點,以臨近空間作戰能力建設為突破口,加快空天一體飛行器的武器化進程,初步建設空天一體化的武器裝備體系;力量融合則需要更長時間的努力。

戰略意義

當前人類主要利用的空間是距地球表面100~400公里的近地空間,這個空間擁有極其豐富的人類可用資源,其中包括高度資源、真空資源、微重力資源、太陽能資源以及其他資源等。這些資源使近地空間具有誘人的經濟效益、科學價值和特殊的軍事用途,已成為世界強國爭奪和開發利用的新領域。
隨著外層空間重要性的不斷上升,航天空間已成為當今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制高點。外層空間的軍事存在和有效控制,不僅直接影響其它戰場上奪取制地、制空、制海、制電磁權的軍事行動,而且將最終影響戰爭全局和國家的安全利益。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就聲稱:“誰控制了宇宙,誰就控制了空間,誰就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權”。俄羅斯於2000年制定的新軍事學說中亦明確指出:“未來戰爭將以天基為中心,制天權將成為爭奪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主要條件之一”。由此可見,太空既是軍事上的制高點,又是國家安全的高邊疆。對太空的控制和空間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決定未來戰爭主動權的得失,而且關係到國家的安全與發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