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船受外力作用(如風浪)而傾斜,當外力消失後能回復到原位置的能力叫做船舶穩性。船在正浮時和微傾後兩位置的浮力作用線交點稱“穩心”。穩心M與船的重心G的距離稱“穩性高度”。通常穩性和穩心是指船橫向傾斜的穩牲和穩心。船的穩性高度大者,當傾斜小角度時恢復原位置的能力也大,所以可用穩性高度衡量船的穩性。如穩心在重心以下,穩性高度為負值,船略傾斜後不能回至原位置,稱“不穩定”。當傾斜角度大時,船的復原能力還與船型和乾舷大小有關,不全取決於正浮時的穩性高度。
穩心及穩心半徑
當船舶發生等體積傾斜時,船舶的浮心即水下體積的形心就要發生移動。大家知道,對應於每一傾斜位置都有相應的浮心位置。若當船舶保持其排水量不變而發生橫傾和縱傾時,其所有浮心位置的軌跡稱為浮心曲線。
設船舶橫傾dθ角(圖1),水線由原來正浮的WL改變為WL,浮心位置從原來的C點移到C點。從C點作浮力作用線與船的中線相交於M點,M點稱為橫穩心。所以橫穩心可以定義為:船正浮時的浮力作用線與船橫傾一很小角度時的浮力作用線的交點。
浮心與穩心之間的距離CM稱為橫穩心半徑,用 r 表示。
以上所述為船舶橫傾時的情況。至於縱傾時的情況(圖2),船傾斜後浮心由C移至C',其縱傾角為ψ,船傾斜後的浮力作用線與正浮時的浮力作用線的交點M稱為縱穩心。浮心C至縱穩心M間的距離CM稱為縱穩心半徑,用R表示。
在研究初穩性問題時,假設橫穩心M點(及縱穩心M點)的位置不變。也就是說,在小傾角的範圍內浮心曲線是由半徑r(或R)所畫出的一段圓弧。在一定排水量情況下橫穩心半徑r及縱穩心半徑R的數值保持不變。 · .
有了上述的假定後,就可使所得的結論簡化,但在一般小角度(10°~15°)傾斜範圍內,仍不失其實際套用的可能性,而且能夠簡單的解決許多有關初穩性的實際問題。
穩心高度
(見圖3)船舶的穩心M到基線的距離KM稱為穩心高度或穩心距基線高度(height of metacenter above base line)。易見,在小傾角情況下穩心高度KM與浮心高度KB及穩心半徑間存在下列關係,
穩心高度的求取
若船舶正浮,則KB和BM均只與排水量有關,所以KM僅與排水量有關。以平均吃水為引數在靜水力參數表上可查得KM值。
對於一般貨船,KM在吃水較小時數值較大;其後隨吃水的增加而迅速減小,這是因為排水體積的增加速度遠大於水線面面積慣矩的增加速度;當船舶吃水在半載吃水附近時KM減小比較緩慢,這是因為排水體積瞬口水線面面積慣矩厶的增加速度相近;當船舶吃水在半載吃水後進一步增加時KM則有所增加,這是因為排水體積的增加速度略小於水線面面積慣矩的增加速度。在進行比較粗略的計算時,可認為KM在半載吃水以後取固定值。
對於一般的萬噸級船舶來說,空船正浮時的KM可達15m,但隨排水量的增加而銳減;當排水量為滿載值的一半左右時,KM為10m左右;其後隨排水量的進一步增加KM緩慢減小;當排水量達到滿載值的3/4左右時,KM達到最低值,約為8.5m左右;其後,隨排水量的增大KM略有增大,在滿載排水量時KM約為9m左右。
如果船舶不處於正浮狀態,則影響KM的因素就比較多了,如船舶的縱傾、橫傾、水線面面積形狀和大小等。
在某一排水量下,船舶發生小傾角(10°~15°以內)橫傾時,KM的改變數很小而可忽略。當船舶發生較大角度(10°~15°以上)的橫傾時,各相鄰浮力作用線的交點已不能認為相交於同一點。相應於浮心的移動,穩心也發生移動,甚至已不在初始浮力作用線上。上述定義下的KM失去實際意義,因而必須用橫穩性力臂的大小來說明船舶的穩性。